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04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西北地区高海拔矿区弃渣山坡面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包括弃渣山坡面,所述的弃渣山坡面上均匀覆盖有腐殖土层,所述的腐殖土层上均匀覆盖有类壤土基质层,所述的弃渣山坡面为反坡梯田结构,弃渣山坡面设有多个反坡面和多个斜坡面,反坡面和斜坡面交替布设,反坡面自上至下宽度依次增加,多个斜坡面自上至下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弃渣山坡面经修整后采用反坡梯田结构,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和雪水,节约资源,在弃渣山坡面先覆盖腐殖土层以保证植被具备生长环境,再覆盖类壤土基质层,保证植被自然生长。保证植被自然生长。保证植被自然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西北地区高海拔矿区弃渣山坡面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美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更加值得深虑。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矿山责任主体当务之急必须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开展修复,而在生态环境恢复中如何有效地对已破坏的危险陡峭的弃渣山坡面开展治理成为一项课题。
[0003]西北地区矿山属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并且全年降水量较少,依照普通弃渣山坡面的环境治理方法,不能有效的满足需求,并且存在植被存活时间短的问题,往往当年种植,次年还需要大量补种,同时存在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经常需要重新覆盖土层,以满足植被的种植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能有效保证植被正常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存储雨雪水分,节约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包括弃渣山坡面,所述的弃渣山坡面上均匀覆盖有腐殖土层,所述的腐殖土层上均匀覆盖有类壤土基质层,所述的弃渣山坡面为反坡梯田结构,弃渣山坡面设有多个反坡面和多个斜坡面,反坡面和斜坡面交替布设,反坡面自上至下宽度依次增加,多个斜坡面自上至下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弃渣山坡面经修整后采用反坡梯田结构,能够有效收集雨水和雪水,节约资源,在弃渣山坡面先覆盖腐殖土层以保证植被具备生长环境,再覆盖类壤土基质层,保证植被自然生长。
[0007]进一步所述的弃渣山坡面自上至下开设有多个沟槽,利用沟槽加强坡体疏水和排水性能,防止水土流失。
[0008]进一步每两条沟槽之间的反坡面为外高内低的凹陷式结构,利用凹陷式结构有效聚集更多的雨水和雪水。
[0009]进一步所述的类壤土基质层上方均匀布设有喷淋装置,腐殖土层中铺设有供水管路,喷淋装置与供水管路连通,通过喷淋装置辅助增加水分,防止干旱。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实施稳固的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的生物措施,稳定渣坡面的坡体,消除了泥石流灾害的安全隐患,有效防止了渣堆边坡发生滑塌等地质灾害,提高了山体安全性;
[0012]2.有效遏制了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恢复被破坏区域的自然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使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0013]3.实施过程安全可靠、技术可行、施工简便、经济合理、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弃渣山坡面,101.反坡面,102.斜坡面,2.腐殖土层,3.类壤土基质层,4.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包括弃渣山坡面1,所述的弃渣山坡面1上均匀覆盖有腐殖土层2,所述的腐殖土层2上均匀覆盖有类壤土基质层3,所述的弃渣山坡面1为反坡梯田结构,弃渣山坡面1设有多个反坡面101和多个斜坡面102,反坡面101和斜坡面102交替布设,反坡面101自上至下宽度依次增加,多个斜坡面102自上至下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首先对弃渣山坡面1进行修整,将弃渣山坡面1修整成反坡梯田结构,利用反坡面101有利于夏季雨水的收集、以及冬季雪水的保存,尽可能大量的收集自然水分,节约资源,而反坡面101自上至下宽度依次增加,多个斜坡面102自上至下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底部支撑能力,弃渣山坡面1越往下承受重力越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能防止坍塌,减轻水土流失问题,然后在弃渣山坡面1上均匀覆盖一层腐殖土层2,保证植被具有正常的生长环境,腐殖土层2的厚度以种植的植被根茎需求而定,然后在腐殖土层2上再均匀覆盖类壤土基质层3,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类壤土基质层3中含有冰草、披碱草、紫羊茅等草籽。
[0019]所述的弃渣山坡面1自上至下开设有多个沟槽4,在修整弃渣山坡面1时增加沟槽4,是起到加强坡体疏水和排水的目的,防止降水量大时,雨水冲刷量大导致整体水土流失,由于腐殖土层2均匀覆盖于弃渣山坡面1上,而类壤土基质层3均匀覆盖于腐殖土层2上,因此沟槽4最终也会在类壤土基质层3上显现。
[0020]每两条沟槽4之间的反坡面101为外高内低的凹陷式结构,采用凹陷式结构的反坡面101能够更好的收集雨水和雪水,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凹陷深度,当雨水收集满时则会自动流入汇集至沟槽4排出。
[0021]所述的类壤土基质层3上方均匀布设有喷淋装置,腐殖土层2中铺设有供水管路,喷淋装置与供水管路连通,增加喷淋装置可在雨水不充足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工控制浇水工作,在西北地区山坡增加喷淋装置为绿植浇水的设施属于非常成熟的技术手段,各个地区均有运用,因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弃渣山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渣山坡面(1),所述的弃渣山坡面(1)上均匀覆盖有腐殖土层(2),所述的腐殖土层(2)上均匀覆盖有类壤土基质层(3),所述的弃渣山坡面(1)为反坡梯田结构,弃渣山坡面(1)设有多个反坡面(101)和多个斜坡面(102),反坡面(101)和斜坡面(102)交替布设,反坡面(101)自上至下宽度依次增加,多个斜坡面(102)自上至下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西北高海拔地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启刚罗鑫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西沟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