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1抑制剂杂环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802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型SOS1抑制剂杂环化合物;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化合物、或其前药、酯、醚、溶剂化物、多晶型物、异构体或上述任一种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者上述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在治疗由SOS1和/或KRAS介导的疾病中的用途。途。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OS1抑制剂杂环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新型SOS1抑制剂的杂环化合物,还涉及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物组合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RAS家族蛋白是存在于细胞中处于GTP结合状态或GDP结合状态的小GTP酶,具有较弱的固有GTP酶活性及较慢的核苷酸交换速率(Cancer.R.,2015,13(9):1325

1335.),而SOS1(Son of Sevenless 1)等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的结合会促进RAS家族蛋白释放GDP,从而实现GTP结合。RAS通过结合GTP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例如RAS

RAF

MEK

ERK和RAS

PI3K

PDK1

AKT等途径(Nat.Rev.Cancer.,2003,3:11

22.),从而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RAS突变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癌症相关突变抑制其固有的和GTP酶激活蛋白(GAP)诱导的GTP酶活性,导致细胞中GTP结合/活性RAS蛋白增加,促使细胞增殖失控而癌变。RAS家族蛋白有三个家族成员:HRAS、KRAS和NRAS。其中KRAS突变是RAS家族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Nat.Rev.Drug.Discov.,2014,13(11):828

851.),据统计,RAS突变频率最高的5种癌症分别是胰腺导管腺癌、结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和皮肤黑色素瘤。肺癌中,肺腺癌的32%中可见RAS基因的突变,其中KRAS突变占96%。癌症相关的KRAS突变主要集中于G12、G13和Q61位氨基酸,G12突变占比77%。其中G12D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最主要的突变(35%),其次是G12V(29%),G12C(21%),G12A(7%),G12R(5%)和G12S(3%)。KRAS作为突变频率最高的癌基因之一,其靶向药物研发却极具挑战。目前,只有特异性结合G12C突变的共价抑制剂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其他类型的突变尚无有效的靶向药物。
[0003]SOS1作为RAS鸟苷酸交换因子,在激活RAS蛋白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Nat.Commun,2012,3:1168.)。SOS1具有两个用于RAS家族蛋白的结合位点;一个为结合GDP结合的RAS家族蛋白以促进鸟嘌呤核苷酸交换的催化位点,一个为结合GTP结合的RAS家族蛋白从而引起SOS1的催化性GEF功能进一步增加的别位位点(Proc.Natl.Acad.Sci.USA.,2006,103(45):16692

16697.)。已公开的数据显示在肿瘤细胞中SOS1参与调控突变KRAS的活化及致癌信号传导。敲低SOS1蛋白表达水平会降低携带KRAS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及存活,而在KRAS野生型细胞系中则观察不到效应。通过引入催化位点突变的SOS1无法回补SOS1敲低的效应,此证明SOS1GEF活性在KRAS突变癌细胞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阻断KRAS::SOS1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而达到抑制KRAS激活的目的,来治疗多种突变类型的KRAS驱动的癌症。
[0004]到目前为止,已报道了多种选择性抑制KRAS::SOS1蛋白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WO2018/115380、WO2018/172250、WO2019122129、WO2020180768等),其中有部分候选药物(BI 1701963等)处于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本申请以抑制KRAS::SOS1蛋白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杂环小分子化合物,用于治疗KRAS驱动的肿瘤疾病如肺癌、结直肠癌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I)化合物、或其前药、酯、醚、溶剂化物、多晶型物、异构体或上述任一种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者上述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06][0007]其中,
[0008]L为键、6

10元亚芳基、或者5

12元亚杂芳基,所述亚芳基或者亚杂芳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

O

C1‑6烷基、

NH

C1‑6烷基、3

8元环烷基、或者3

8元杂环烷基取代,所述烷基、环烷基和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O)、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

O

C1‑6烷基、

NH

C1‑6烷基、3

8元环烷基、或者3

8元杂环烷基取代,
[0009]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所述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

CN、

O

C1‑6烷基、或者

NH

C1‑6烷基取代,
[0010]R3为C1‑4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1‑4烷氧基或者C3‑4环烷基,所述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者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CN、或者甲基取代,
[0011]R5选自氢、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所述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或CN取代,
[0012]n为0、1、2、3、或4,
[0013]B环为Z1、Z2或Z3,
[0014]Z1为双环体系,其包括与A环稠和的苯环,以及与所述苯环稠和的4

