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分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线连装置接
,尤其涉及线缆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电安全则需要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导线连接不稳定会给用电用户带来很多困扰。因此,当将主干线与一根分支线夹紧在一起,则线缆分流装置充当于连接夹的作用,当将主干线与多根分支线夹紧在一起,且多根分支线为并联结构,则线缆分流装置起分流夹紧的作用。而如何保证主干线与分支线稳定连接,则取决于线缆分流装置的夹紧力是否稳定且持久。
[0003]目前,现有的线缆分流装置主要采用锁紧螺丝对主干线和分支线进行挤压而实现夹紧。根据常识,锁紧螺丝虽然易于夹紧,且存在容易松动导致夹持力松脱的隐患,从而容易导致主干线与分支线之间出现脱离连接的现象,即容易导致断路现象。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003322.6的专利文件公开的电缆分流夹、专利申请号为201420359040.0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电表接线夹,其都是通过锁紧螺丝提供夹紧力,当该装置经受长期的振动和晃动,容易导致锁紧锁紧螺丝松动,从而引发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分流装置,其夹紧力更加可靠,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主干线与分支线之间出线脱离连接的现象,以保障电路的正常通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线缆分流装置,包括第一夹头和齿面座;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齿面座之间围成第一夹紧孔;所述第一夹头设有第一棘轮齿面,所述齿面座设有第二棘轮齿面;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齿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分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头(2)和齿面座(3);所述第一夹头(2)与所述齿面座(3)之间围成第一夹紧孔(4);所述第一夹头(2)设有第一棘轮齿面(21),所述齿面座(3)设有第二棘轮齿面(311);所述第一夹头(2)与所述齿面座(3)枢接,以使所述第一夹头(2)与所述齿面座(3)之间能够相对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棘轮齿面(21)与所述第二棘轮齿面(311)相互靠近并逐步咬合,以缩小所述第一夹紧孔(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分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分流装置(1)还包括第二夹头(5),所述齿面座(3)位于所述第一夹头(2)与所述第二夹头(5)之间,所述第二夹头(5)与所述齿面座(3)之间围成第二夹紧孔(6);所述第二夹头(5)设有第三棘轮齿面(51),所述齿面座(3)设有第四棘轮齿面(312),所述第一棘轮齿面(21)的朝向与所述第三棘轮齿面(51)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二棘轮齿面(311)的朝与所述第四棘轮齿面(312)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二夹头(5)与所述齿面座(3)枢接,以使所述第二夹头(5)与所述齿面座(3)之间能够相对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三棘轮齿面(51)与所述第四棘轮齿面(312)相互靠近并逐步咬合,以缩小所述第二夹紧孔(6);所述线缆分流装置(1)的部分或全部为导体,以使导通所述第一夹紧孔(4)内的导线与所述第二夹紧孔(6)内的导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分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分流装置(1)还包括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的枢接轴(7)、螺栓(8)和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的轴向进给挤压柱(9),所述枢接轴(7)与所述第一夹头(2)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与螺栓(8)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夹头(5)设有挤压槽(52);当所述线缆分流装置(1)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螺栓(8)能够跟随所述枢接轴(7)进行摆动;当所述线缆分流装置(1)处于开启状态向锁止状态转换的过程时,所述螺栓(8)的螺帽与所述轴向进给挤压柱(9)抵接,所述轴向进给挤压柱(9)容置于所述挤压槽(52)内,以使得所述轴向进给挤压柱(9)沿所述螺栓(8)的轴向移动时,能够迫使所述第一棘轮齿面(21)与所述第二棘轮齿面(311)相互靠近并逐步咬合,以及迫使所述第三棘轮齿面(51)与所述第四棘轮齿面(312)相互靠近并逐步咬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分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头(2)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2),所述第二夹头(5)开设有第二避让槽(53),所述枢接轴(7)穿设于所述第一避让槽(22),所述第一避让槽(22)和所述第二避让槽(53)均用于对所述螺栓(8)进行避让,以使所述螺栓(8)能够相对于所述枢接轴(7)进行摆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分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面座(3)包括座体(31)和旋转轴(32),所述座体(31)与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常形,谢汝应,徐钰珺,陈叶,陈树凤,陈秀花,胡勤双,梁智伟,胡先民,刘晋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