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膜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470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塑膜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及模芯,上模与模芯分别位于下模的上、下方,下模开设有若干下冲通孔,上模设有与下冲通孔相正对的上冲孔,上模可上下移离或靠近于下模,模芯呈上下伸缩地设于下冲通孔中,其特征在于,下模的顶部设有冲压区及位于冲压区前后两侧的避让区,冲压区与避让区形成阶梯面结构,避让区位于冲压区的下方,下冲通孔位于冲压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铝塑膜冲压模具具有能快速脱料的优点。有能快速脱料的优点。有能快速脱料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塑膜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铝塑膜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提供电能的小型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锂电池生产时需要使用带有凹坑的铝塑膜对电芯进行包裹密封,因此需要事先在铝塑膜上冲出凹坑。
[0003]目前所使用的上、下模的冲压面均进行了镜面级的抛光,而铝塑膜的PP层也基本达到了镜面级,在冲坑过程中,上模下行与下模贴合后进行增压,增压后铝塑膜的PP层与下模之间处于近乎真空的状态,铝塑膜的PP层紧紧地贴在下模的冲压面上,导致难以脱料,影响拉动铝塑膜往下一工序进行裁切。
[0004]因此,亟需要一种能快速脱料的铝塑膜冲压模具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脱料的铝塑膜冲压模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铝塑膜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模芯,所述上模与所述模芯分别位于所述下模的上、下方,所述下模开设有若干下冲通孔,所述上模设有与所述下冲通孔相正对的上冲孔,所述上模可上下移离或靠近于所述下模,所述模芯呈上下伸缩地设于下冲通孔中。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冲压区及位于所述冲压区前后两侧的避让区,所述冲压区与所述避让区形成阶梯面结构,所述避让区位于所述冲压区的下方,所述下冲通孔位于所述冲压区。
[0007]较佳地,所述冲压区与所述避让区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12

0.2mm。
[0008]较佳地,所述下模的顶部安装有两相平行且前后间隔布置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将所述下模的顶部分隔成所述冲压区和所述避让区。
[0009]较佳地,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两相平行且前后间隔布置的安装槽,所述密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0010]较佳地,所述密封条越出所述安装槽并位于所述冲压区的上方。
[0011]较佳地,所述密封条的顶部与所述冲压区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15

