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16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以及第二克氏针的左端连接,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以及第二克氏针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凹槽,下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调节长短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来连接穿刺于胫骨结节的第一克氏针以及穿刺于跟骨的第二克氏针后,通过维持撑开的力量提供对骨折的牵引和固定力量。对骨折的牵引和固定力量。对骨折的牵引和固定力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是常见外伤,对于该类病人入院后通常需要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数日待肿胀好转方可手术。传统固定方式分为石膏及跟骨牵引,石膏方便生活自理但固定不确切骨折容易移位导致疼痛及肿胀加重,跟骨牵引后病人伤肢被完全限制于固定位置,在病床上翻身和活动肢体、如厕等活动极不方便。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既能有效牵引固定骨折又能方便病人活动,提高固定效果及生活自理度的新型临时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固定装置无法兼顾方便性及固定牢固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以及第二克氏针的左端连接,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以及第二克氏针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
[0005]所述上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凹槽,下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或
[0006]所述下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凹槽,上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
[0007]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上支架的下端,所述凸块设于所述下支架的上端;所述上支架的上端以及所述下支架的下端均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穿过的通孔。
[0009]优选地,所述凸块设于所述上支架的下端,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下支架的上端;所述上支架的上端以及所述下支架的下端均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穿过的通孔。
[0010]优选地,所述通孔的侧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的紧固螺丝。
[0011]优选地,所述凸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凸块沿上支架或下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2]优选地,所述凹槽以及凸块的中部均设有螺栓孔。
[0013]为减轻对伤肢的负担,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材质为轻质铝合金或钛合金。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通过可调节长短的第
一支架、第二支架来连接穿刺于胫骨结节的第一克氏针以及穿刺于跟骨的第二克氏针后,通过维持撑开的力量提供对骨折的牵引和固定力量;且病人安装此装置后伤肢无需限制位置可自由抬高和移动患肢,可拄拐下地活动及如厕,兼顾方便性及固定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螺栓未示出);
[0016]图2为本技术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参见图1

3,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第一克氏针31和第二克氏针32。其中第一克氏针31穿刺于胫骨结节11,第二克氏针32穿刺于跟骨12。
[0020]第一支架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31以及第二克氏针32的左端连接,第二支架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31以及第二克氏针32的右端连接。
[0021]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支架211和下支架212。所述上支架211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凹槽213,下支架212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凹槽213相配合的凸块214。具体地,如图3所示,凸块21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凸块214沿下支架21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22]所述上支架211的上端以及所述下支架212的下端均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克氏针31和第二克氏针32穿过的通孔4,通孔4的侧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克氏针31和第二克氏针32的紧固螺丝41。而且,凹槽213以及凸块214的中部均设有螺栓孔5,上支架211与下支架212通过将螺栓穿过对齐的螺栓孔5来固定连接。
[0023]当然,也可以在下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凹槽,在上支架上设置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材质为轻质铝合金或钛合金以减轻对伤肢的负担。
[0025]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克氏针穿过胫骨结节,将第二克氏针穿过跟骨,然后将第一支架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31以及第二克氏针32的左端通过紧固螺丝41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31以及第二克氏针32的右端通过紧固螺丝41固定连接,然后将下支架212上的凸块214嵌入上支架211上的合适的凹槽213中,最后用螺栓将上支架211与下支架212固定即可。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以及第二克氏针的左端连接,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克氏针以及第二克氏针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凹槽,下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或所述下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凹槽,上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上支架的下端,所述凸块设于所述下支架的上端;所述上支架的上端以及所述下支架的下端均设有可供所述第一克氏针和第二克氏针穿过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腓骨骨折的临时固定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向永孝兰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