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4027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属于颜料生产技术领域。以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催化剂A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制备PR177中间体,其中,铜催化剂A为Cu2O与稀硫酸,在氮气氛围下,反应生成产物经过滤洗涤后所得。首先,直接制备的铜催化剂A中,主要成分为Cu,直接用于溴氨酸钠的Ullmann缩合反应,减少Cu在转运及后期加工过程中的氧化,且Cu的粒度较小,有利于提高Ullmann缩合反应速率。其次,所制备的铜催化剂A在酸性介质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缩合反应物料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提高缩合反应速率。合反应速率。合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颜料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PR177(又称颜料红177,颜料红3BL)主要用于涂料、原浆着色及聚烯烃和PVC着色。以1

氨基
‑4‑
溴蒽醌
‑2‑
磺酸钠(简称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粉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并在硫酸介质中脱去磺酸基得到产物PR177,是PR177的其中一个主要合成路线。例如,专利号为201710542840.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颜料红177的中间体DAS的制备方法,将溴氨酸、铜粉、有机溶剂、分散剂混合后,在75

95℃下反应,然后经过过滤,去掉未反应的铜粉,溶剂中再加入甲醇沉析就得到DAS。上述颜料红177的中间体DAS的制备方法虽然有利于提高DAS的收率,但其耗时达到6h

10h,生产效率较低。进一步地,生产实践表明,在Ullmann缩合反应工序中,不管铜粉是较大粒度的工业铜粉,还是粒度较小的纳米铜粉,其缩合反应时间均在90min以上,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R177中间体生产过程耗时较长,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以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催化剂A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制备PR177中间体;其中,铜催化剂A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07]在氮气氛围中,以Cu2O与稀硫酸为原料,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SO4混合液,Cu和CuSO4混合液经过滤,滤饼用清水洗涤后,得到铜催化剂A。
[0008]优选地,所述“以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催化剂A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制备PR177中间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预定配比的溴氨酸钠、铜催化剂A、酸性介质在第一反应温度下,充分搅拌第一反应时间,得到反应液B;
[0010]向反应液B中加入碳酸钠和活性炭,进行第一过滤,得到滤液C和滤饼D;
[0011]向滤液C中加入氯化钠,进行盐析,并进行第二过滤,得到的滤饼E用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得到PR177中间体。
[0012]优选地,所述Cu2O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13]在氮气氛围中,以硫酸铜混合溶液为原料,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亚铜盐;
[0014]亚铜盐在pH为9

10的碱性环境中,加热至88℃

95℃,生成Cu2O混合液;
[0015]Cu2O混合液经过滤、水洗,得到Cu2O。
[0016]优选地,“在氮气氛围中,以硫酸铜混合溶液为原料,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亚铜
盐”包括以下步骤:
[0017]向滤饼D中加入稀硫酸和Fe2O3,充分搅拌,并进行第三过滤,得到滤液F;
[0018]调整滤液F的pH值为4

5,沉降,并进行第四过滤,得到滤液G;
[0019]向滤液G中,补充加入硫酸铜,得到硫酸铜混合溶液。
[0020]优选地,所述铜催化剂A中,含有0.1wt%

1.0%的C。
[0021]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系统,包括铜催化剂制备单元及DAS制备单元;
[0022]所述DAS制备单元包括缩合反应釜;所述缩合反应釜用于以预定配比的溴氨酸钠、铜催化剂A、酸性介质在第一反应温度下,充分搅拌第一反应时间,得到反应液B;
[0023]所述铜催化剂制备单元包括Cu生成装置,所述Cu生成装置用于在氮气氛围中,以Cu2O与稀硫酸为原料,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SO4混合液,Cu和CuSO4混合液经过滤,滤饼用清水洗涤后,得到铜催化剂A;
[0024]所述Cu生成装置的铜催化剂A的出料端连接所述缩合反应釜。
[0025]优选地,所述DAS制备单元还包括第一过滤器、盐析反应釜及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用于进行第一过滤,得到滤液C和滤饼D;所述盐析反应釜用于加入氯化钠,进行盐析;所述第二过滤器用于进行第二过滤。
[0026]优选地,所述铜催化剂制备单元还包括亚铜盐生成装置及Cu2O生成装置,所述亚铜盐生成装置用于在氮气氛围中,以硫酸铜混合溶液为原料,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亚铜盐;所述Cu2O生成装置用于将亚铜盐在pH为9

