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秋允专利>正文

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制冷服及制冷垫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564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制冷服及制冷垫,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包括制冷仓,所述制冷仓上设有第一空气进口和冷空气出口,所述冷空气出口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制冷仓内安装有冷交换器,从第一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经冷交换器后从冷空气出口进入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还包括散热仓,所述散热仓设有第二空气进口、废冷气进口以及热空气排气口,所述废冷气进气口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散热仓内安装有热交换器以及侧出风风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热交换系统具有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制冷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重量轻的优点。重量轻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制冷服及制冷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是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制冷服及制冷垫。

技术介绍

[0002]在炎热的夏季,即使在有空调的车内或室内,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后背和臀部常被汗水浸透,尤其从事户外工作的人,衣服不仅被汗水浸透,还有可能中暑,因此,设计具有制冷功能的服装、坐垫、背垫是很有必要的。
[0003]与压缩机制冷技术相比,半导体制冷技术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是最适合用于制冷服、制冷垫的技术。在专利申请号CN202210118589.X公开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制冷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制冷衣,其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只需采用一个风扇就可同时促进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和冷端的热交换。但专利CN202210118589.X的技术方案存在能量浪费以及在极端的高温天气下,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不够,导致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制冷服及制冷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制冷装置在高温下使用制冷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应用于制冷服或制冷垫,包括:制冷仓,所述制冷仓上设有第一空气进口和冷空气出口,所述冷空气出口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制冷仓内安装有冷交换器,从第一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经冷交换器后从冷空气出口进入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散热仓,所述散热仓设有第二空气进气口、废冷气进气口以及热空气排气口,所述废冷气进气口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散热仓内安装有热交换器以及侧出风风扇,所述侧出风风扇的排风口朝向热交换器的侧面,吹风方向大致与热交换器的翅片面平行,所述侧出风风扇用于将外部空气和废冷气分别从第二空气进气口和废冷气进气口引入散热仓,使外部空气和废冷气混合后经过热交换器从热空气排气口排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制冷仓,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朝向散热仓。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热交换器均包括平板热管,所述冷交换器和/或热交换器包括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包括多个子热管,所述平板热管及子热管的腔体由铝或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平板热管的子热管腔壁上设置有沟槽,平板热管壳体、子热管腔体和沟槽一起由铝或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沟槽包括凸起沟槽,所述凸起沟槽是由设置在平板热管中子热管腔壁上两个相邻的凸起围合而成,相邻凸起底部之间的间距D满足0.2mm≤D≤1.2mm。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凸起横截面底边长L满足0.2mm≤L≤1.2mm。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凸起横截面高H满足0.2mm≤H≤1.2mm。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平板热管中腔壁上的凸起与腔壁的夹角β满足92
°
≤β≤122
°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沟槽包括设置在子热管腔壁上形状近似圆形的圆洞沟槽,所述圆洞沟槽设有与子热管腔体连通的开口,所述圆洞沟槽的直径φ满足0.3mm≤φ≤1.2mm。一种制冷服,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热交换系统。
[0013]一种制冷垫,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热交换系统。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冷片工作,其制冷面温度降低,并通过冷交换器对从第一空气入口进入的空气制冷,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气出口进入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冷空气在流经设置在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降低用户的体感温度;利用废冷气对进入热交换器的空气进行预降温,以提高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制冷能力,同时也能利用侧出风风扇提供动力,使得制冷仓、制冷服和制冷垫导冷管中的冷空气进行流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热交换主机的前刨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热交换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热交换主机的内部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选用的一种平板热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选用的一种平板热管结构中子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选用的另一种平板热管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选用的另一种平板热管结构中子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对热管进行传热性能测试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采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冷热交换系统,通过采用新的设计方案和采用具有热超导性能的平板热管,提高了高温环境下冷热交换系统的制冷能力、降低了重量和体积。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1~3所示,制冷服和制冷垫所用的冷热交换系统,包括主机11,主机11包括制冷仓12和散热仓13,散热仓13和制冷仓12之间可采用隔板14分隔开,隔板14优选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在制冷仓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制冷仓12连通的第一空气入口121和冷空气出口122,在制冷仓12内安装有冷交换器16,外部空气从第一空气入口121进入,经冷交换器16冷却后,冷空气从冷空气出口122排出;在散热仓13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散热仓13连通的第二空气入口132、热空气出口133以及在第二空气入口132旁设置废冷气入口131,废冷气与从第二空气入口132进入的空气混合。散热仓13内安装有热交换器17,在热交换热17与第二空气入口132之间设有侧出风风扇15,风扇15的出风口朝向热交换器17,侧出风风扇15吹出风的风向大致与热交换器17的翅片面平行,在主机11上还设有供电入口。
[0019]为了给进入制冷仓12中的空气进行降温,在隔热板14中设置有开孔,开孔中放置制冷片18,制冷片18的制冷面朝向制冷仓12,与冷交换器16贴合,制热面朝向散热仓13,与热交换器17贴合;为隔绝制冷仓12和散热仓13的热交换,可在制冷片18与隔板14及隔板14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阻挡热对流的材料,例如泡棉;电源可采用电池或直流电源供电,电池可放置在冷热交换系统的主机11内,也可外接直流电源;热交换器17和冷交换器16可以是铝合金挤压的型材,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散热器。
[0020]在通电工作后,制冷片18工作,其制冷面温度降低,并通过冷交换器16对从第一空气入口121进入的空气制冷,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气出口122进入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图中未画出),冷空气在流经设置在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过程中吸收热量,降低用户的体感温度;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出气口流出的冷空气称为“废冷气”,废冷气通过散热仓的废冷气进气口131进入散热仓13。
[0021]在通电工作后,制冷片18制热面发热,发出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器17散出;在通电时,侧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交换系统,应用于制冷服或制冷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仓,所述制冷仓上设有第一空气进口和冷空气出口,所述冷空气出口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制冷仓内安装有冷交换器,从第一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经冷交换器后从冷空气出口进入制冷服或制冷垫中的导冷管;散热仓,所述散热仓设有第二空气进气口、废冷气进气口以及热空气排气口,所述废冷气进气口与制冷服或制冷垫中导冷管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散热仓内安装有热交换器以及侧出风风扇,所述侧出风风扇的排风口朝向热交换器的侧面,吹风方向大致与热交换器的翅片面平行,所述侧出风风扇用于将外部空气和废冷气分别从第二空气进气口和废冷气进气口引入散热仓,使外部空气和废冷气混合后经过热交换器从热空气排气口排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朝向制冷仓,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朝向散热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交换器和/或热交换器包括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包括多个子热管,所述平板热管及子热管的腔体由铝或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热管的子热管腔壁上设置有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新
申请(专利权)人:吴秋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