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台车及其驱动轮车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90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台车及其驱动轮车体装置,其中移动台车包括车体以及一个以上分别结合于该车体的驱动轮装置,该车体的底部设有数个移动轮,并设有一个以上的枢接座,各驱动轮装置分别包括旋臂,旋臂可转动地连接对应的枢接座,旋臂的自由端设有轮轴孔,用以结合驱动轮的轮轴,于该车体与各旋臂之间结合弹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臂配合弹性机构,使该移动台车移动时,各驱动轮能始终稳定地接触地面行进,并通过各弹性机构下拉或下压各旋臂的方式增加驱动轮的抓地力,使车轮尤其是各驱动轮行进顺畅、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台车及其驱动轮车体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2]本申请主张在2021年08月13日提出的申请号为110209558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权益。上述专利申请的全文并入本文供参考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03]本技术涉及移动台车的驱动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移动台车及其驱动轮车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4]现有的移动台车用于载物并能依据遥控或设定的路径行进,其构造是在车体的底部设有移动轮以及驱动轮等轮子,通过各驱动轮的轮毂马达带动周围的轮胎,提供移动台车行进时的驱动力。
[0005]但由于现有移动台车的各移动轮或驱动轮是轴是固定的,当移动台车于颠簸的路面行进时,其轮子尤其是驱动轮若无法保持接触路面的状态,甚至有可能悬空,在此状况下就无法良好地提供移动台车行进时的驱动力,使移动台车行进时产生不顺畅以及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移动台车及其驱动轮车体装置,其通过弹簧的回复力,使驱动轮能持续接触地面而具有较佳抓地力。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其底部设有数个移动轮,并设有一个以上的枢接座;以及一个以上的驱动轮装置,其包括旋臂、驱动轮以及弹性机构,所述旋臂可转动地连接于枢接座,所述旋臂的自由端设有轮轴孔,所述驱动轮设有轮轴,轮轴设于该轮轴孔上,弹性机构设于车体以及旋臂之间,以将旋臂下压或下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旋臂的自由端、位于所述旋臂的自由端上方的车体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对应所述旋臂上方的部位设有第一限位减震垫块,所述第一限位减震垫块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内,用以限制所述旋臂的最大上摆幅度。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旋臂以及位于所述旋臂的下方的车体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为斜向设置的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侧较其底侧远离所述枢接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对应所述旋臂下方的部位设有第二限位减震垫块,其用以限制所述旋臂的最大下摆幅度。7.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旋臂的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枢接端,所述旋臂通过所述枢接端可转动地枢接于枢接座,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弹性机构均设于与所述枢接座的同一侧的所述旋臂上。8.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设有与所述旋臂相配合的导轨座,所述导轨座位于所述旋臂的自由端的外侧,朝向所述旋臂一面的所述导轨座上设有轨道,所述旋臂的自由端外面设有导引组件,所述导引组件伸入所述轨道并以所述枢接座为旋转中心沿该轨道上下摆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臂的自由端外上下排列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座,所述导引组件包括一对以上的固定件以及轴承,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轴承而螺旋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轨道为弧形轨道并设有两个相对的侧壁,所述轴承沿着所述轨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滑动。10.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上下间隔的两个以上的层板,所述层板的四个角落分别上下贯穿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固定有层板支柱,所述枢接座连接所述层板支柱。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台车,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车体前侧的两个所述层板支柱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枢接座,该两个枢接座分别设有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福
申请(专利权)人:金仪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