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395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副产气体洗涤;步骤二:副产气体脱氯;步骤三:吸收制酸;步骤四:有机物相分离;步骤五:树脂吸附除苯;步骤六:解吸冷却;步骤七:氧化干燥,可充分将副产的盐酸中的有机物脱除,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氯化氢气体,供后序氯磺酸装置使用,具有运行成本低,有机物脱除彻底优点,且易于实现。且易于实现。且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司已有的二氯苯装置在氯化反应过程中往往副产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生产过程中约年副产28%盐酸 5万吨。由于此盐酸中含有部分有机物(苯、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间二氯苯等),无法直接使用,需额外进行处理,增加企业的环保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解决现生产过程中盐酸中含有的部分有机物无法直接使用,需额外进行处理,增加企业的环保压力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其中,二氯苯副产物包括副产酸液与副产气体,其创新点在于:采用先去除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再去除副产酸液中的有机物原则,将副产酸液与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去除降低至1~5ppm,以得到高纯度的氯化氢气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副产气体洗涤:将副产气体输送进气体洗涤除沫装置中进行洗涤,以去除副产气体中的苯类有机物,同时得到第一气体,若后道工序对气体中的游离氯含量有要求,则进入步骤二,若无要求,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二:副产气体脱氯,采用氯化亚锡或氯化亚铁进行第一气体的洗涤,去除掉第一气体中的有机物,降低第一气体中游离氯含量,得到第二气体;步骤三:吸收制酸,将第一气体或第二气体送进盐酸合成炉内与副产酸液混合以制取 31~33%盐酸,同时得到达标可排放的第三气体;步骤四:有机物相分离,将步骤三中31~33%盐酸送入相分离装置,从而将有机物与盐酸分离,得到有机物含量小于30ppm的盐酸;步骤五:树脂吸附除苯,将步骤四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30ppm的盐酸送入除苯吸附系统中,得到有机物含量不大于10ppm的盐酸;步骤六:解吸冷却,利用步骤三中盐酸合成炉副产的蒸汽作为热源,节约能耗,将步骤五中有机物含量不大于10ppm的盐酸送入盐酸解吸系统,且解吸出的氯化氢气体采用循环水冷却;步骤七:氧化干燥,将步骤六中解吸冷却后的氯化氢气体送入硫酸氧化干燥系统,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进一步将氯化氢中的有机物去除,使氯化氢含水量控制在80ppm以内。
[0005]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洗涤除沫装置包括相连的浓盐酸洗涤塔和除雾器,先通过浓盐酸洗涤塔尽可能将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去除,再通过一台孟莫克高效除雾器,尽可能将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拦截掉,得到所述第一气体。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氯化亚锡是向浓盐酸中加入锡形成,且氯化亚锡与氯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可以外卖,提高回报率。
[000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盐酸先经过过滤器过滤,然后利用树脂吸附柱吸附后得到有机物含量小于5ppm的精制盐酸,吸附出来的苯类有机物采用回收苯系统回收;其中,树脂吸附柱可采用蒸汽自上而下进入从而对树脂再生。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树脂吸附柱采用三塔运行,两两串联吸附,单柱再生备用,以保证吸附效果;树脂吸附柱包括吸附柱A、吸附柱B和吸附柱C,且吸附柱A、吸附柱B和吸附柱C均具有两个入口和三个出口,且,每个吸附柱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与另外两个吸附柱的第一入口连接,每个吸附柱的第三出口均连接有一出料管道,每个吸附柱的第二入口均连接有一入料管道。
