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463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前面板组件(1)、锁体组件(2)以及后面板组件(3);所述前面板组件(1)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前盖板组件(11)、前中框组件(12)、前支架(13)、前封板(14)以及前硅胶垫(15);所述后面板组件(3)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电池盖(31)、电池支架(32)、后PCB板(33)、后中框(34)、后支架(35)、后封板(36)以及后硅胶垫(37),所述电池支架(32)和后PCB板(33)位于所述电池盖(31)与后中框(34)形成的容纳腔内。该智能门锁的结构在整体上得到了简化,可显著降低生产和制造的成本。可显著降低生产和制造的成本。可显著降低生产和制造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锁具
,尤其涉及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家居的认同加深,智能门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复合型锁具。
[0003]相对于普通门锁,智能门锁结构更加复杂,且包含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例如大多数智能门锁都采用C级锁芯,还要具有指纹、密码、钥匙等解锁功能、以及防撬报警、防挟持报警、防试开报警等安全防护功能,导致成本和价格较高。如何降低成本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多厂家研究和推进的方向。
[0004]虽然通过减少用料或使用价格较低的物料,或者缩减功能,可以降低成本和价格,然而,减少用料或使用低价格物料,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缩减功能又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智能门锁。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前面板组件、锁体组件以及后面板组件;所述前面板组件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前盖板组件、前中框组件、前支架、前封板以及前硅胶垫,所述前盖板组件的背面与所述前中框组件的正面相对接,所述前中框组件的背面与所述前支架的正面相对接;所述后面板组件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电池盖、电池支架、后PCB板、后中框、后支架、后封板以及后硅胶垫,所述电池盖的背面与所述后中框的正面相对接,所述后中框的背面与所述后支架的正面相对接,所述电池支架和后PCB板位于所述电池盖与后中框形成的容纳腔内。
[0007]可选地,所述前盖板组件和前中框组件通过螺钉或卡扣紧固,其上堆叠所述前支架,所述前封板叠置于所述前支架并通过螺钉与所述前中框锁紧,所述前支架被压紧在所述前中框与前封板之间,所述前硅胶垫安装于所述前封板。
[0008]可选地,所述前盖板组件包括前盖和设于所述前盖背面的第一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位于所述前盖与所述前中框组件对接后所形成的容纳腔内。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包括功能灯板、灯板压块、主PCB板、视频支架以及视频/人脸识别模组。
[0010]可选地,所述功能灯板固定于所述前盖的背面,所述灯板压块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前盖。
[0011]可选地,所述视频支架位于上侧并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前盖的背面,所述视频/人脸识别模组紧固于所述视频支架。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还包括指纹模组和指纹压块,所述指纹模组安装在所
述前盖背面的对应开孔位置,所述指纹压块压紧所述指纹模组并通过螺钉紧固。
[0013]可选地,所述指纹压块与所述视频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前中框组件包含前中框和设于所述前中框正面的第二功能模块;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包括指静脉模组以及指静脉压块,所述指静脉模组安装在所述前中框正面的对应开孔位置,所述指静脉压块压紧所述指静脉模组并通过螺钉锁紧进行紧固。
[0015]可选地,所述后PCB板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于所述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通过螺钉与所述后中框紧固,所述后封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后中框锁紧,所述后支架被压紧在所述后中框与后封板之间,所述后硅胶垫安装于所述后封板,所述电池盖覆盖于所述电池支架的正面。
[0016]可选地,所述前中框组件的背面与所述前支架的正面设有相对应的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一下连接部并通过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一下连接部相对接,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与第一下连接部之间形成横向贯通的第一把手空间;所述后中框的背面与所述后支架的正面设有相对应的第二上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并通过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相对接,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与第二下连接部之间形成横向贯通的第二把手空间。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占据的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所述第一把手空间处于偏向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占据的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所述第二把手空间处于偏向上方的位置。
