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348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耳鼻喉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包括桌板,桌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支腿下表面安装有行走轮,立板内侧面滑动连接有隐藏座椅机构,桌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托架,托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弧形托槽,弧形托槽内粘接有硅胶垫A,硅胶垫A上均匀设置有按摩粒A,托架左右两侧上部对称连接有夹持机构,桌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清洗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体积小,实用性强,可根据患者耳孔高度调整清洗头高度,清洗效果好,对患者面部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清洗外耳的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还对患者进行按摩以减轻不适感。以减轻不适感。以减轻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耳鼻喉科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对耳鼻喉科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时,先要对患者的外耳进行清洗,传统的清洗方式为医护人员手拿棉签插入到患者外耳道内进行清洗,不仅清洗效率低,清洗效果也不理想,目前对患者外耳进行清洗一般使用清洗装置,但是现有的清洗装置体积较大,实用性不强,没有设置夹持机构,在清洗的过程中患者头部容易发生晃动,不仅影响清洗效果,还容易损伤患者外耳道,安全性不高,且在清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不适感,其排斥心理比较强,不利于清洗操作,另外,清洗机构的高度无法根据患者耳孔高度进行精准调整,降低了清洗效果,适用性不强;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清洗装置设置有隐藏座椅机构,不仅方便使用还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实用性强,通过夹持机构对患者面部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清洗外耳的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且可以根据患者耳孔的高度调整清洗头的高度,提高了清洗效果,还通过按摩粒对患者下颌骨、下颌骨附近的面部以及患者夹持位置的面部进行按摩,可以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包括桌板,所述桌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下表面安装有行走轮,所述立板内侧面滑动连接有隐藏座椅机构;所述桌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弧形托槽,所述弧形托槽内粘接有硅胶垫A,所述硅胶垫A上均匀设置有按摩粒A,所述托架左右两侧上部对称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桌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储液箱和液压缸,所述储液箱和液压缸均固定安装在桌板上表面,所述储液箱上表面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部螺接有螺杆B,所述螺杆B位于安装板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A,所述固定板A内侧通过轴承座B连接有送液管,所述送液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B内侧通过轴承座C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清洗头,所述清洗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棉签堵头,所述清洗头外侧面均匀设置有出液孔和毛刷,所述清洗管外侧面粘接有刻度条,所述储液箱左侧下部连接有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上安装有微型泵和单向阀,所述输液软管另一端与送液管下表面中部相连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隐藏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板,所述立板内侧面下部设置有滑槽,所述
座椅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座椅板前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座椅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螺接有螺杆A,所述螺杆A下表面通过轴承座A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表面安装有滚轮,当需要对患者外耳进行清洗时,旋转螺杆A使支撑腿向下运移动至滚轮与地面接触,手握把手向前拉动座椅板,将座椅板拉出至座椅板与桌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放下患者的腿,使患者在清洗外耳时能够坐在座椅板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行走轮的设置方便移动该装置,行走轮和滚轮上均安装有自锁机构,在清洗患者外耳时,开启行走轮和滚轮上的自锁机构,避免行走轮或滚轮发生滑动,稳定性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杆C,所述螺杆C螺接在托架左右两侧上部,所述螺杆C靠近弧形托槽的一端通过轴承座D连接有固定块,在清洗患者外耳时,患者坐在拉出的座椅板上,头部放在托架的弧形托槽内,通过旋转螺杆C使固定块向靠近患者面部的一侧运动,通过固定块对患者面部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清洗外耳的过程中患者头部发生晃动,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所述固定块内侧粘接有硅胶垫B,硅胶垫B的设置防止固定块直接触碰患者面部,避免在夹持过程中损伤患者面部,所述硅胶垫B上均匀设置有按摩粒B,按摩粒B的设置可以对患者面部进行按摩,能够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按摩粒A和按摩粒B均为硅胶按摩粒。
