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86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循环农业、生态学、食物链等原理为指导,组建成由种植区、家畜家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昆虫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六大生产区有机的闭路循环系统,各子系统间以食物链为联系纽带,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离子型稀土矿区的治理,还实现了稀土矿区土地的增值利用,为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的治理及增值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生态修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稀土是我国战略储备资源,其中离子型稀土主要集中在江西赣州地区,赣州也因此被誉为“稀土王国”。离子型稀土埋藏浅、开采工艺简单,历史上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原地浸矿三个阶段,其中池浸、堆浸工艺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较大,俗称“搬山运动”,即将地表植被剥离后,将含有稀土的岩土层搬运至浸矿区将稀土浸出,由此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并且堆浸后的残渣堆积如山,对地表的破坏极大。
[0003]稀土矿区植被遭到破坏后,营养元素随水流失,土壤肥力也随之下降,研究表明:废弃稀土矿区土壤呈强酸性,pH值4~5.6(n=165),低于背景区的土壤pH值5~6;土壤有机质处于较低水平(五级),土壤中全氮含量为0.03%,低于最低水平临界值(0.05%);有效磷含量3mg/kg,处于五级水平。矿区贫瘠的土壤使得普通植物无法生长,依靠自然恢复植被通常需要50~100年,必须依靠人工干预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科学的配置模式加快废弃稀土矿区的土壤结构重建和生态系统恢复。
[0004]近年来,已经通过复绿开展了大量的修复治理工作,然而稀土矿区土壤疏松、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虽然通过人为干预实现了复绿,但存在植被群落结构单一、抗逆性差、演替进程缓慢,甚至出现退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安全。
[0005]因此,构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增加后备耕地资源,对于保障我国耕地红线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问题
[0007]针对现有稀土矿区土壤疏松、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系统演替进程缓慢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以循环农业、生态学、食物链等原理为指导,以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由种植区、家畜家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昆虫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等六大生产区组建的有机闭路循环系统,共同构成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设置种植区,根据指定条件在种植区内种植指定植物;
[0012]S2、设置家畜家禽养殖区,在家畜家禽养殖区内养殖家畜和家禽,所述家畜和家禽
利用所述种植区的植物作为饲料;
[0013]S3、设置水产养殖区,在水产养殖区内养殖水产,并且将水产养殖区作为所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水源;
[0014]S4、设置沼气生产区,来自所述种植区的植物秸秆以及来自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养殖废水在沼气生产区内生产沼气;
[0015]S5、设置有机肥生产区,来自所述种植区的植物秸秆和/或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粪便在有机肥生产区内生产有机肥;
[0016]S6、设置昆虫养殖区,利用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粪便在昆虫养殖区内养殖昆虫,并且将所述昆虫作为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和水产养殖区的饲料。
[0017]优选地,步骤S1中,对种植区进行土壤改良,所述土壤改良的具体程序如下:
[0018]S10、改良阶段:利用有机肥对种植区土壤进行改良,并在改良后的种植区中播种绿肥植物,所述改良阶段的持续时间为2~3年;
[0019]S20、强化阶段:改良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种植区内种植牧草植物或块茎类植物。
[0020]优选地,步骤S3中,将所述水产养殖区设置在地势低洼处。
[0021]优选地,在改良阶段中,所述绿肥植物为苕子、紫云英中的至少一种;
[0022]优选地,在强化阶段中,所述牧草植物为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块茎类植物为肥田萝卜、红薯中的至少一种。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所述农业系统包括种植区、家畜家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以及昆虫养殖区,其中:
[0024]所述种植区用于根据指定条件种植指定植物;
[0025]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用于养殖家畜和家禽,所述家畜和家禽利用所述种植区的植物作为饲料;
[0026]所述水产养殖区位于所述农业系统的地势低洼处,用于养殖水产,并且为整个农业系统提供水源;
[0027]所述沼气生产区用于接收所述种植区的废弃物以及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内家畜和家禽的废弃物,并且基于所述废弃物生产沼气;
[0028]所述有机肥生产区基于所述种植区的植物秸秆和/或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粪污生产有机肥;并且
[0029]所述昆虫养殖区基于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产生的粪便养殖昆虫,所述昆虫用于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和水产养殖区的饲料。
[0030]优选地,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和昆虫养殖区设置在生活管理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0031]优选地,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用于养殖牛、猪、鸡中的至少两种。
[0032]优选地,所述水产养殖区内设置有水源引出管网,通过所述水源引出管网为整个农业系统供水。
[0033]优选地,所述水产为草鱼、青鱼、鳙鱼、鲢鱼中的至少一种。
[0034]优选地,所述种植区内种植牧草植物或块茎类植物,当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内养殖牛时,牛以种植区的牧草植物为饲料;当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内养殖猪时,猪以种植区的块茎类植物为饲料。
[0035]3.有益效果
[003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7](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循环农业、生态学、食物链等原理为指导,设计了种植区、家畜家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昆虫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等六大生产区,通过食物链原理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相互联系,组成有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实现了矿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0038](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将稀土矿区贫瘠的土地逐步改造为良田,增加了后备耕地资源;并且,稀土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对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也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
[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分别设置种植区、家畜家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以及昆虫养殖区,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沼气生产区、有机肥生产区以及昆虫养殖区设置在生活管理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种植区,根据指定条件在种植区内种植指定植物;S2、设置家畜家禽养殖区,在家畜家禽养殖区内养殖家畜和家禽,所述家畜和家禽利用所述种植区的植物作为饲料;S3、设置水产养殖区,在水产养殖区内养殖水产,并且将水产养殖区作为所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水源;S4、设置沼气生产区,来自所述种植区的植物秸秆以及来自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养殖废水在沼气生产区内生产沼气;S5、设置有机肥生产区,来自所述种植区的植物秸秆和/或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粪便在有机肥生产区内生产有机肥;S6、设置昆虫养殖区,利用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的粪便在昆虫养殖区内养殖昆虫,并且将所述昆虫作为所述家畜家禽养殖区和水产养殖区的饲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种植区进行土壤改良,所述土壤改良的具体程序如下:S10、改良阶段:利用有机肥对种植区土壤进行改良,并在改良后的种植区中播种绿肥植物,所述改良阶段的持续时间为2~3年;S20、强化阶段:改良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种植区内种植牧草植物或块茎类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所述水产养殖区设置在地势低洼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改良阶段中,所述绿肥植物为苕子、紫云英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在强化阶段中,所述牧草植物为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块茎类植物为肥田萝卜、红薯中的至少一种。5.一种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万莹刘足根陈武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