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he resource
‑
event
‑
agent ontology,”Appl.Ontol.,vol.13,no.3,pp.201
–
224,2018,doi:10.3233/AO
‑
180198.
[0010][4]W.Vorraber,M.Mueller,S.Voessner,and W.Slany,“Analyzing and managing complex software ecosystems:A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value in information systems,”IEEE Softw.,vol.36,no.3,pp.55
–
60,2019,doi:10.1109/MS.2018.290100810.
[0011][5]J.Ren,L.Zhao,B.Li,L.Liu,and R.Xing,“Measuring service utilities in service value networks,”Int.J.Inf.Syst.Serv.Sect.,vol.9,no.2,pp.1
–
26,2017,doi:10.4018/IJISSS.2017040101.
[0012][6]X.Chen,H.Cao,L.Ye,and Z.Liang,“Value Innovation with Crossover Services,”in Proceedings
‑
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界服务价值网络模型的融合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给定主体领域和客体领域的价值网络模型,首先基于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分别从给定的两个价值网络模型中抽取价值交换路径SSP,得到两个价值交换路径的集合;步骤2,在步骤1完成的基础上,分别遍历两个价值交换路径集合SSP1和SSP2,对于每一对SSP,首先计算相似度,如果相似度超过给定阈值则判断其所属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执行不同的融合策略;步骤3,在完成前述步骤并得到融合后的价值模型以后,将融合后的价值网络模型中各个涉众之间的价值分配问题建模为多目标优化问题,优化涉众的价值分配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界服务价值网络模型的融合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步骤2.1,首先计算这两个SSP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超过给定阈值,则判断给定SSP对的类型;步骤2.2,在步骤2.1的基础上,进一步判定SSP对的类型,如果属于类型1,则这两个SSP在融合的价值网络模型中都将需要保留;如果属于类型2,则这两个SSP将作为不同的分支被写入到融合的价值网络模型;如果属于类型3,则包含信息丰富的SSP将被保留在融合的价值网络模型中;如果属于类型4,假如两个SSP的价值交换方向相同,则可以直接重叠融合,假如方向相反,则融合开始节点和结束节点,而将中间节点作为分支写入融合的价值网络模型;其中,两个SSP有相同的开始节点,但是结束节点不同,则判断为类型1;两个SSP有相同的开始节点和结束节点,但是中间节点不同,则判断为类型2;一个SSP是另一个的子集,则判断为类型3;两个SSP有相同的开始节点和结束节点,并且中间节点也相同,则判断为类型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界服务价值网络模型的融合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中,判定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中,e1和e2分别表示SSP1和SSP2中的节点,l表示第l个向量,L表示向量的维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界服务价值网络模型的融合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使用一种改进的NSGA
‑
III来优化涉众的价值分配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步骤3.1,根据待求解问题的场景,构建优化函数,在跨界服务价值网络优化场景中,优化目标是在满足用户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价值期望的前提下,最大化跨界服务提供商的利润,所构建的三个优化函数如下:其中,N
u
表示用户的数量,ε表示服务的实际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正利,卢雨桐,蒋龚森,刘云飞,陈宏宇,甘佳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