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15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板件模具,该地板件模具包括凸模和上模。凸模与机床的台面连接,具有第一表面。上模与机床的起吊装置连接,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设置坯料,上模随着起吊装置移动,使得第二表面靠近或远离第一表面,上模背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上述地板件模具在压制坯料时,由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从而上模移动时,第二表面能够靠近第一表面,与坯料抵接。持续向待压制的坯料施加冲击力,将坯料压制成型。由于上模开设有多个减重孔,从而使得在满足冲击力需要的前提下,减重孔能够减轻上模的质量,节约制造上模所需的材料。的材料。的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板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特别是涉及地板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车身试制是汽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车身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制造可行性进行试车验证。在车身试制时,需要先采用车身试制模具生产出车身所需的零部件。然而,目前的车身试制模具中,地板件模具的质量较大,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在使用时也消耗更多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地板件模具质量较大,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在使用时也消耗更多能源的问题,提供一种地板件模具。
[000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板件模具,该地板件模具包括:
[0005]凸模,凸模用于与机床的台面固定连接,凸模具有第一表面;和
[0006]上模,上模用于与机床的起吊装置固定连接,上模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用于设置待压制的坯料,上模能够随着起吊装置移动,使得第二表面靠近或远离第一表面,上模背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0007]上述地板件模具在压制坯料时,将凸模置于机床的台面上,并与台面固定连接。将上模与机床的起吊装置固定连接,从而起吊装置能够带动上模移动。由于凸模具有第一表面,上模具有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从而上模随着起吊装置移动时,第二表面能够远离或靠近第一表面。由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用于设置待压制的坯料,从而第二表面靠近第一表面时,能够与待压制的坯料抵接,在第二表面与待压制的坯料抵接后,持续向待压制的坯料施加冲击力,这样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则能够将待压制的坯料压制成型。待压制的坯料压制成型后,起吊装置驱动上模移动,使得第二表面远离第一表面,从而能够将压制成型的坯料取出,并放入新的待压制的坯料进行压制,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由于上模背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从而使得在满足冲击力需要的前提下,开设有多个减重孔能够减轻上模的质量,节约制造上模所需的材料,并且,起吊装置驱动上模移动时,也能更省力。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减重孔的开口朝向背离第二表面的方向,且减重孔具有背向第二表面的底壁,每个减重孔的底壁距第二表面的距离范围为35mm~45mm,相邻的减重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mm~20mm。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减重孔呈阵列分布。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地板件模具还包括压边圈,压边圈位于上模和凸模之间,压边圈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第四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且待压制的坯料置于第三表面,压边圈开设有贯穿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通孔;
[0011]压边圈用于与机床的顶杆连接,顶杆能够驱动压边圈移动,以使得第三表面靠近
或远离第二表面。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边圈包括:
[0013]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位于第二本体靠近第二表面的一侧,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本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与第三端相对应,第二端与第四端相对应;
[0014]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第一主筋的一端与第一端连接,第一主筋的另一端与第三端连接,第二主筋的一端与第三端连接,第二主筋另一端与第四端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边圈还包括多个辅筋,多个辅筋位于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之间,且沿垂直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排列方向均匀间隔排列,辅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固定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地板件模具还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
[0017]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与上模固定连接,且凸出于上模,第一安装部凸出于上模的凸出方向与上模的移动方向垂直;
[0018]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压边圈固定连接,且凸出于压边圈,第二安装部凸出于压边圈的凸出方向与压边圈的移动方向垂直,且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对应;以及
[0019]缓冲件,缓冲件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且缓冲件位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缓冲组件沿上模的周向间隔排列。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组件包括多个厚度不同的缓冲件。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地板件模具还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柱和导轨,上模和压边圈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导柱,另一个设置有导轨,导柱与导轨沿上模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实施例中地板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地板件模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中上模、压边圈、导向结构以及起重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地板件模具100;
[0028]凸模110;
[0029]上模120;减重孔101;
[0030]压边圈130;通孔102;第三表面131;第一本体132;第二本体133;第一主筋134;第二主筋135;辅筋136;
[0031]缓冲组件140;第一安装部141;第二安装部142;缓冲件143;
[0032]导向结构150;导轨103;导柱151;
[0033]起重棒16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件模具包括:凸模,所述凸模用于与机床的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凸模具有第一表面;和上模,所述上模用于与所述机床的起吊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用于设置待压制的坯料,所述上模能够随着所述起吊装置移动,使得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上模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减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且所述减重孔具有背向所述第二表面的底壁,每个所述减重孔的底壁距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范围为35mm~45mm,相邻的所述减重孔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mm~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减重孔呈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件模具还包括压边圈,所述压边圈位于所述上模和所述凸模之间,所述压边圈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且所述待压制的坯料置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压边圈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通孔;所述压边圈用于与所述机床的顶杆连接,所述顶杆能够驱动所述压边圈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三表面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板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相对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金永学蔺亚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摩托菲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