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防护棚洞基础结构。铁路隧道洞口处地形及环境条件复杂,设置棚洞基础具有很大的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既有铁路隧道两侧设置两个马蹄形小隧道,既有铁路桥墩两侧对齐设置棚洞桥墩,棚洞桥墩下部设置承台,承台下部设置桩基础;棚洞桥墩上部与棚洞纵梁一端固结连接,棚洞纵梁平行于既有桥梁,棚洞纵梁上设置有横隔板;马蹄形小隧道内设置明挖基础,明挖基础上设置两个支座,支座与棚洞纵梁另一端固结连接;棚洞纵梁上设置棚洞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可以满足上部各种类型的棚洞形式;棚洞纵梁采用钢箱梁结构,可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期。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防护棚洞基础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防护棚洞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铁路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但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隧道洞口危岩落石病害突出,对铁路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隧道洞口一般位于陡峭的岩壁上,隧道与桥梁相连接,山体上的落石掉落后加速度大,对桥梁上的行车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铁路管理部门每年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隧道洞口处的危岩落石进行整治,以确保铁路的安全。在隧道洞口设置棚洞可以很好地解决围堰落石的安全隐患,但是隧道洞口处地形及环境条件复杂,设置棚洞基础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棚洞基础的设置成为隧道洞口危岩落石整治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防护棚洞基础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铁路防护棚洞基础结构,包括两个马蹄形小隧道,所述两个马蹄形小隧道设置于既有铁路隧道两侧;
[0006]既有铁路桥墩两侧设置有棚洞桥墩,棚洞桥墩与既有铁路桥墩对齐设置,所述棚洞桥墩下部设置承台,所述承台下部设置桩基础;所述棚洞桥墩上部与棚洞纵梁一端固结连接,所述棚洞纵梁平行于既有桥梁;
[0007]所述马蹄形小隧道内设置明挖基础,所述明挖基础上设置两个支座,所述支座与棚洞纵梁另一端固结连接;
[0008]所述棚洞纵梁上设置棚洞支架。
[0009]优化的,所述棚洞纵梁上设置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与棚洞支架数量相同。
[0010]优化的,所述棚洞支架与棚洞纵梁焊接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棚洞纵梁1采用钢箱梁结构,可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且对现有铁路运营影响较小;
[0013]2)本技术中棚洞纵梁采用钢箱梁结构,钢箱梁重量轻,增大了整个棚洞基础的跨度;
[0014]3)本技术中棚洞桥墩与既有桥墩对齐设置,如桥墩位于河流中,对行洪影响小,能够满足防洪评价的要求;
[0015]4)本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可以满足上部各种类型的棚洞形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
Ⅰ‑Ⅰ
断面示意图;
[0019]图4为
Ⅱ‑Ⅱ
断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棚洞支架示意图;
[0021]图中,1
‑
棚洞纵梁、2
‑
棚洞桥墩、3
‑
马蹄形小隧道、4
‑
明挖基础、5
‑
承台、6
‑
桩基础、7
‑
既有铁路桥墩、8
‑
既有铁路隧道、9
‑
支座、10
‑
棚洞支架、11
‑
横隔板、12
‑
既有桥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本技术包括两个马蹄形小隧道3,如图4所示,两个马蹄形小隧道3设置于既有铁路隧道8两侧;
[0024]如图1、2所示,既有铁路桥墩7两侧设置有棚洞桥墩2,棚洞桥墩2下部设置承台5,承台5下部设置桩基础6;如图3所示,棚洞桥墩2上部与棚洞纵梁1一端固结连接,棚洞纵梁1平行于既有桥梁12;
[0025]棚洞桥墩2与既有铁路桥墩7对齐设置,可减小阻水断面面积,如桥墩位于河流中,对行洪影响小,能够满足防洪评价的要求。
[0026]棚洞纵梁1采用钢箱梁结构,可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钢箱梁重量轻,增大了整个棚洞基础的跨度,使得棚洞基础适用范围更广;
[0027]如图4所示,马蹄形小隧道3内设置明挖基础4;如图1所示,明挖基础4上设置两个支座9,支座9与棚洞纵梁1另一端固结连接;
[0028]棚洞纵梁1上设置棚洞支架10,棚洞支架10与棚洞纵梁1焊接连接。
[0029]如图5所示,棚洞纵梁1上设置有横隔板11,横隔板11与棚洞支架10数量相同。
[0030]在既有隧道两侧开挖马蹄形小隧道设置基础解决了地形复杂条件下无法设置基础的难题;上部纵梁采用钢箱梁,结构受力好,可用于各种跨度;钢纵梁一端与桥墩固结,保证了受力需求,使上部棚洞可为拱形、平铺型等多种形式;本技术整体结构安全可靠,可以满足上部各种类型的棚洞形式。
[0031]棚洞纵梁上设置棚洞支架,上部棚洞与棚洞支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对纵梁构造设置影响小,后期上部棚洞维修更换可进行棚洞支架的改造,对纵梁影响较小,保证基础受力良好。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防护棚洞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马蹄形小隧道(3),所述两个马蹄形小隧道(3)设置于既有铁路隧道(8)两侧;既有铁路桥墩(7)两侧设置有棚洞桥墩(2),棚洞桥墩(2)与既有铁路桥墩(7)对齐设置,所述棚洞桥墩(2)下部设置承台(5),所述承台(5)下部设置桩基础(6);所述棚洞桥墩(2)上部与棚洞纵梁(1)一端固结连接,所述棚洞纵梁(1)平行于既有桥梁(12);所述马蹄形小隧道(3)内设置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银灯,雷晓峰,燕飞,易成,张超,吴炜,王远鑫,文龙,曹元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