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487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包括大型主泵轴承箱和配套的润滑油换油机构,所述润滑油换油机构包括高位润滑油箱、低位润滑油箱、抽油管、抽油泵、输油管、注油管和注油阀,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和低位润滑油箱之间通过抽油管连接,所述低位润滑油箱润滑油经磁过滤器组过滤后通过输油管连通至高位润滑油箱,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的内壳油位最高点和高位润滑油箱之间通过注油管连接,所述高位润滑油箱安装于升降机构上方。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高位润滑油箱和低位润滑油箱双箱配合抽油泵、空气压缩机和高位润滑油箱的高位势能调整保持稳定的换油滤油作业流程,换油更加便捷,不需要长时间接触,油位控制更加精准。准。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净化
,具体为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些重型设备也趋向于大型化发展,如各类蒸汽机组、发电机组、飞机轮船机电装置等还有各类大型主泵结构,除了本身体积较大外,此类设备的传动部件承受机械压力较大,使得该类大型设备的运转活动结构需要通过使用大量润滑油来进行润滑处理,以保证各类大型设备的长期正常运转,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0003]但是现有的大型机械设备在润滑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1.大型机械中的润滑油因为杂质或使用时限等因素需要过滤或更换,一般需要从壳体内部下方抽油,在过滤或更换后注入上部,而现有的大型机械设备结构尺寸不断扩大,现有设备的加油换油操作很多还是人工进行操作,倒是大型设备的频繁加油换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而加油换油不及时则又容易造成传动部件磨损的加剧;
[0005]2.一些大型主泵设备本身高达数十米,内部储油空间也相对较大,普通的人工或其他注油方式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通常需要保持停机处理,且换油过程中机体通常处于开放状态,长时间的注油换油很容易造成外部粉尘等颗粒污染物落入润滑油中,造成润滑油污染,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0006]3.因为大型机械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压力相对较大,所采用的润滑油多为高粘度油脂,且部分油脂流动性随温度变化,这些油脂在进行换油注油的过程中流动性相对较差,影响换油注油效率,且不便于油位精准控制。
[0007]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润滑油换油滤油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换油不便,停机维护耗时较长,油液更换时长时间暴露在位容易受到污染,受油液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不便于油位精准控制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包括大型主泵轴承箱和配套的润滑油换油机构;
[0010]所述润滑油换油机构包括高位润滑油箱、低位润滑油箱、抽油管、抽油泵、输油管、注油管和注油阀;
[0011]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的内壳油位最低点和低位润滑油箱之间通过抽油管连接,且抽油泵安装于抽油管的抽油通路上;
[0012]所述低位润滑油箱的内部安装有磁过滤器组,且低位润滑油箱润滑油经磁过滤器组过滤后通过输油管连通至高位润滑油箱;
[0013]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的内壳油位最高点和高位润滑油箱之间通过注油管连接,且内壳油位最高点和注油管的连接端口处安装有注油阀;
[0014]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抽油管、低位润滑油箱、磁过滤器组、输油管、高位润滑油箱和注油管之间依次序构成封闭式循环过滤通路,且低位润滑油箱的顶部安装有空气压缩机,并且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和低位润滑油箱的顶部空腔连通;
[0015]所述输油管和注油管中段均包括连接软管,且高位润滑油箱安装于升降机构上方。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加强保护层、隔热保护层和油温加热器,且输油管和注油管在与连接软管的连接端口处均安装有油温加热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软管的设置可便于配合高位润滑油箱的升降调整,同时在较长的外部管路输送时配合油温加热器保持一定的油温,有助于保持油液的良好流动性,方便稳定快速注油。
[0018]优选的,所述加强保护层为钢丝网加强结构,且隔热保护层为发泡海绵层,并且加强保护层和隔热保护层为交叉编织结构。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保护层和隔热保护层的配合起到保温作用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管路强度
[0020]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撑架、升降导轨、驱动电机、驱动螺杆和啮合传动轮,且高位润滑油箱在大型主泵轴承箱侧上方通过升降机构构成升降结构调整油位势能。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机构对高位润滑油箱进行高位支撑,保持在内壳油位最高点以上方便稳定注油。
