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髋臼复位组件、髋臼复位器以及髋臼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器和复位钉,所述复位钉用于插入髋臼;所述复位器与所述复位钉配合使用;所述复位器包括主体和坐标部,所述复位钉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坐标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坐标部用于定位手术过程中髋臼的空间位置。通过在复位器上设置坐标部来与定位跟踪系统配合使用,从而实现手术过程中实时检测髋臼位姿变化的效果。髋臼位姿变化的效果。髋臼位姿变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髋臼复位组件、髋臼复位器以及髋臼复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矫形外科手术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髋臼复位组件、髋臼复位器以及髋臼复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髋臼周围截骨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患,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小、病变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改变髋臼朝向,有效地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及覆盖。通过直骨刀与弯骨刀沿坐骨、耻骨、髂骨和后柱将髋臼截断后,将髋臼调整一定的角度,使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包容覆盖率达到正常水准。医生使用传统髋臼复位组件时,在髋臼下棘打入克氏钉,以克氏钉为媒介,将其扭转或以某角度推拉带动髋臼的位姿调整。但整个过程中,扭转推拉角度凭医生个人经验及评估得到,致使手术过程较长,调整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髋臼复位组件无法实时检测髋臼位姿的缺陷,提供一种髋臼复位组件、髋臼复位器以及髋臼复位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髋臼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器和复位钉,所述复位钉用于插入髋臼;所述复位器与所述复位钉配合使用;所述复位器包括主体和坐标部,所述复位钉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坐标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坐标部用于定位手术过程中髋臼的空间位置。
[000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复位钉插入并固定在髋臼上,复位器通过主体与复位钉配合从而相对于髋臼位置固定,坐标部再固定设置在复位器的主体上,通过坐标部的空间位置可实时检测手术过程中髋臼的位姿。
[0007]较佳地,所述坐标部包括至少三个反光球,所述至少三个反光球用于定位平面。
[000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由于三个反光球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从而实现坐标部的空间位置可以被准确识别。当然,反光球也可以为四个及以上,多余的反光球可用来校验坐标部的空间位置。
[0009]较佳地,所述坐标部还包括底座和座标架,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座标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00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坐标部通过底座固定于主体上,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较低。
[0011]较佳地,所述座标架包括连接杆和至少三个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多个所述支架的延伸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反光球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延伸端。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反光球通过支架以及连接杆,由底座向连接杆的方向延伸,可以避免手术、复位过程中座标架遮掩医生的视线。
[0013]较佳地,所述复位钉包括第一复位钉和第二复位钉,所述第一复位钉呈空心状,所
述第二复位钉可活动地贯穿所述第一复位钉。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由于第一复位钉为空心钉,第一复位钉在插入患者髋臼后,第二复位钉可穿过第一复位钉对固定处进行加强,防止第一复位钉在调整髋臼位置时发生脱落。
[0015]较佳地,所述主体包括第一锁紧套筒、握持部和第二锁紧套筒,所述第一锁紧套筒、所述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所述握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以及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直径。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复位器主体中间的握持部便于医生进行抓握,方便其对髋臼进行调整。
[0017]较佳地,所述握持部的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凹槽。
[00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握持部具有防滑效果,防止医生在操作时发生打滑。
[0019]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套筒、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以及所述握持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三贯穿孔同轴设置且互相连通用于放置所述复位钉。
[00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复位钉可以贯穿复位器主体并部分露出,便于医生在复位器与复位钉配合使用时,对复位钉进行调整。
[0021]较佳地,所述第一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和/或所述第三贯穿孔的直径,所述第一贯穿孔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复位钉,所述第二贯穿孔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复位钉。
[00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复位器的主体根据第一复位钉和第二复位钉的粗细在不同位置设置直径不同的贯穿孔,使复位器与复位钉配合度更高,从而使得复位器相对于复位钉的位置更加稳定。
[0023]较佳地,所述髋臼复位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锁紧套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锁紧部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一复位钉的侧面相抵接。
[00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锁紧部通过第一锁紧孔将其端部抵接于第一复位钉的侧面,进一步使复位器相对于复位钉的位置固定。
[0025]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部包括第一螺栓、第一限位板和第一锁紧块,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的侧壁连接将所述第一锁紧块限制在所述第一锁紧孔内,所述第一限位板开设有螺孔,所述第一螺栓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螺孔向所述第一锁紧块施加朝向第一复位钉的力。
[002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锁紧部通过第一螺栓、第一限位板和第一锁紧块设置在第一锁紧套筒的侧壁上,结构更加紧凑。
[0027]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块朝向所述第一复位钉的端部呈弧形并与所述第一复位钉的侧面相匹配。
[002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锁紧块的端部与第一复位钉的侧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也相应增大,两者不易滑动连接更稳。
[0029]较佳地,所述第一锁紧块朝向所述第一复位钉的端部设置有滚花。
[003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第一锁紧块与第一复位钉之间的摩擦力进
一步增大。
[0031]较佳地,所述坐标部包括底座和座标架,所述座标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面,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外侧面呈单面腰型,所述底座设置有第四贯穿孔,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外侧面相匹配。
[003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座标架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侧面,且由于第二锁紧套筒的外侧面以及第四贯穿孔的内壁呈单面腰型,座标架相对于复位器主体的安装方向固定,可以防止使用时安装方向不对。
[0033]较佳地,所述握持部朝向所述座标架的一侧的上端面设置有指示部。
[003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方便医生安装时按照指示进行安装,节约时间。
[0035]较佳地,所述髋臼复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锁紧部,所述底座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孔与所述第四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二锁紧部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锁紧孔与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侧面相抵接。
[003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锁紧部的端部通过第二锁紧孔与第二锁紧套筒的侧面相抵接,可以使得坐标部相对于主体位置固定。
[0037]较佳地,所述第二锁紧部包括第二螺栓、第二限位板和第二锁紧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臼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器和复位钉,所述复位钉用于插入髋臼;所述复位器与所述复位钉配合使用;所述复位器包括主体和坐标部,所述复位钉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坐标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坐标部用于定位手术过程中髋臼的空间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部包括至少三个反光球,所述至少三个反光球用于定位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髋臼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部还包括底座和座标架,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座标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座标架包括连接杆和至少三个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多个所述支架的延伸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反光球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延伸端。4.如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髋臼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第一锁紧套筒、握持部和第二锁紧套筒,所述第一锁紧套筒、所述握持部以及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所述握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以及所述第二锁紧套筒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髋臼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套筒、所述第二锁紧套筒以及所述握持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以及所述第三贯穿孔同轴设置且互相连通用于放置所述复位钉,所述复位钉包括第一复位钉和第二复位钉,所述第一复位钉呈空心状,所述第二复位钉可活动地贯穿所述第一复位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浩,周朝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