[0018]可选地,所述前中框的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前支架的第一上连接部为在门锁厚度方向上以相向的形式凸起的框口结构;
[0019]所述前中框的第一下连接部和所述前支架的第一下连接部为在门锁厚度方向上以相向的形式凸起的框口结构;
[0020]所述后中框的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后支架的第二上连接部为在门锁厚度方向上以相向的形式凸起的框口结构;
[0021]所述后中框的第二下连接部和所述后支架的第二下连接部为在门锁厚度方向上以相向的形式凸起的框口结构。
[0022]本技术对智能门锁的结构做了进一步改进,其用于安装在门外的前面板组件主要由盖板组件、前中框组件、前支架、前封板以及前硅胶垫依次堆叠组成,其用于安装在门内的后面板组件主要由电池盖、电池支架、后PCB 板、后中框、后支架、后封板以及后硅胶垫依次堆叠组成,改进之后,可以实现各组成部件的模块化,使得智能门锁的结构在整体上得到了简化,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生产和制造的成本,特别是产品材料、组装、设计的成本,从而达到降低售价,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门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所示前面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所示前盖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2中所示前中框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1中所示后面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前面板组件设有指纹模组和指纹压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前面板组件
ꢀꢀ
2.锁体组件
ꢀꢀ
3.后面板组件
ꢀꢀ
31.电池盖
ꢀꢀ
32.电池支架
ꢀꢀ
33.后PCB板
ꢀꢀ
34.后中框
ꢀꢀ
35.后支架
ꢀꢀ
36.后封板
ꢀꢀ
37.后硅胶垫
ꢀꢀ
11.前盖板组件
ꢀꢀ
111.前盖
ꢀꢀ
112.功能灯板
ꢀꢀ
113.灯板压块
ꢀꢀ
114.主PCB板
ꢀꢀ
115.视频支架
ꢀꢀ
116.视频/人脸识别模组
ꢀꢀ
117.指纹模组
ꢀꢀ
118.指纹压块
ꢀꢀ
12.前中框组件
ꢀꢀ
121.前中框
ꢀꢀ
122.指静脉模组
ꢀꢀ
123.指静脉压块
ꢀꢀ
13.前支架
ꢀꢀ
14.前封板
ꢀꢀ
15.前硅胶垫
ꢀꢀ
4.第一上连接部
ꢀꢀ
5.第一下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组件(1)、锁体组件(2)以及后面板组件(3);所述前面板组件(1)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前盖板组件(11)、前中框组件(12)、前支架(13)、前封板(14)以及前硅胶垫(15),所述前盖板组件(11)的背面与所述前中框组件(12)的正面相对接,所述前中框组件(12)的背面与所述前支架(13)的正面相对接;所述后面板组件(3)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电池盖(31)、电池支架(32)、后PCB板(33)、后中框(34)、后支架(35)、后封板(36)以及后硅胶垫(37),所述电池盖(31)的背面与所述后中框(34)的正面相对接,所述后中框(34)的背面与所述后支架的正面相对接,所述电池支架(32)和后PCB板(33)位于所述电池盖(31)与后中框(34)形成的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组件(11)和前中框组件(12)通过螺钉或卡扣紧固,其上堆叠所述前支架(13),所述前封板(14)叠置于所述前支架(13)并通过螺钉与所述前中框(121)锁紧,所述前支架(13)被压紧在所述前中框(121)与前封板(14)之间,所述前硅胶垫(15)安装于所述前封板(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组件(11)包括前盖(111)和设于所述前盖(111)背面的第一功能模块,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位于所述前盖(111)与所述前中框组件(12)对接后所形成的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包括功能灯板(112)、灯板压块(113)、主PCB板(114)、视频支架(115)以及视频/人脸识别模组(1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灯板(112)固定于所述前盖(111)的背面,所述灯板压块(113)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前盖(11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支架(115)位于上侧并通过螺钉紧固于所述前盖(111)的背面,所述视频/人脸识别模组(116)紧固于所述视频支架(11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还包括指纹模组(117)和指纹压块(118),所述指纹模组(117)安装在所述前盖(111)背面的对应开孔位置,所述指纹压块(118)压紧所述指纹模组(117)并通过螺钉紧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压块(118)与所述视频支架(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龙周树温
申请(专利权)人: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