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及其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58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及其组合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瓶体和瓶盖,瓶体与瓶盖贯通形成出药通道;瓶体内腔底端呈半球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给药瓶相对于现有技术,混悬液更易处于悬浮状态,在振摇瓶内液体的过程中也更易再次分散,增强了混悬液贮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及其组合体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给药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及其组合体。

技术介绍

[0002]吸入液体制剂常为小规格包装(5ml以下),且部分吸入液体制剂为混悬液,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易产生颗粒状沉淀。因此雾化给药前,需充分振摇瓶内液体,使得瓶内沉淀悬浮,然后打开瓶口,将药液挤入雾化杯内,以供患者进行雾化治疗。
[0003]现有的给药瓶为平底结构,在长期静置后,瓶底易残留沉淀且粘附于瓶底,从而降低了混悬液的再分散能力,因此贮存稳定性不佳。此外,瓶口易滞留药液,药液不能完全挤出,导致使用实际给药量不准确,达不到临床预设量,影响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及其组合体,以提升制剂在贮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包括一体成型的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与所述瓶盖贯通;所述瓶体内腔底端呈半球形。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瓶体包括其顶端内缩形成的锥形瓶颈,以及所述瓶颈延伸至瓶盖形成的柱形瓶口。
[0009]所述瓶颈和所述瓶口向相对侧延伸形成加强片。
[0010]所述瓶盖沿周边延伸成型有握持片,所述握持片与加强片位于同一平面。
[0011]所述握持片表面成型有用于增大摩擦的防滑槽。
[0012]所述瓶口设置成内侧直径为3.8mm

4.8mm的圆形通道。
[0013]所述瓶体与所述瓶盖分界处沿径向内陷形成环状折断槽。
[0014]所述瓶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用于张贴标签或激光打码的尾片。
[0015]所述瓶体外壁成型有刻度线。
[0016]然后,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组合体,包括若干个上述的给药瓶,相邻给药瓶能够通过折断而分离。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将瓶体内腔底端设置成半球形,混悬液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颗粒状沉淀,固体沉淀物落在半球形的瓶底,瓶底对固体沉淀物的支承力呈斜向,在重力作用下,固体沉淀物虽因摩擦力停留于瓶底斜面上,但始终具有沿弧面下滑的趋势,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当液体发生晃动或瓶体改变倾角,平衡即被打破,因而固体沉淀物难以稳固地附着于瓶底。现有技术中的平底的瓶体,固体沉淀物落在瓶底,瓶底对固体沉淀物仅产生与重力反向的竖
向支承力,因而不具有滑动趋势,固体沉淀物能够相对稳固地附着于瓶底(尤其是瓶底边缘),从而降低了混悬液的再分散能力。本技术公开的给药瓶相对于现有技术,混悬液更易处于悬浮状态,在振摇瓶内液体的过程中也更易再次分散,增强了混悬液贮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2是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3是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组合体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号表示:1、瓶体;11、瓶颈;12、瓶口;13、加强片;14、尾片;15、刻度线;2、瓶盖;21、握持片;211、防滑槽;3、折断槽;4、第二折断槽;5、第三折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包括一体成型的瓶体1和瓶盖2,瓶体1与瓶盖2贯通;瓶体1内腔底端呈半球形。将瓶体1内腔底端设置成半球形,混悬液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颗粒状沉淀,固体沉淀物落在半球形的瓶底,瓶底对固体沉淀物的支承力呈斜向,在重力作用下,固体沉淀物虽因摩擦力停留于瓶底斜面上,但始终具有沿弧面下滑的趋势,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当液体发生晃动或瓶体改变倾角,平衡即被打破,因而固体沉淀物难以稳固地附着于瓶底。现有技术中的平底的瓶体,固体沉淀物落在瓶底,瓶底对固体沉淀物仅产生与重力反向的竖向支承力,因而不具有滑动趋势,固体沉淀物能够相对稳固地附着于瓶底(尤其是瓶底边缘),从而降低了混悬液的再分散能力。本技术公开的给药瓶相对于现有技术,混悬液更易处于悬浮状态,在振摇瓶内液体的过程中也更易再次分散,增强了混悬液贮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5]本实施例中,瓶体1包括其顶端内缩并平缓过渡形成的锥形瓶颈11,以及瓶颈11延伸至瓶盖2形成的柱形瓶口12。锥形的瓶颈11能够平顺地连接瓶体1和瓶口12,在向瓶内灌装药液过程中,药液在流经瓶颈11时不易产生残留,更易回流至瓶体内,提高剂量准确性。同时由于增加了瓶口12处药液的流动空间,保证在贮存过程中,滞留的药液不易结块,贮藏运输过程中进入瓶盖2内的固体沉淀物更容易与瓶体1内溶剂充分混合。
[0026]本实施例中,瓶颈11和瓶口12向相对侧延伸形成加强片13。药瓶的开启方式是旋扭或掰折握持片21,由于给药瓶为塑料材质,在旋扭或掰折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瓶颈11和瓶口12挤压变形。通过设置加强片13,能够对瓶颈11和瓶口12进行额外支撑、优化瓶颈11和瓶口12的受力,从而降低瓶颈11和瓶口12变形的概率和程度。
[0027]本实施例中,瓶盖2沿周边延伸成型有握持片21,握持片21与加强片13位于同一平面,握持片21表面成型有用于增大摩擦的防滑槽211。由于瓶盖2体积小,难以握持,因而不便于旋扭开启。为了能够方便操作,在瓶盖2的周边延伸设置有握持片21,以增加开启瓶盖2时的可握持面积。同时,为了避免在旋扭过程中手指从握持片21上滑脱,设置有防滑槽211以增大摩擦力。
[0028]本实施例中,瓶口12设置成内侧直径为3.8mm

4.8mm的圆形通道。现有技术中的给
药瓶的瓶口12往往呈细长状,因此在挤药的过程中易产生毛细管现象使药物残留于瓶口12中。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将瓶口12的内侧直径设置成3.8mm

4.8mm,扩大了瓶口12,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毛细现象的发生,保证给药时剂量的准确。
[0029]本实施例中,瓶体1与瓶盖2分界处沿径向内陷形成环状折断槽3。通过设置折断槽3,在旋扭瓶盖2时应力在槽内集中,从而更加容易断裂。
[0030]握持片21下部与加强片13上部断开或于连接处设有第二折断槽4,第二折断槽4一端延伸至瓶体1与瓶盖2的交界处并与折断槽3相连。一体成型的瓶体1和瓶盖2通过旋扭或掰折,瓶盖2与瓶体1沿折断槽3分离,同时握持片21与加强片13也因折断而分离。
[0031]本实施例中,瓶体1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用于张贴标签或激光打码的尾片14。现有技术中,用于标识药剂信息的标签(或激光码)张贴(或打印)在瓶体1上,可能因胶水和油墨迁移造成药剂污染。通过设置尾片14,可将标签(或激光码)张贴(或打印)在尾片14上,从而能够避免胶水和油墨迁移穿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瓶体(1)和瓶盖(2),所述瓶体(1)与所述瓶盖(2)贯通;所述瓶体(1)内腔底端呈半球形;所述瓶体(1)包括其顶端内缩形成的锥形瓶颈(11),以及所述瓶颈(11)延伸至瓶盖(2)形成的柱形瓶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1)和所述瓶口(12)向相对侧延伸形成加强片(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沿周边延伸成型有握持片(21),所述握持片(21)与加强片(13)位于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片(21)表面成型有用于增大摩擦的防滑槽(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入混悬液用给药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发陈国普段艳平石明凤吴四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醇健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