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55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包括路堤主体、防渗膜、外侧轮胎层和第二连接件;防渗膜贴合铺设于路堤主体的坡面的外侧;外侧轮胎层设于防渗膜的外侧,包括沿坡面设置,且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外侧轮胎,外侧轮胎的外周面朝向坡面,相邻外侧轮胎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贯穿防渗膜设置,并具有固定于路堤主体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长期的稳定性,同时达到了固废再利用的目的,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对于环保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果。极的促进效果。极的促进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浸水路堤是指路堤本体一侧或两侧经受长期或短期(季节性)浸水的路堤。浸水路堤除具有与一般路堤的荷载及气候等相同的影响外,还要受水位变化(浮力、透动水压力)和水流及波浪的冲击作用,有时还会遇到管涌和软弱基底的问题。为防止水流的渗流、冲刷对路堤的稳定性与工后沉降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工程中多采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路堤填料,路堤边坡则采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浇筑混凝土、石笼等防护方式。
[0003]就路堤主体的填料而言,大量采用粗粒料作为路堤填料对于工程的施工进度、原材料成本均有重要影响;此外,大量开采碎石极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坡面防护形式而言,坡面浇筑混凝土护坡将产生大量碳排放,不利于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而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护坡在水流长期冲刷的作用下易脱落,增加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旨在实现废旧轮胎再利用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改善路堤坡面的性能,能够长时间抵抗水流的冲刷作用,具有更长期的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包括:
[0007]路堤主体;
[0008]防渗膜,贴合铺设于所述路堤主体的坡面的外侧;
[0009]外侧轮胎层,设于所述防渗膜的外侧,包括沿所述坡面设置,且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外侧轮胎,所述外侧轮胎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坡面,相邻所述外侧轮胎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以及
[0010]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防渗膜设置,并具有固定于所述路堤主体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0011]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废旧轮胎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性能与耐老化性能,通过合理设置废旧轮胎的排布方式,能在坡面外侧形成一层较为致密的外侧轮胎层,配合防渗膜的防护作用,在路堤主体的坡面外侧形成可有效抵抗水流冲刷的防护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等护坡手段具有更长期的稳定性,同时,相较于传统浇筑混凝土的护坡方式,达到了固废再利用的目的,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对于环保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果。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侧轮胎之内填充有第一填料。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还包括:
[0014]内侧轮胎层,设于所述坡面的内侧,所述内侧轮胎层包括沿所述坡面设置,且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内侧轮胎,所述内侧轮胎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坡面;以及
[0015]格栅层,沿水平方向设于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内侧轮胎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格栅层。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为钩状结构,以实现与所述格栅层的挂接。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格栅层临近所述坡面的边缘向上翻卷形成返包包边,所述内侧轮胎位于对应的所述返包包边之内。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主体贯穿所述返包包边,所述第一连接端与位于对应的所述内侧轮胎下方,且呈水平铺设状态的所述格栅层的主体连接。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侧轮胎之内填充有第二填料。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顺次贯穿多个所述外侧轮胎的加筋带,所述第二连接端为钩状结构,以实现与所述加筋带的挂接。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堤主体的下方设有底部轮胎层,所述底部轮胎层包括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底部轮胎,所述底部轮胎的轴侧面朝向所述路堤主体的底面,相邻所述底部轮胎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部轮胎之内填充有第三填料。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位于左侧的外侧轮胎层和内侧轮胎层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底部轮胎层的局部俯视图;
[0026]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路堤主体;10a、坡面;
[0031]2、防渗膜;
[0032]3、外侧轮胎层;310、外侧轮胎;320、第一填料;
[0033]4、第二连接件;40a、第一连接端;40b、第二连接端;
[0034]5、第一连接件;
[0035]6、内侧轮胎层;610、内侧轮胎;620、第二填料;
[0036]7、格栅层;710、返包包边;
[0037]8、底部轮胎层;810、底部轮胎;820、第三填料;
[0038]9、第三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0]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进行说明。所述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包括路堤主体1、防渗膜2、外侧轮胎层3和第二连接件4;防渗膜2贴合铺设于路堤主体1的坡面10a的外侧;外侧轮胎层3设于防渗膜2的外侧,包括沿坡面10a设置,且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外侧轮胎310,外侧轮胎310的外周面朝向坡面10a,相邻外侧轮胎3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第二连接件4贯穿防渗膜2设置,并具有固定于路堤主体1的第一连接端40a,以及与第一连接件5连接的第二连接端40b。
[0041]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预设阵列”所代指的分布方式可以是矩形阵列等阵列形式,能满足防护及装配的需求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0042]本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废旧轮胎作为外侧轮胎310,由于废旧轮胎具有较好的抗拉伸性能与耐老化性能,通过合理设置废旧轮胎的排布方式,能在坡面10a外侧形成一层较为致密的外侧轮胎层3(例如图1中形成鱼鳞状层叠设置的结构),配合防渗膜2的防护作用,在路堤主体1的坡面10a外侧形成可有效抵抗水流冲刷的防护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等护坡手段具有更长期的稳定性,同时,相较于传统浇筑混凝土的护坡方式,达到了固废再利用的目的,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对于环保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果。
[0043]更具体的,为了方便施工定位,外侧轮胎310的中线平行于竖直方向。
[0044]为了实现防渗膜2的基本功能,防渗膜2为为防渗土工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堤主体;防渗膜,贴合铺设于所述路堤主体的坡面的外侧;外侧轮胎层,设于所述防渗膜的外侧,包括沿所述坡面设置,且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外侧轮胎,所述外侧轮胎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坡面,相邻所述外侧轮胎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以及第二连接件,贯穿所述防渗膜设置,并具有固定于所述路堤主体的第一连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轮胎之内填充有第一填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还包括:内侧轮胎层,设于所述坡面的内侧,所述内侧轮胎层包括沿所述坡面设置,且呈预设阵列分布的多个内侧轮胎,所述内侧轮胎的外周面朝向所述坡面;以及格栅层,沿水平方向设于上下相邻的两层所述内侧轮胎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格栅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废旧轮胎加固的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为钩状结构,以实现与所述格栅层的挂接。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忠印王志斌邱文利杨广庆董立强张达张少波蒲昌瑜李海冬左政张莹高新文刘鹏祥王洪涛张长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雄安京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