10的碱性环境中,加热至88℃

95℃,生成Cu2O混合液,并将Cu2O混合液经过滤、水洗,得到Cu2O。
[0027]优选地,所述DAS制备单元还包括滤饼D回收装置,所述滤饼D回收装置包括滤饼D溶解釜、第三过滤器、铁沉降釜及第四过滤器,所述滤饼D溶解釜用于向滤饼D中加入稀硫酸和Fe2O3,充分搅拌;所述第三过滤器用于进行第三过滤,得到滤液F;所述铁沉降釜用于调整滤液F的pH值为4

5,并沉降;所述第四过滤器用于进行第四过滤,得到滤液G;
[0028]所述第四过滤器的滤液G的出料端连接所述亚铜盐生成装置。
[0029]优选地,所述Cu生成装置、所述亚铜盐生成装置与所述Cu2O生成装置均设置有氮气管线。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31]以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催化剂A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制备PR177中间体,其中,铜催化剂A为Cu2O与稀硫酸,在氮气氛围下,反应生成产物经过滤洗涤后所得。首先,直接制备的铜催化剂A中,主要成分为Cu,直接用于溴氨酸钠的Ullmann缩合反应,减少Cu在转运及后期加工过程中的氧化,且Cu的粒度较小,有利于提高Ullmann缩合反应速率。其次,所制备的铜催化剂A在酸性介质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缩合反应物料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提高缩合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PR177中间体的生产系统的设备流程示意图。
[0033]图中:缩合反应釜110、第一过滤器120、盐析反应釜130、第二过滤器140、滤饼D回收装置150、滤饼D溶解釜151、第三过滤器152、铁沉降釜153、第四过滤器154、Cu生成装置210、亚铜盐生成装置220、Cu2O生成装置2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催化剂A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制备PR177中间体;其中,铜催化剂A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在氮气氛围中,以Cu2O与稀硫酸为原料,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SO4混合液,Cu和CuSO4混合液经过滤,滤饼用清水洗涤后,得到铜催化剂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溴氨酸钠为原料,以铜催化剂A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进行Ullmann缩合反应,制备PR177中间体”包括以下步骤:预定配比的溴氨酸钠、铜催化剂A、酸性介质在第一反应温度下,充分搅拌第一反应时间,得到反应液B;向反应液B中加入碳酸钠和活性炭,进行第一过滤,得到滤液C和滤饼D;向滤液C中加入氯化钠,进行盐析,并进行第二过滤,得到的滤饼E用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得到PR177中间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2O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在氮气氛围中,以硫酸铜混合溶液为原料,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亚铜盐;亚铜盐在pH为9

10的碱性环境中,加热至88℃

95℃,生成Cu2O混合液;Cu2O混合液经过滤、水洗,得到Cu2O。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氮气氛围中,以硫酸铜混合溶液为原料,在还原剂存在下,生成亚铜盐”包括以下步骤:向滤饼D中加入稀硫酸和Fe2O3,充分搅拌,并进行第三过滤,得到滤液F;调整滤液F的pH值为4

5,沉降,并进行第四过滤,得到滤液G;向滤液G中,补充加入硫酸铜,得到硫酸铜混合溶液。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R177中间体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催化剂A中,含有0.1wt%

1.0%的C。6.一种PR177中间体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催化剂制备单元及DAS制备单元;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井会吴建良刘丽民庞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彩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