[0009]进一步地,所述清洗管远离清洗头的一侧外部固定连接有握杆,在清洗患者外耳时,医护人员手握握杆旋转清洗管,清洗管旋转带动清洗头转动,使清洗头外侧面的毛刷对患者外耳进行清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握杆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效果好,避免因医护人员手心出汗而出现打滑无法旋转清洗管进而影响了清洗效果。
[0011]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头与清洗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清洗管安装清洗头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清洗头内侧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方便拆卸和更换清洗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毛刷固定连接在清洗头外侧面,且毛刷为软毛刷,避免毛刷损伤患者外耳。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为通孔,且出液孔与毛刷间隔分布在清洗管外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旋转螺杆A使支撑腿向下运动至滚轮与地面接触,医护人员手握把手向前拉动座椅板,将座椅板拉出至座椅板与桌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放下患者的腿,患者坐在座椅板上,开启滚轮上的自锁机构;(2)患者头部放在托架上表面中部的弧形托槽内,硅胶垫A上设置的按摩粒A对患者下颌骨及下颌骨附近的面部进行按摩,旋转螺杆C使固定块向靠近患者面部的一侧运动,通过固定块对患者面部进行夹持固定,硅胶垫B上设置的按摩粒B对患者夹持位置的面部进行按摩;(3)开启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或缩短带动安装板上升或下降,清洗头随安装板一起上升或下降,当清洗头所在高度与患者耳孔所在高度匹配时,关闭液压缸;(4)旋转螺杆B使送液管、清洗管、清洗头和棉签堵头向患者所在方向运动,棉签堵头和清洗头插入到患者外耳道内,棉签堵头与外耳道的终端鼓膜处接触,通过棉签堵头将
患者耳孔堵住,避免在清洗过程中清洗液进行到患者内耳,通过清洗管外侧面粘接的刻度条可以直观观察到清洗头插入的深度;(5)通过注液口向储液箱内注入清洗液,打开微型泵和单向阀,储液箱内的清洗液通过输液软管进入到送液管、清洗管和清洗头内,通过清洗头上的出液孔向患者外耳道内喷入清洗液,手握握杆旋转清洗管使清洗头和毛刷转动,通过喷入的清洗液和转动的毛刷对患者外耳进行清洗;(6)清洗完毕后,旋转螺杆B使清洗头向远离患者所在方向运动,棉签堵头和清洗头从患者耳道内撤出,在撤出的过程中,棉签堵头与患者外耳道接触并将外耳道内清洗下的物质以及清洗液带出;(7)通过旋转螺杆C使夹持机构复位,旋转螺杆A使座椅板向上运动至滚轮远离地面,将座椅板推至滑槽内,使隐藏座椅机构复位,隐藏座椅机构复位后,旋转螺杆A使螺杆A上端与桌板下表面接触,避免在不使用时座椅板在滑槽内滑动,稳定性强。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在桌板的下方设置隐藏座椅机构,隐藏座椅机构滑动连接在桌板下表面左右两侧的立板内侧面,当需要对患者外耳进行清洗时,方便拉出隐藏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包括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下表面安装有行走轮,所述立板内侧面滑动连接有隐藏座椅机构;所述桌板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弧形托槽,所述弧形托槽内粘接有硅胶垫A,所述硅胶垫A上均匀设置有按摩粒A,所述托架左右两侧上部对称连接有夹持机构;所述桌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储液箱和液压缸,所述储液箱和液压缸均固定安装在桌板上表面,所述储液箱上表面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部螺接有螺杆B,所述螺杆B位于安装板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A,所述固定板A内侧通过轴承座B连接有送液管,所述送液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B,所述固定板B内侧通过轴承座C连接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清洗头,所述清洗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棉签堵头,所述清洗头外侧面均匀设置有出液孔和毛刷,所述清洗管外侧面粘接有刻度条,所述储液箱左侧下部连接有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上安装有微型泵和单向阀,所述输液软管另一端与送液管下表面中部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科用外耳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座椅机构包括座椅板,所述立板内侧面下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座椅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座椅板前侧面中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