[000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充分将副产的盐酸中的有机物脱除,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氯化氢气体,供后序氯磺酸装置使用,具有运行成本低,有机物脱除彻底优点,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的树脂吸附柱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二氯苯副产物包括副产酸液与副产气体,如图1所示的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采用先去除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再去除副产酸液中的有机物原则,将副产酸液与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去除降低至1~5ppm,以得到高纯度的氯化氢气体。
[001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副产气体洗涤:将副产气体输送进气体洗涤除沫装置中进行洗涤,以去除副产气体中的苯类有机物,同时得到第一气体,若后道工序对气体中的游离氯含量有要求,则进入步骤二,若无要求,则进入步骤三。
[0015]气体洗涤除沫装置包括相连的浓盐酸洗涤塔和除雾器,先通过浓盐酸洗涤塔尽可能将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去除,再通过一台孟莫克高效除雾器,尽可能将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拦截掉,得到第一气体。
[0016]步骤二:副产气体脱氯,采用氯化亚锡或氯化亚铁进行第一气体的洗涤,去除掉第一气体中的有机物,降低第一气体中游离氯含量,得到第二气体。
[0017]其中,氯化亚锡是向浓盐酸中加入锡形成,且氯化亚锡与氯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可以外卖,提高回报率。
[0018]步骤三:吸收制酸,将第一气体或第二气体送进盐酸合成炉内与副产酸液混合以制取 31%盐酸,同时得到达标可排放的第三气体。
[0019]步骤四:有机物相分离,将步骤三中31%盐酸送入相分离装置,从而将有机物与盐酸分离,得到有机物含量为25ppm的盐酸。
[0020]步骤五:树脂吸附除苯,将步骤四中的有机物含量为25ppm的盐酸送入除苯吸附系统中,得到有机物含量为7ppm的盐酸。
[0021]将有机物含量7ppm的盐酸先经过过滤器过滤,然后利用树脂吸附柱吸附后得到有机物含量为3ppm的精制盐酸,吸附出来的苯类有机物采用回收苯系统回收。
[0022]其中,树脂吸附柱可采用蒸汽自上而下进入从而对树脂再生。
[0023]树脂吸附柱采用三塔运行,两两串联吸附,单柱再生备用,以保证吸附效果。
[0024]如图2所示,树脂吸附柱包括吸附柱A1、吸附柱B2和吸附柱C3,且吸附柱A1、吸附柱B2和吸附柱C3均具有两个入口和三个出口,且,每个吸附柱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分别与另外两个吸附柱的第一入口连接,每个吸附柱的第三出口均连接有一出料管道,每个吸附柱的第二入口均连接有一入料管道。
[0025]步骤六:解吸冷却,利用步骤三中盐酸合成炉副产的蒸汽作为热源,节约能耗,将步骤五中有机物含量为7ppm的盐酸送入盐酸解吸系统,且解吸出的氯化氢气体采用循环水冷却。
[0026]步骤七:氧化干燥,将步骤六中解吸冷却后的氯化氢气体送入硫酸氧化干燥系统,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进一步将氯化氢中的有机物去除,使氯化氢含水量控制在80ppm以内。
[0027]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氯苯副产物中氯化氢回收利用方法,其中,二氯苯副产物包括副产酸液与副产气体,其特征在于:采用先去除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再去除副产酸液中的有机物原则,将副产酸液与副产气体中的有机物去除降低至1~5ppm,以得到高纯度的氯化氢气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副产气体洗涤:将副产气体输送进气体洗涤除沫装置中进行洗涤,同时得到第一气体,若后道工序对气体中的游离氯含量有要求,则进入步骤二,若无要求,则进入步骤三;步骤二:副产气体脱氯,采用氯化亚锡或氯化亚铁进行第一气体的洗涤,去除掉第一气体中的有机物,降低第一气体中游离氯含量,得到第二气体;步骤三:吸收制酸,将第一气体或第二气体送进盐酸合成炉内与副产酸液混合以制取 31~33%盐酸,同时得到达标可排放的第三气体;步骤四:有机物相分离,将步骤三中31~33%盐酸送入相分离装置,从而将有机物与盐酸分离,得到有机物含量小于30ppm的盐酸;步骤五:树脂吸附除苯,将步骤四中的有机物含量小于30ppm的盐酸送入除苯吸附系统中,得到有机物含量不大于10ppm的盐酸;步骤六:解吸冷却,利用步骤三中盐酸合成炉副产的蒸汽作为热源,节约能耗,将步骤五中有机物含量不大于10ppm的盐酸送入盐酸解吸系统,且解吸出的氯化氢气体采用循环水冷却;步骤七:氧化干燥,将步骤六中解吸冷却后的氯化氢气体送入硫酸氧化干燥系统,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飞袁江峰陈徐飞何飞缪世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