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液器
,具体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复杂的空调系统中,储液器被用于储存、调节制冷系统因负荷变化而导致制冷剂需求量波动。常用的储液器由进出管、筒体和安装板组成,其中进出管焊接在筒体的顶部。
[0003]类似储液器的进出管与空调系统其他管路件通过焊接形式连接,售后拆装不方便,对于有些设备售后维修有明确要求不能动火烧焊,这种连接方式就无法使用。同时,这种储液器安装位置和角度精度要求高,因此大多用在铜管管系统中,因为铜管材质较软,能够通过自身的延展性,安装时自身变形来弥补装配误差,导致管路自身存在残余应力,影响系统可靠性。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的进出管在固定到储液器上后会存在安装误差而导致进出管发生不必要的例如转动,而导致产生残余应力,致使进出管发生变形,而导致空调系统存在强度可靠性降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的进出管在固定到储液器上后会存在安装误差而导致产生残余应力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器,其包括:
[0007]进管接头、出管接头和上封头;
[0008]所述进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压板和第一接头部,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接头部的部分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管接头(2)、出管接头(7)和上封头(3);所述进管接头(2)包括第一接头压板(2
‑
1)和第一接头部(2
‑
2),所述上封头(3)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3
‑
1),所述第一接头部(2
‑
2)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3
‑
1)中,另外部分伸出至所述第一容纳腔(3
‑
1)外并与第一进管(1)固接,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头部(2
‑
2)的外周并与所述上封头(3)固接,以将所述第一接头部(2
‑
2)的部分限位在所述第一容纳腔(3
‑
1)中,所述第一接头部(2
‑
2)与所述第一进管(1)形成一体结构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转动;和/或,所述出管接头(7)包括第二接头压板(7
‑
1)和第二接头部(7
‑
2),所述上封头(3)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3
‑
2),所述第二接头部(7
‑
2)的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3
‑
2)中,另外部分伸出至所述第二容纳腔(3
‑
2)外并与第一出管(6)固接,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套设在所述第二接头部(7
‑
2)的外周并与所述上封头(3)固接,以将所述第二接头部(7
‑
2)的部分限位在所述第二容纳腔(3
‑
2)中,所述第二接头部(7
‑
2)与所述第一出管(6)形成一体结构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2
‑
2)为圆柱体结构,包括第一本体(2
‑
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2
‑
21)的外周的环状的第一台阶(2
‑
22),所述第一台阶(2
‑
22)卡设在所述上封头(3)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具有第一中心孔(2
‑
11),通过所述第一中心孔(2
‑
11)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套设在所述第一本体(2
‑
21)上,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与所述第一台阶(2
‑
22)的上端面形成卡设;所述第二接头部(7
‑
2)为圆柱体结构,包括第二本体(7
‑
2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7
‑
21)的外周的环状的第二台阶(7
‑
22),所述第二台阶(7
‑
22)卡设在所述上封头(3)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具有第二中心孔(7
‑
11),通过所述第二中心孔(7
‑
11)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套设在所述第二本体(7
‑
21)上,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对所述第二台阶(7
‑
22)的上端面形成卡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包括第一压板本体(2
‑
12)和第一压板延伸部(2
‑
13),所述第一压板延伸部(2
‑
13)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压板本体(2
‑
12)的边缘且另一端朝向下方延伸,以形成朝向下方的第一内台阶(2
‑
14),所述第一内台阶(2
‑
14)与所述第一台阶(2
‑
2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卡设,以将所述第一台阶(2
‑
22)包围在所述第一压板延伸部(2
‑
13)的内部;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包括第二压板本体(7
‑
12)和第二压板延伸部(7
‑
13),所述第二压板延伸部(7
‑
13)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压板本体(7
‑
12)的边缘且另一端朝向下方延伸,以形成朝向下方的第二内台阶(7
‑
14),所述第二内台阶(7
‑
14)与所述第二台阶(7
‑
2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卡设,以将所述第二台阶(7
‑
22)包围在所述第二压板延伸部(7
‑
13)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2
‑
5),所述上封头(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3
‑
3),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
‑
4),所述第一安装孔(2
‑
5)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
‑
3)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2
‑
4)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
‑
5)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
‑
3)中以形成对所述第一接头压板(2
‑
1)和所述上封头(3)之间
的固接;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7
‑
5),所述上封头(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3
‑
4),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紧固件(7
‑
4),所述第三安装孔(7
‑
5)与所述第四安装孔(3
‑
4)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紧固件(7
‑
4)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孔(7
‑
5)和所述第四安装孔(3
‑
4)中以形成对所述第二接头压板(7
‑
1)和所述上封头(3)之间的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
‑
5)以贯穿所述第一压板本体(2
‑
12)的上下端面而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2
‑
5)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心孔(2
‑
11)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孔(7
‑
5)以贯穿所述第二压板本体(7
‑
12)的上下端面而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孔(7
‑
5)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心孔(7
‑
11)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
‑
21)的位于所述第一台阶(2
‑
22)的下部的轴段为第一轴段,所述第一轴段插设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3
‑
1)中,且在所述第一轴段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正永,赵桓,徐如好,伍旋,梁尤轩,王晓,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