[0022]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撑架沿大型主泵轴承箱侧边竖直设置,且升降支撑架内部开设有升降导轨,并且高位润滑油箱整体沿升降导轨构成升降滑动结构。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位润滑油箱通过升降导轨的升降调整改变高位势能,便于在断开空气压缩机进行维护时,暂时保持一定的注油压力。
[0024]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螺杆,并且驱动螺杆的中轴线和升降支撑架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螺杆配合升降支撑架沿升降导轨方向提供升降活动的螺纹驱动结构。
[0026]优选的,所述高位润滑油箱和输油管的连接处安装有控制闸阀,且控制闸阀的控制轴端设置有啮合传动轮,并且啮合传动轮和驱动螺杆之间构成啮合传动结构。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螺杆配合啮合传动轮起到涡轮蜗杆传动结构的作用,在驱动螺杆初步转动进行上升驱动时,首先通过啮合传动轮带动控制闸阀进行关断,控制闸阀关断后啮合传动轮不再转动,此时可在驱动螺杆的作用下进行进一步的升降螺纹驱动。
[0028]优选的,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的侧边安装有液位观察柱,且液位观察柱的长度大于内壳油位最低点和内壳油位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并且内壳油位最低点和内壳油位最高点处均安装有油位报警器。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置内部油液具有良好流动性时通过液位观察柱可灵活观察油位高度,配合油位报警器在油位过高或过低时进行警示,有助于保持合适的油位高度。
[0030]优选的,所述内壳油位最低点和抽油泵的连接端口之间安装有流量计,且内壳油位最高点和注油阀的连接端口之间安装有压力表。
[00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抽油泵处的流量计可对抽出油量进行检测,方便掌握设备内油量,而位于注油阀的注油通路处的压力表可对注油压力进行检测,方便保持合适的注油压力和注油速率。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设备,通过高位润滑油箱和低位润滑油箱双箱配合抽油泵、空气压缩机和高位润滑油箱的高位势能调整保持稳定的换油滤油作业流程,换油更加便捷,不需要长时间接触,油位控制更加精准;
[0033]1、换油滤油更加便捷,在装置的滤油处理过程中,通过抽油泵从大型主泵轴承箱下方抽油,通过抽油管流向低位润滑油箱,在空气压缩机加压作用下通过磁过滤器组过滤处理后,由输油管进一步输送至上方的高位润滑油箱,再通过电磁控制的注油阀控制注油,实现抽油、过滤和注油的一次完成,提高整体维护效率,设备可靠性高,大大提高滤油换油的维护速度,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大型机械设备;
[0034]2、正常工况下保持全程封闭的滤油注油,减少与外部的长时间接触,在设备进行滤油处理时,通过抽油管、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包括大型主泵轴承箱(1)和配套的润滑油换油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换油机构(2)包括高位润滑油箱(201)、低位润滑油箱(202)、抽油管(203)、抽油泵(204)、输油管(205)、注油管(206)和注油阀(207);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1)的内壳油位最低点(101)和低位润滑油箱(202)之间通过抽油管(203)连接,且抽油泵(204)安装于抽油管(203)的抽油通路上;所述低位润滑油箱(202)的内部安装有磁过滤器组(2021),且低位润滑油箱(202)润滑油经磁过滤器组(2021)过滤后通过输油管(205)连通至高位润滑油箱(201);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1)的内壳油位最高点(102)和高位润滑油箱(201)之间通过注油管(206)连接,且内壳油位最高点(102)和注油管(206)的连接端口处安装有注油阀(207);所述大型主泵轴承箱(1)、抽油管(203)、低位润滑油箱(202)、磁过滤器组(2021)、输油管(205)、高位润滑油箱(201)和注油管(206)之间依次序构成封闭式循环过滤通路,且低位润滑油箱(202)的顶部安装有空气压缩机(2022),并且空气压缩机(2022)的输出端和低位润滑油箱(202)的顶部空腔连通;所述输油管(205)和注油管(206)中段均包括连接软管(3),且高位润滑油箱(201)安装于升降机构(4)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软管(3)包括软管本体(301)、加强保护层(302)、隔热保护层(303)和油温加热器(304),且输油管(205)和注油管(206)在与连接软管(3)的连接端口处均安装有油温加热器(3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机械设备的双箱润滑油换油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保护层(302)为钢丝网加强结构,且隔热保护层(303)为发泡海绵层,并且加强保护层(302)和隔热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亮章泸尹凌天云胡冬清杨青松王有勇石洋叶进王启超赵汉祥林扬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