6元碳环或者4

6元杂环,所述4

6元碳环或者4

6元杂环可任选地被R1取代,所述苯环可任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化合物、或其前药、酯、醚、溶剂化物、多晶型物、异构体或上述任一种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者上述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L为键、6

10元亚芳基、或者5

12元亚杂芳基,所述亚芳基或者亚杂芳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

O

C1‑6烷基、

NH

C1‑6烷基、3

8元环烷基、或者3

8元杂环烷基取代,所述烷基、环烷基和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O)、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

O

C1‑6烷基、

NH

C1‑6烷基、3

8元环烷基、或者3

8元杂环烷基取代,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所述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

CN、

O

C1‑6烷基、或者

NH

C1‑6烷基取代,R3为C1‑4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1‑4烷氧基或者C3‑4环烷基,所述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者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CN、或者甲基取代,R5选自氢、卤素、

CN、

OH、

NH2、

CF3、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所述C1‑6烷基、C1‑4烷氧基、3

8元环烷基和3

8元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或CN取代,n为0、1、2、3、或4,B环为Z1、Z2或Z3,Z1为双环体系,其包括与A环稠和的苯环,以及与所述苯环稠和的4

6元碳环或者4

6元杂环,所述4

6元碳环或者4

6元杂环可任选地被R1取代,所述苯环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CN、烷基、R
10
、或者

O

R
10
取代,Z2为双环体系,其包括与A环稠和的、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CN、或者烷基取代的4

6元杂环,以及与所述杂环稠和的苯环或者4

6元杂环,与所述杂环稠和的苯环或者4

6元杂环可任选地被

O

R
10
取代,Z3为苯环、5

6元杂芳环、5

6元碳环或者5

6元杂环,并且所述苯环、杂芳环、碳环或者杂环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CN、烷基、R
10
、或者

O

R
10
取代取代,R
10
为C1‑6烷基、6

10元芳基、5

12元杂芳基、3

12元环烷基或者3

12元杂环烷基,所述烷基、芳基、杂芳基、环烷基和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OH、

NH2、

CN、

(CO)

R
11


(CO)

O

R
11


(CO)

NH

R
11


(CO)

N(C1‑6烷基)

R
11


NH

(CO)

R
11


N(C1‑6烷基)

(CO)

R
11


NH

(CO)

O

R
11


N(C1‑6烷基)

(CO)

O

R
11


(SO2)

R
11


(SO2)

NH

R
11


(SO2)

N(C1‑6烷基)

R
11
、或者

(CH2)0‑4‑
R6取代,R1为H、C1‑6烷基、C1‑6烷氧基、卤代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

(CO)

R
11


(CO)

O

R
11


(CO)

NH

R
11


(CO)

N(C1‑6烷基)

R
11


NH

(CO)

R
11


N(C1‑6烷基)

(CO)

R
11


NH

(CO)

O

R
11


N(C1‑6烷基)

(CO)

O

R
11


(SO2)

R
11


(SO2)

NH

R
11


(SO2)

N(C1‑6烷基)

R
11
、或者

(CH2)0‑4‑
R6,R6为6

10元芳基、5

12元杂芳基、3

12元环烷基或者3

12元杂环烷基,所述芳基、杂芳基、环烷基或者杂环烷基可任选地被卤素、

CN、

NH2、

OH、

CF3、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4烷氧基、3

12元环烷基、3

12元杂环烷基、

(CO)

R
11


(CO)

O

R
11


(CO)

NH

R
11


(CO)

N(C1‑6烷基)

R
11


NH

(CO)

R
11


N(C1‑6烷基)

(CO)

R
11


NH

(CO)

O

R
11


N(C1‑6烷基)

(CO)

O

R
11
、或者

(SO2)

R
11


(SO2)

NH

R
11
、或者

(SO2)

N(C1‑6烷基)

R
11
取代,R
11
为氢、C1‑6烷基、卤代C1‑6烷基、C1‑4烷氧基或者3

8元环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前药、酯、醚、溶剂化物、多晶型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俊靳龙龙严勤孙颖慧刘爽史俊芬路畅朱岩
申请(专利权)人: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