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管用途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35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乙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比为40至50,熔体流动指数为0.40g/10min至0.80g/10min,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相对高密度的聚乙烯树脂及相对中密度的聚乙烯树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差值为0.02g/cm3至0.03g/cm3,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指数(A)为15g/10min至25g/10min,当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为(B)时,所述熔体流动指数比(A/B)为30至50。所述熔体流动指数比(A/B)为30至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暖管用途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成型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暖管用途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成型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正在使用的冷暖管用途的原料有非交联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聚丙烯等。其中,非交联聚乙烯管材因为生产率高,弯曲性能优异并且可再生利用,所以需求一直在增加。在非交联聚乙烯管材中,密度为0.940g/cm3以下的MDPE(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中密度聚乙烯)PERT

1占据了施工的大部分。
[0003]一般来说,在管材制造方面,为了具有安全性和长寿命,要求兼具对外部载荷的极高耐性(抗外压强度、屈服强度)和对低速裂纹扩展的高抵抗性的高刚性(stiffness)。
[0004]众所周知,抗外压强度是很大程度上受到聚乙烯结晶度影响的物性。如果提高聚乙烯本身的结晶度,即密度,则可以提高抗外压强度。但是,如果抗外压强度升高,则存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反而显著下降的问题。如上所述,管材的抗外压强度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是彼此相反的性质,开发能够同时满足这两种性质的树脂组合物已成为该领域的课题。
[0005]现有的PERT

1产品是在单一反应器(Monomodal reactor)中聚合的产品,在调节分子量分布并优化作为相反性质的抗外压强度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方面一直存在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屈服强度及耐低速裂纹扩展性优异的适合冷暖管用途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由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成型品。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聚乙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R)[高载荷熔体流动指数(HLMI)(21.6kg载荷、190℃)/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0℃)]为40至50,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0℃)为0.40g/10min至0.80g/10min,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相对高密度的聚乙烯树脂及相对中密度的聚乙烯树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差值为0.02g/cm3至0.03g/cm3,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0℃)(A)为15g/10min至25g/10min,当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0℃)为(B)时,所述熔体流动指数比(A/B)为30至50。
[0011]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所述中密度聚乙烯树脂可以具有40:60至45:55的重量比。
[0012]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可以为0.955g/cm3至0.965g/cm3。
[0013]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可以为0.935g/cm3至0.940g/cm3。
[0014]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应变硬化率(strain hardening modulus)可以为50MPa
以上。
[0015]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可以为170kgf/cm2以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由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成型品。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聚乙烯类树脂组合物的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为170kgf/cm2以上,应变硬化率(strain hardening modulus)为50MPa以上,屈服强度与应变硬化率同时优异,适合于冷暖管用途。因此,由其制备的成型品在用于冷暖管时,可以获得耐久性优异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但是,本实施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
[0020]根据一实施例的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R)[高载荷熔体流动指数(HLMI)(21.6kg载荷、190℃)/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0℃)]可以为40至50,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0℃)可以为0.40g/10min至0.80g/10min。
[0021]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如果低于0.40g/10min,则在加工时产品表面粗糙度大幅增加。如果高于0.80g/10min,则应变硬化率会减小。
[0022]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相对高密度的聚乙烯树脂及相对中密度的聚乙烯树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差值可以为0.02g/cm3至0.03g/cm3。
[0023]当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差值超过0.03g/cm3时,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下降,因而屈服强度会与其成正比地大幅减少。当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差值不足0.02g/cm3时,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高,因而应变硬化率会与其成反比地大幅减小。此时,当降低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从而降低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时,需向高密度聚乙烯中加入共聚单体,因而此时应变硬化率也会大幅减小。
[0024]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指数(Melt Index:MI)(2.16kg载荷、190℃)(A)可以为15g/10min至25g/10min,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MI)(2.16kg载荷、19℃)(B)可以为0.4g/10min至0.8g/10min,所述熔体流动指数比(A/B)可以为30至50。
[0025]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指数(A)如果小于15g/10min,则加工时,产品的表面粗糙度大幅增加,管材加工会困难。如果大于25g/10min,则应变硬化率会减小。
[0026]特别是如果熔体流动指数的比(A/B)小于30,则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会增高,导致应变硬化率会减小,如果大于50,则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指数会降低,加工时产品的表面粗糙度大幅增加,导致管材加工会困难。
[0027]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及所述中密度聚乙烯树脂可以具有40:60至45:55的重量比。
[0028]特别是当所述中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比率减小到55以下时,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会增加,导致应变硬化率会减小。当所述中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比率增加到60以上时,虽然
应变硬化率增加,但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会减小,导致屈服强度会减小。
[0029]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可以为0.955g/cm3至0.965g/cm3。当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减小到0.955g/cm3以下时,需向高密度聚乙烯中加入共聚单体,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树脂组合物,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比MFRR,即21.6kg载荷、190℃下的高载荷熔体流动指数HLMI/2.16kg载荷、190℃下的熔体流动指数MI,为40至50,2.16kg载荷、190℃下的熔体流动指数为0.40g/10min至0.80g/10min,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相对高密度的聚乙烯树脂及相对中密度的聚乙烯树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与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密度差值为0.02g/cm3至0.03g/cm3,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2.16kg载荷、190℃下的熔体流动指数A为15g/10min至25g/10min,当所述聚乙烯树脂组合物的2.16kg载荷、190℃下的熔体流动指数为B时,所述熔体流动指数比A/B为30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荣久金东镇韩在爀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道达尔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