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瓷贴面粘结笔,包括笔体,所述笔体由笔杆、弧形杆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弧形杆和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所述笔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有拌刀,所述拌刀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锥面,所述弧形杆与所述笔杆的连接处设有凸起,所述弧形杆的顶端设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上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硅胶帽。有益效果:携带方式可靠,硅胶帽轻便质软,粘合过程中瓷贴面受力小,不损伤瓷贴面,且可以将瓷贴面的粘结面完全暴露,而拌刀则清理多余的树脂粘结剂,避免频繁更换工具,从而提高效率;便于握持,该粘接笔为杆状结构,方便握持,笔体可进行高温杀菌清洗,实现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了使用成本。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瓷贴面粘结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临床口腔修复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瓷贴面粘结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瓷贴面的粘接均由手工完成,即瓷贴面在口内基牙预备体上经过试戴,确认其完全就位、边缘密合,并且咬合良好后,经预处理剂(酸蚀剂,硅烷偶联剂等)预处理,向瓷贴面组织面涂布树脂粘接剂,重新由医生手动复位于基牙预备体上,初步光固化后去除多余树脂粘接剂,再彻底光固化使树脂粘接剂完全固化,从而将瓷贴面粘接于基牙预备体上。
[000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美学要求的提高,瓷贴面修复作为一种微创和美观的修复方式广泛运用于美学修复领域。相比于全冠,瓷贴面修复磨除的牙体组织少甚至不磨牙;牙体预备后粘接主要在釉质层,粘接强度高;美学效果同样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瓷贴面预备量少,然而瓷贴面对修复医师的技术要求更高,对修复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要求更为严格。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由于瓷贴面本身较轻巧,所以在清洗、酸蚀、粘接等过程中不易携带;以往临床上医师用手或镊子夹持固定,但瓷贴面边缘菲薄,易破损和脱落,且手指持握处难以清洗和处理,影响最后的粘接效果;镊子夹持瓷贴面时易出现瓷贴面掉落或因夹持力度过大损伤瓷边缘等问题使得瓷贴面携带成为修复过程中的重点与难。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瓷贴面粘结笔,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瓷贴面粘结笔,包括笔体,所述笔体由笔杆、弧形杆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弧形杆和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所述笔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设有拌刀,所述拌刀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锥面,所述弧形杆与所述笔杆的连接处设有凸起,所述弧形杆的顶端设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上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硅胶帽。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按压头与所述弧形杆的连接处设有腰线槽,且所述硅胶帽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所述硅胶帽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锥面上环绕设有对称设置的加强环,且所述笔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环绕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凸点,且所述笔杆的一侧中部设有标签。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笔杆、所述弧形杆、所述连接杆、所述拌刀、所述凸起和所述按压头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笔杆、所述弧形杆、所述连接杆、所述拌刀、所述凸起和所述按压头为塑料材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携带方式可靠,硅胶帽轻便质软,粘合过程中瓷贴面受力
小,不损伤表面瓷层,且可以将瓷贴面的粘结面完全暴露,不会对瓷贴面的清洗、酸蚀、粘结处理过程造成影响,而拌刀则清理多余的树脂,避免频繁更换工具,从而提高效率;
[0013]便于握持,该粘接笔为杆状结构,方便握持,手指与粘接笔接触面积足够,摩擦力大不易滑脱;
[0014]安装便捷且拆卸简单,安装时只需将硅胶帽置于按压头上进行包裹,套上硅胶帽即可,拆卸过程则与之相反,笔体可进行高温杀菌清洗,实现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瓷贴面粘结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瓷贴面粘结笔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8]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笔体;2、笔杆;3、弧形杆;4、连接杆;5、拌刀;6、锥面;7、凸起;8、按压头;9、硅胶帽;10、腰线槽;11、加强环;12、防滑凸点;13、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瓷贴面粘结笔。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
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口腔瓷贴面粘接笔,包括笔体1,所述笔体1由笔杆2、弧形杆3和连接杆4组成,所述弧形杆3和所述连接杆4分别位于所述笔杆2的两端,所述连接杆4的底端设有拌刀5,所述拌刀5与所述连接杆4的连接处设有锥面6,所述弧形杆3与所述笔杆2的连接处设有凸起7,所述弧形杆3的顶端设有按压头8,所述按压头8上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硅胶帽9。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1
‑
3所示,所述按压头8与所述弧形杆3的连接处设有腰线槽10,且所述硅胶帽9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所述硅胶帽9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面6上环绕设有对称设置的加强环11,且所述笔杆2靠近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环绕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防滑凸点12,且所述笔杆2的一侧中部设有标签13。
[0027]实施例三;
[0028]如图1
‑
3所示,所述笔杆2、所述弧形杆3、所述连接杆4、所述拌刀5、所述凸起7和所
述按压头8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笔杆2、所述弧形杆3、所述连接杆4、所述拌刀5、所述凸起7和所述按压头8为塑料材质。
[0029]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专利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0]在实际应用时,先握住笔杆2,用拌刀5调拌树脂,拌刀5树脂用拌刀5放到瓷贴面的内侧,把瓷贴面放到牙齿上,将笔杆2旋转使用按压头8的一端(按压头8上安装有硅胶帽9,硅胶帽9为一次性使用,可进行更换)把瓷贴面按压上去,让瓷贴面很好的就位,然后用拌刀5清理多余的树脂。
[0031]综上所述,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携带方式可靠,硅胶帽9轻便质软,粘合过程中瓷贴面受力小,不损伤表面瓷层,且可以将瓷贴面的粘结面完全暴露,不会对瓷贴面的清洗、酸蚀、粘结处理过程造成影响,而拌刀5则清理多余的树脂,避免频繁更换工具,从而提高效率;
[0032]便于握持,该粘接笔为杆状结构,方便握持,手指与粘接笔接触面积足够,摩擦力大不易滑脱;
[0033]安装便捷且拆卸简单,安装时只需将硅胶帽9置于按压头8上进行包裹,套上硅胶帽9即可,拆卸过程则与之相反,笔体1可进行高温杀菌清洗,实现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瓷贴面粘结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体(1),所述笔体(1)由笔杆(2)、弧形杆(3)和连接杆(4)组成,所述弧形杆(3)和所述连接杆(4)分别位于所述笔杆(2)的两端,所述连接杆(4)的底端设有拌刀(5),所述拌刀(5)与所述连接杆(4)的连接处设有锥面(6),所述弧形杆(3)与所述笔杆(2)的连接处设有凸起(7),所述弧形杆(3)的顶端设有按压头(8),所述按压头(8)上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硅胶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种瓷贴面粘结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8)与所述弧形杆(3)的连接处设有腰线槽(10),且所述硅胶帽(9)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所述硅胶帽(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定远陶齿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