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32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其解决了现有集液管在冲压成型后出现槽口外观塌陷的技术问题,其设有杆体,用于冲压时插入集液管,杆体包括杆身,杆身的截面为类圆形结构,且其扁的一面用于紧贴集液管的内壁;位于杆身的扁的一面设有多个冲压凹槽和多个第一凸台,多个冲压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杆体的中轴线平行,且相邻两个冲压凹槽之间间隔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低于冲压凹槽的上沿,可广泛应用于集液管成型模具。可广泛应用于集液管成型模具。可广泛应用于集液管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液管成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在空调系统中,为了加热或制冷需要有一个液体冷热交换的管道,其中主要包含集液管、扁管两种部件,扁管内流动的液体以传递热量,扁管与集液管相连通实现一个回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在集流管上冲槽,再将扁管插入该槽中,最终连通实现回路。在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竖槽结构集液管在冲压成型后,经常出现集流管冲压槽口外观塌陷的技术问题,该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使集液管在冲压成型后,其冲压槽口外观满足要求。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其设有杆体,用于冲压时插入集液管,杆体包括杆身,杆身的截面为类圆形结构,且其扁的一面用于紧贴集液管的内壁;位于杆身的扁的一面设有多个冲压凹槽和多个第一凸台,多个冲压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杆身的中轴线平行,且相邻两个冲压凹槽之间间隔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低于冲压凹槽的上沿。
[0005]优选的,杆体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连接设置在杆身的一端;安装部设有安装平面,安装平面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06]优选的,杆体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连接设置在杆身的另一端;导向部与杆身形成流线型结构。
[0007]优选的,杆体为一体式结构。
[0008]优选的,位于首端和末端的冲压凹槽在远离其相邻冲压凹槽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低于其所在的冲压凹槽的上沿。
[0009]优选的,相邻两个冲压凹槽之间间距为30~40mm,第一凸台高于其相邻的冲压凹槽的底部1~10mm。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在集液管在冲压成型前,将杆身插入集液管内,并将杆身扁的一面紧贴集液管的内壁,在冲槽成型时,冲头向下冲压集液管,位于集液管内的杆身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避免冲压槽口外观塌陷的现象发生。冲头冲压穿过集液管的管壁后进入冲压凹槽内,相邻两个冲压凹槽之间间隔设置的低于冲压凹槽的上沿的第一凸台,在进一步向上提供支撑力的同时,促进集流管冲压槽口向内产生内部翻边,在安装时,将扁管插入冲压槽口,该内部翻边增大了扁管与集流管冲压槽的焊接面积,使二者连接更加牢固,焊接质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所示的A

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2所示的B

B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2所示的C

C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记:1.杆身,2.冲压凹槽,3.第一凸台,4.安装部,5.导向部,6.第二凸台,41.安装平面,42.螺纹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0019]由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其为杆体,用于冲压时插入集液管,杆体包括杆身1,杆身1的截面为类圆形结构,例如椭圆形等结构,且其扁的一面用于紧贴集液管的内壁,用于支撑集液管冲槽一侧。在冲槽成型时,杆身1向上的支撑力,避免了集液管冲压槽口外观塌陷的现象发生;位于杆身1的扁的一面设有多个冲压凹槽2和多个第一凸台3,多个冲压凹槽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杆身1的中轴线平行,与竖槽结构集流管的冲压槽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且相邻两个冲压凹槽2之间间隔设有第一凸台3,第一凸台3低于冲压凹槽2的上沿。即相邻两个第一凸台3低于位于二者中间的冲压凹槽2的上沿,冲头向下冲压穿过集液管的管壁后进入冲压凹槽2内,第一凸台3在进一步向上提供支撑力的同时,有助于集流管的冲压槽口产生向内的内部翻边。在安装时,将扁管插入冲压槽口,该内部翻边增大了扁管与集流管冲压槽的焊接面积,使二者连接更加牢固,焊接质量更加稳定。同时,相邻两个第一凸台3通过第一凸台3连接加固,进一步提高了杆体的使用寿命。
[002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由图1~图4所示,杆体还包括安装部4,安装部4连接设置在杆身1的一端;安装部4设有安装平面41,安装平面41开设有螺纹通孔42,螺纹通孔4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通过螺栓适配旋入螺纹通孔42,将杆体可拆卸的固定在外部模具上。
[002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由图1~图3所示,杆体还包括导向部5,导向部5连接设置在杆身1的另一端;导向部5与杆身1形成流线型结构。集液管在冲压成型前,由导向部5作为始端,将杆身1顺利的导向插入到集液管内。
[0022]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由图1所示,杆体为一体式结构。提高杆体整体强度,延长杆体使用寿命。
[002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由图2、图3所示,位于首端和末端的冲压凹槽2在远离其相邻
冲压凹槽2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凸台6,第二凸台6低于其所在的冲压凹槽2的上沿。位于首端和末端的冲压凹槽2在靠近相邻冲压凹槽2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凸台3,且第一凸台3低于所在冲压凹槽2的上沿;位于首端和末端的冲压凹槽2的两侧的第一凸台3和第二凸台6的协同作用下,冲头向下冲压穿过集液管的管壁后进入位于首端和末端的冲压凹槽2内,位于首端和末端的冲压凹槽2的两侧的第一凸台3和第二凸台6在进一步向上提供支撑力的同时,有助于集流管的冲压槽口产生向内的内部翻边。
[002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相邻两个冲压凹槽2之间间距为30~40mm,第一凸台3的上表面高于其相邻的冲压凹槽2的底部1~10mm,具体数值根据集液管的实际尺寸选择。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在集液管在冲压成型前,将杆身1插入集液管内,并将杆身1扁的一面紧贴集液管的内壁,在冲槽成型时,冲头向下冲压集液管,位于集液管内的杆身1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避免冲压槽口外观塌陷的现象发生。冲头冲压穿过集液管的管壁后进入冲压凹槽2内,相邻两个冲压凹槽2之间间隔设置的低于冲压凹槽2的上沿的第一凸台3,在进一步向上提供支撑力的同时,促进集流管冲压槽口向内产生内部翻边,在安装时,将扁管插入冲压槽口,该内部翻边增大了扁管与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其设有杆体,用于冲压时插入集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杆身(1),所述杆身(1)的截面为类圆形结构,且其扁的一面用于紧贴所述集液管的内壁;位于所述杆身(1)的所述扁的一面设有多个冲压凹槽(2)和多个第一凸台(3),多个所述冲压凹槽(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杆身(1)的中轴线平行,且相邻两个所述冲压凹槽(2)之间间隔设有所述第一凸台(3),所述第一凸台(3)低于所述冲压凹槽(2)的上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槽结构集液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还包括安装部(4),所述安装部(4)连接设置在所述杆身(1)的一端;所述安装部(4)设有安装平面(41),所述安装平面(41)开设有螺纹通孔(42),所述螺纹通孔(4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宇志吴国良黄彦超于刚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