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非晶合金铁芯及轴向电机技术

技术编号:348572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非晶合金铁芯及轴向电机,属于非晶合金带材加工领域。包括将若干非晶合金带材叠放至叠压装置中,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预紧,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与所述叠压装置形成一整体;将所述整体投放至含浸池中,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在所述浸池中进行含浸处理;含浸处理后,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轴向电机方面,解决现有含浸加工技术不适合轴向电机用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处理的技术问题,具有适用于轴向电机用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处理,且能够保证产品的粘接强度、均匀度、表面平面度的特点。面度的特点。面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非晶合金铁芯及轴向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非晶合金带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非晶合金铁芯及轴向电机。

技术介绍

[0002]非晶软磁材料的电阻率一般为传统硅钢片电阻率的3倍,同时非晶合金带材的单片厚度仅为25um,使其涡流损耗显著低于冷轧硅钢,尤其对于高频电机,使用非晶合金铁芯能够明显的提升效率。但是,非晶合金带材薄而硬、几乎没有延展性,维氏硬度达到900左右,几乎与钨钢相当。对于非晶合金带材,目前可用的加工方案包括冲压加工、激光切割、水切割。然而,对于冲压加工工艺,由于非晶合金带材硬度大(维氏硬度达到900左右)、单层厚度小(0.025mm左右),采用冲压加工的加工难度极大,具体的,单层冲压的模具精度、送料结构、叠片结构要求极为苛刻,行业暂未出现成功案例,多层冲压需要解决叠片系数、层间粘结强度问题,同时受限于冲头材料硬度等,在研数据显示,冲压1

2万次,模具磨损剧烈,零件精度难以保证;对于激光切割工艺,由于非晶合金带材对温度比较敏感,加工位置高温晶化,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加工1mm以上材料时,开始出现焊渣;对于水切割工艺,精度偏低,1.5mm以上加工面开始出现斜度,不能满足产品使用需求。另外,传统车、铣、刨、磨、钻等受限于刀具硬度,同时加工应力大,不能满足产品加工的需要。
[0003]对于非晶合金带材,目前验证比较可行的加工方案是线切割加工,其利用电火花加工原理,局部高温,同时使用切削液快速冷却,保证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可控制在
±
0.02mm以内,可加工复杂形状,因此,线切割加工工艺比较适合非晶合金带材的加工。但是,采用线切割对非晶合金带材进行加工前,需要将非晶合金带材固化成一个整体,常用的手段为采用含浸加工技术,即使用胶水进行粘接,且要求胶水层间均匀,材料叠压系数>90%。
[0004]然而,目前在用的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加工技术主要针对盘式电机用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加工,其适用性有限,且不适合轴向电机用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非晶合金铁芯及轴向电机,解决了现有含浸加工技术不适合轴向电机用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处理的技术问题,具有适用于轴向电机用非晶合金带材的含浸处理,且能够保证产品的粘接强度、均匀度、表面平面度的特点。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包括:
[0008]叠放预紧步骤,包括将若干非晶合金带材叠放至叠压装置中,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预紧,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与所述叠压装置形成一整体;
[0009]含浸步骤,包括将所述整体投放至含浸池中,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在所述浸池
中进行含浸处理;
[0010]成型步骤,包括含浸处理后,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步骤进一步包括:含浸处理后,在30min以内,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并将其夹紧至叠压系数>90%。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压装置包括
[0013]第一侧板,数量为2个,相对设置;
[0014]第二侧板,数量为2个,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两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榫卯接口相连;
[0015]底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榫卯接口相连,所述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孔;
[0016]初定型件,架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用于对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预紧;
[0017]工字板夹紧块,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用于对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定型件进一步包括
[0019]第一顶面,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与2个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设置,长度与2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相等;
[0020]第一侧面,数量为2个,相对垂直设于所述第一顶面两端,位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
[00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字板夹紧块进一步包括
[0022]第二顶面,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与2个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设置;
[0023]第二侧面,数量为2个,相对垂直设于所述第二顶面两端,位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螺栓口;
[0024]螺栓,与所述螺栓口配合,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
[0025]2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对应开设有孔槽,所述工字板夹紧块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并使所述螺栓口与所述孔槽相对应,两侧的所述螺栓相对设置,穿设所述螺栓口,并通过所述孔槽压紧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至叠压系数>90%。
[00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放预紧步骤包括:
[0027]将一个所述第一侧板平置于平台上,通过所述榫卯接口先后拼装所述底板和2个所述第二侧板,并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相互垂直;
[0028]按照测算的重量,将所述非晶合金带材平铺叠放在所述第一侧板上;
[0029]将另一个所述第一侧板压在叠放好的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顶面,并通过榫卯接口使该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及2个所述第二侧板相连;
[0030]将所述初定型件架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对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预紧,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与所述叠压装置形成一整体;
[0031]所述含浸步骤包括:将所述整体投放至含浸池中,第一次含浸1

2h,中间放一次气,第二次含浸1

2h。
[003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压装置还包括
[0033]定型块,长条状,垂直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并放置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0034]所述成型步骤包括:
[0035]将所述工字板夹紧块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并使所述螺栓口与所述孔槽相对应,在所述非晶合金带材上部均匀的放入3

5块所述定型块,所述定型块的长度根据叠压系数90%和材料重量选择使用;
[0036]将所述螺栓穿设所述螺栓口,并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所述孔槽对中,拧紧所述螺栓;
[0037]拧紧过程中,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层间间隙变小,多余的胶水被挤压出来,对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二次浸润,完成后,将多余的胶水刮掉,完成所述成型步骤。
[003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榫卯接口为梯形榫卯接口。
[003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2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各对应开设有至少2排孔槽;所述初定型件及所述工字板夹紧块的数量为至少2个;若干所述初定型件与所述工字板夹紧块交替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
[004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压装置还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叠放预紧步骤,包括将若干非晶合金带材叠放至叠压装置中,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预紧,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与所述叠压装置形成一整体;含浸步骤,包括将所述整体投放至含浸池中,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在所述浸池中进行含浸处理;成型步骤,包括含浸处理后,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步骤进一步包括:含浸处理后,在30min以内,利用所述叠压装置对若干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并将其夹紧至叠压系数>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压装置包括第一侧板,数量为2个,相对设置;第二侧板,数量为2个,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两端,与所述第一侧板通过榫卯接口相连;底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通过榫卯接口相连,所述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开孔;初定型件,架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用于对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预紧;工字板夹紧块,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用于对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进行进一步夹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定型件进一步包括第一顶面,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与2个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设置,长度与2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侧面,数量为2个,相对垂直设于所述第一顶面两端,位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外侧,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板夹紧块进一步包括第二顶面,设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顶部,与2个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设置;第二侧面,数量为2个,相对垂直设于所述第二顶面两端,位于2个所述第一侧板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螺栓口;螺栓,与所述螺栓口配合,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2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对应开设有孔槽,所述工字板夹紧块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顶部,并使所述螺栓口与所述孔槽相对应,两侧的所述螺栓相对设置,穿设所述螺栓口,并通过所述孔槽压紧所述非晶合金带材至叠压系数>9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晶合金带材叠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放预紧步骤包括:将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远华黄守帅赵菲李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