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814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包括动力模块,包括压杆、传动杆、夹块和固定块,压杆连接传动杆,传动杆穿过夹块且夹块夹持压杆,夹块和固定块卡接;背板,用于安装固定块;压头,连接传动杆;下模,包括模座,模座开设U型缺口,U型缺口的中心线和模座的中心线重合;模座设置一组第一凹槽和一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一侧和第二凹槽的一侧抵接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成脊状突起,一组第一凹槽关于模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压杆向下压,传动杆传递动力给压头,压头和下模相互压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快速可靠地压合上壳和下壳。壳。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辅助压合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分别设置多个止口与扣位,止口与扣位特征是一套产品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止扣是用来方便产品上下壳进行装配,可以有效的防止上下壳之间的偏位;而扣位则起产品之间的固定作用,对于一些小的产品,无法用螺丝来固定,基本上都采用是扣位;再比如一些产品,产品的四角才有螺丝柱,中间没有锁紧力,就有可能产生缝隙,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就会设计扣位。
[0003]目前,常用的装配上壳和下壳的方法为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压合上壳和下壳,但因为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及不稳定性,不仅会出现上壳的止口和扣位与下壳止口和扣位发生错位的问题,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压合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包括
[0007]动力模块,包括压杆、传动杆、夹块和固定块,所述压杆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夹块且所述夹块夹持所述压杆,所述夹块和所述固定块卡接;
[0008]背板,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块;
[0009]压头,连接所述传动杆;
[0010]下模,包括模座,所述模座开设U型缺口,所述U型缺口的中心线和所述模座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模座设置一组第一凹槽和一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抵接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成脊状突起,一组所述第一凹槽关于所述模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1]其中,所述压杆向下压,所述传动杆传递动力给所述压头,所述压头和所述下模相互压合。
[00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夹块的一侧开设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内壁和所述压杆的外壁贴合;所述夹块的另一侧开设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和所述固定块卡接。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压头之上设置压块,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块和所述压头。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用于对所述压头移动的限位导向;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柱和至少一个限
位块,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限位块,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头。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支承所述下模。
[00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一组平行的立板,所述立板抵接所述下模,所述立板垂直固定于连接板之上。
[00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安装于底板之上。
[001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开设至少一个高度调节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背面设置至少一块筋板,所述筋板抵接所述背板的背面,且所述筋板所在平面和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002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开设手持孔。
[002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本技术可以快速可靠地装配上壳和下壳,避免上壳和下壳在装配过程中发生错位,提高压合效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0023]2、本技术由操作人员自由控制压合时间,结构简洁,便捷操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8]图4是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0]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压杆;2、传动杆;3、夹块;4、固定块;5、压块;6、压头;7、下模;701、第一凹槽;702、第二凹槽;703、U型缺口;8、支座;9、底板;10、限位块;11、定位柱;12、背板;13、筋板;14、腰型孔;15、紧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2]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33]结合图1

图5,一种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包括
[0034]动力模块,包括压杆1、传动杆2、夹块3和固定块4,压杆1连接传动杆2,传动杆2穿过夹块3且夹块3夹持压杆1,夹块3和固定块4卡接。具体地,夹块3的一侧开设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内壁和压杆1的外壁贴合。夹块3的另一侧开设第二槽口,第二槽口和固定块4卡
接。
[0035]背板12,用于安装固定块4。具体地,背板12开设至少一个高度调节的腰型孔14,腰型孔14沿背板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根据固定块4的大小,背板12开设三个高度调节的腰型孔14,可靠安装固定块4。操作人员根据高度要求,调整固定块4的安装高度,紧固元件15穿过腰型孔14和固定块4,将固定块4固定于背板12之上。
[0036]优选地,背板12的背面设置至少一块筋板13,筋板13抵接背板12的背面,且筋板13所在平面和背板1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筋板13开设手持孔,便于操作人员搬运、放置手动压合装置。
[0037]压头6,连接传动杆2。压头6之上设置压块5,传动杆2的一端依次穿过压块5和压头6。本实施例中,压头6的形状为圆形,压块5的形状为T型,压块5的面积大于压头6的面积。
[0038]下模7,包括模座,模座开设U型缺口703,U型缺口703的中心线和模座的中心线重合。模座设置一组第一凹槽701和一组第二凹槽702,第一凹槽701的一侧和第二凹槽702的一侧抵接且第一凹槽701和第二凹槽702成脊状突起,一组第一凹槽701关于模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39]其中,压杆1向下压,传动杆2传递动力给压头6,压头6和下模7相互压合。
[0040]导向机构,用于对压头6移动的限位导向。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柱11和至少一个限位块10,定位柱11的一端固定于限位块10,定位柱11的另一端穿过压头6。
[0041]支座8,支座8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模块,包括压杆(1)、传动杆(2)、夹块(3)和固定块(4),所述压杆(1)连接所述传动杆(2),所述传动杆(2)穿过所述夹块(3)且所述夹块(3)夹持所述压杆(1),所述夹块(3)和所述固定块(4)卡接;背板(12),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块(4);压头(6),连接所述传动杆(2);下模(7),包括模座,所述模座开设U型缺口(703),所述U型缺口(703)的中心线和所述模座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模座设置一组第一凹槽(701)和一组第二凹槽(702),所述第一凹槽(701)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凹槽(702)的一侧抵接且所述第一凹槽(701)和所述第二凹槽(702)成脊状突起,一组所述第一凹槽(701)关于所述模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其中,所述压杆(1)向下压,所述传动杆(2)传递动力给所述压头(6),所述压头(6)和所述下模(7)相互压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3)的一侧开设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内壁和所述压杆(1)的外壁贴合;所述夹块(3)的另一侧开设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和所述固定块(4)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压合上壳和下壳的手动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6)之上设置压块(5),所述传动杆(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压块(5)和所述压头(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压合上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广杰马建伟于婷婷于雪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杰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