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83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换热板片组,所述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紊流支撑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之间形成介质流道,所述紊流支撑件被设置在介质流道中,所述紊流支撑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紊流支撑件设置紊流孔,用于对介质流道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不仅便于加工生产,而且降低了板式换热器的装配繁琐程度;同时,紊流支撑件不仅能够对换热板进行支撑,增强换热板片组的板片刚度,还能够通过紊流孔对对介质流道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以增强介质的紊流状态,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是由多个换热板片组(或称为换热板片组件)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组装灵活、热损失小等优点,在化工、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0003]但在板式换热器的实际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于任意一个换热板片组而言,均包括多个换热组件,需要首先将各个换热组件、密封板等结构装配成一个换热板片组,然后将多个换热板片组组合形成板式换热器;该装配过程较为复杂繁琐,为板式换热器的生产加工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常规板式换热器内的介质往往处于较平稳的流动状态,不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偏低等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换热板片组,所述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紊流支撑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之间形成介质流道,所述紊流支撑件被设置在介质流道中,所述紊流支撑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紊流支撑件设置紊流孔,用于对介质流道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紊流支撑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侧设置第一翼板,另一侧设置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与换热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紊流孔。r/>[0008]所述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均与换热板焊接,例如采用手工或自动电阻焊接或者冷焊的方式进行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支撑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翼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翼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支撑板、第二连接板设置紊流孔。
[0010]进一步的,在任一个介质流道中,所述紊流支撑件呈长条形,其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介质流道中的介质流动方向平行或相交,即介质可以沿着紊流支撑件的延伸方向流动,或者通过设置特定的紊流孔,使介质沿着紊流孔流动,从而使得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与介质流动方向相交。
[0011]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盖板、立柱、密封结构,所述立柱与盖板固定连接,任一个换热板片组均通过密封结构与立柱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加强拉筋,所述加强拉筋的一侧与立柱连接,另一侧与盖板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拉筋设置多个减阻孔。
[0014]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设置密封块。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势:
[001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通过换热板、紊流支撑件连接形成单个换热板片组,然后将每个换热板片组按照特定的朝向进行堆叠组合成板式换热器,不仅便于加工生产,而且降低了板式换热器的装配繁琐程度;同时,紊流支撑件不仅能够对换热板进行支撑,增强换热板片组的板片刚度,还能够通过紊流孔对对介质流道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以增强介质的紊流状态,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中任一相邻的两个换热板之间的密封装配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图1中B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图4中C

C向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图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图6中G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中的紊流支撑件的主视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中的紊流支撑件的俯视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中的紊流支撑件的侧视图(视图视角可以是在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也可以是在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盖板;2、紊流支撑件;21、第一翼板;22、第二翼板;23、支撑部; 231、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支撑板;24、紊流孔;3、换热板; 4、立柱;5、密封板;6、护板;7、隔热件;8、密封块;9、介质流道;10、加强拉筋;101、减阻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然而,这些技术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对于换热介质而言,本申请中的“不同换热介质”主要是指高温介质、低温介质,是传热、吸热的不同,而不是指物质种类的不同,以免出现理解偏差。
[003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繁琐,为板式换热器的生
产加工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常规板式换热器内的介质往往处于较平稳的流动状态,不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3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偏低等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板式换热器,如附图1

10所示,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换热板片组,并由多个换热板片组堆叠而成。所述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3、紊流支撑件2,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片组之间形成介质流道9,具体是指相邻两个换热板片组中的换热板3之间形成介质流道9,用于为参与换热的介质提供流动空间,所述紊流支撑件2被设置在介质流道9中,所述紊流支撑件2与相邻的两个换热板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紊流支撑件2设置紊流孔24,用于对介质流道9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
[0035]从而本申请中通过换热板3、紊流支撑件2连接形成单个换热板片组,然后将每个换热板片组按照特定的朝向进行堆叠组合成板式换热器,不仅便于加工生产,而且降低了板式换热器的装配繁琐程度;同时,紊流支撑件2不仅能够对换热板3进行支撑,增强换热板片组的板片刚度,还能够通过紊流孔24 对对介质流道9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以增强介质的紊流状态,有利于提高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36]在本申请中,对于单个换热板片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多个换热板片组,所述换热板片组包括换热板(3)、紊流支撑件(2),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板(3)之间形成介质流道(9),所述紊流支撑件(2)被设置在介质流道(9)中,所述紊流支撑件(2)与相邻的两个换热板(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紊流支撑件(2)设置紊流孔(24),用于对介质流道(9)中的介质流动提供扰流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支撑件(2)包括支撑部(23),所述支撑部(23)的一侧设置第一翼板(21),另一侧设置第二翼板(22),所述第一翼板(21)、第二翼板(22)与换热板(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23)设置紊流孔(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21)、第二翼板(22)均与换热板(3)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31)、支撑板(233)、第二连接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浩高小伟王文奇胡亚伟温鑫田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