0.25mm。
[0012]较佳地,所述上模的底部的后端开设有一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贯穿至所述上模的后侧面。
[0013]较佳地,本技术的铝塑膜冲压模具还包括一冲压模板,所述模芯设于所述冲压模板上,所述冲压模板位于所述下模的下方,所述冲压模板可上下移离或靠近于所述下模。
[0014]较佳地,所述上模的底部设有上定位部,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下定位部,所述上定位部与下定位部对接配合使所述上模与下模对接定位。
[0015]较佳地,所述上定位部与所述下定位部中的一者为凸柱,所述上定位部与所述下
定位部中的另一者为供凸柱插入的定位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铝塑膜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模芯,上模和模芯分别位于下模的上、下方。下模开设有若干下冲通孔,上模设有与下冲通孔相正对的上冲孔,上模可上下移离或靠近于下模,模芯呈上下伸缩地设于下冲通孔中。下模的顶部设有冲压区及位于冲压区前后两侧的避让区,冲压区与避让区形成阶梯面结构,避让区位于冲压区的下方,下冲通孔位于冲压区。加工时,将铝塑膜定位于下模的顶部,铝塑膜贴至冲压区,铝塑膜的前后两侧则悬浮在避让区上。当上模、下模相合模后,上模与冲压区夹紧铝塑膜,模芯伸出下冲通孔将铝塑膜的部分冲入上冲孔中,在铝塑膜上冲压出凹坑。由于冲压区与避让区形成阶梯面结构,进行冲压加工时,上模只能将铝塑膜压在冲压区,而不能将铝塑膜压到避让区,因此铝塑膜不会全贴至下模的顶部,铝塑膜的PP层仅能与冲压区形成真空状态,因此铝塑膜的PP层形成真空的区域小,开模后能快速解除铝塑膜的PP层与冲压区之间所形成的真空,实现快速脱料,方便拉动铝塑膜往下一工序进行裁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铝塑膜冲压模具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铝塑膜冲压模具翻转后的立体图。
[0019]图3是铝塑膜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0020]图4是下模的俯视图。
[0021]图5是下模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铝塑膜冲压模具100包括上模10、下模20及模芯30,上模10和模芯30分别位于下模20的上、下方。下模20开设有若干下冲通孔21,上模10设有与下冲通孔21相正对的上冲孔11,上模10可上下移离或靠近于下模20,模芯30呈上下伸缩地设于下冲通孔21中。下模20的顶部设有冲压区22及位于冲压区22前后两侧的避让区23,冲压区22与避让区23形成阶梯面结构,避让区23位于冲压区22的下方,下冲通孔21位于冲压区22。加工时,将铝塑膜定位于下模20的顶部,铝塑膜贴至冲压区22,铝塑膜的前后两侧则悬浮在避让区23上。当上模10、下模20相合模后,上模10与冲压区22夹紧铝塑膜,模芯30伸出下冲通孔21将铝塑膜的部分冲入上冲孔11中,在铝塑膜上冲压出凹坑。由于冲压区22与避让区23形成阶梯面结构,进行冲压加工时,上模10只能将铝塑膜压在冲压区22,而不能将铝塑膜压到避让区23,因此铝塑膜不会全贴至下模20的顶部,铝塑膜的PP层仅能与冲压区22形成真空状态,因此铝塑膜的PP层形成真空的区域小,开模后能快速解除铝塑膜的PP层与冲压区22之间所形成的真空,实现快速脱料,方便拉动铝塑膜往下一工序进行裁切。
[0024]具体地,冲压区22与避让区23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12

0.2mm,较优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冲压区22与避让区23之间的高度差为0.15mm,但不限于此。下模20沿左右方向开设有4个下冲通孔21,对应地,上模10沿左右方向开设有4个上冲孔11,模芯30沿左右方向设有4个,但不限于此。这样的布置,使得每进行一次冲坑,能够在被冲坑的铝塑膜内放入2个卷
芯,对半折铝塑膜后便能形成2个电芯。所冲出的4个凹坑中,有2个属较长的凹坑,有2个属较短的凹坑,较长的凹坑与较短的凹坑呈间隔布置,较长的凹坑用于放入卷芯,较短的凹坑用作形成气包,但不限于此。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下模20的顶部安装有两相平行且前后间隔布置的密封条40。密封条40将下模20的顶部分隔成冲压区22和避让区23。合模时,铝塑膜卡在两个密封条40之间,限制铝塑膜的变形只能发生在冲压区22,避免两侧的铝塑膜受拉变形,而且借助密封条40便于分割冲压区22和避让区23。
[0026]具体地,下模20的顶部开设有两相平行且前后间隔布置的安装槽24,密封条40安装于安装槽24中。设置的安装槽24使密封条40稳定地装到下模20。举例而言,密封条40采用现有的密封胶条即可,但不限于此。较优的是,密封条40的顶部越出安装槽24并位于冲压区22的上方。开模后,密封条40能够顶起铝塑膜,更易于破真空脱料。优选地,密封条40的顶部与冲压区22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15

0.2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模芯,所述上模与所述模芯分别位于所述下模的上、下方,所述下模开设有若干下冲通孔,所述上模设有与所述下冲通孔相正对的上冲孔,所述上模可上下移离或靠近于所述下模,所述模芯呈上下伸缩地设于下冲通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冲压区及位于所述冲压区前后两侧的避让区,所述冲压区与所述避让区形成阶梯面结构,所述避让区位于所述冲压区的下方,所述下冲通孔位于所述冲压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区与所述避让区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12

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顶部安装有两相平行且前后间隔布置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将所述下模的顶部分隔成所述冲压区和所述避让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塑膜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两相平行且前后间隔布置的安装槽,所述密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盈新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