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及流量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237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包括密封容器1、稳压管2。在密封容器1顶部设置有进液管11和排气管12,底部设置有出液管13。进液管和排气管处于关闭状态。稳压管2设置在密封容器1的内部,穿过密封容器1的壁延伸到容器外。稳压管的外端开口21高于密封容器1最高点,内端开口22位于出液管13的出口130之上,与出口130之间形成高度差h。密封容器1中的液料从出口130流出时,随着液面下降,密闭容器内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通过稳压管被吸入密封容器内,抵消液面下降产生的负压,保证了液料流出时出口130的压力恒定,液料流量为恒定流。液料流量为恒定流。液料流量为恒定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及流量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及流量控制系统,尤其涉及污水处理中用于加药(水处理剂)的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及流量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领域通常要对压力容器内的液料进行稳压,以满足液料向外输送时流量保持恒定的输送要求。例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通常使用恒定流加药装置定量投放药剂。现有的恒定流加药装置通常使用定量泵和控制器构成。例如专利号为CN200964346Y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体恒压源装置,该液体恒压源装置由稳压罐、压力检测装置、泵、控制箱组成。稳压罐分成上罐体和下罐体,上罐体的内腔形成储液室用于存储液体,下罐体通过进气口连通压缩空气源,下罐体的内腔形成储气室,上罐体和下罐体之间安装橡胶膜进行隔离。
[0003]当向外输出恒定流液体时,随着液位变化,其储液室压力降低,使得储气室的压力大于储液室压力,此时,储气室的压力推动橡胶隔离装置的橡胶膜向上偏移,从而带动压力检测装置向上移动,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了橡胶膜向上偏移的信号,也就是检测到了储液室压力降低的信号,控制快速响应液压泵,及时向储液室注入一定量的液体,确保液体压力重新稳定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保证液体流量恒定。
[0004]由于该液体恒压源装置需要检测橡胶膜的偏移,并在发生偏移时快速启动液压泵,不仅结构复杂,需要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另外泵直接与药剂接触,容易腐蚀损坏,使用寿命短,成本高。
[0005]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废水处理逐渐向“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方向发展。与废水集中后处理的方式不同,“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需要在源头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大量的液体恒压源装置设置在不同的区域,不仅电源消耗巨大,其管理和维护成本也十分巨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对现有的液体恒压源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外部提供动力就能实现向外输送恒定流液体的无动力恒压源装置。
[0007]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持续提供恒定流的流量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为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包括密封容器1、稳压管2。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用于存储液料,在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的进液管11和排气管12,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的出液管13。
[0009]所述进液管11中设置有进液阀111用于控制所述进液管11的开闭,所述排气管12中设置有排气阀121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12的开闭,所述出液管13中设置有控制阀131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13的开闭。
[0010]所述稳压管2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内部,外端穿过所述密封容器1的壁,延伸到外部,连通所述密封容器1的内部与大气,内端延伸到所述密封容器1底部,内端开口22高于
所述出液管13的出口130,与所述出液管13的出口130之间形成高度差h。
[0011]因此,在密封容器1内装入液料,使稳压管2的内端开口22浸没在液料中,完成装料后,关闭进液阀111和排气阀121,使密封容器1处于封闭状态,即可依靠液料的重力以恒定流输出液料。
[0012]即,打开控制阀131时,由于稳压管2的内端开口22与所述出液管13的出口130之间形成有高度差h,液料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出液管13的出口130向外流出。随着密封容器1内液料的减少,液面下降,由于密封容器1内的空间被液料密封,液面上方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通过稳压管2被吸入密封容器1内,吸入的空气抵消了液面下降产生的负压,维持了密封容器1内的压力平衡状态,出液管13的出口130处的压力不会随液面下降而变小,液料以恒定流输出。
[0013]优选所述出液管(13)与所述密封容器(1)连接的入口(132)位于所述出口(130)之上,所述稳压管(2)的内端开口(22)与所述入口(132)齐平或位于入口(132)之下、所述出口(130)之上。
[0014]由于稳压管(2)的内端开口(22)与所述入口(132)齐平或位于入口(132)之下、所述出口(130)之上,因此,直至液面降低到出液管(13)的入口(132),整个液料输出过程中,均能保证出液管13的出口130处的压力恒定,液料以恒定流输出。
[0015]优选所述稳压管2和所述出液管13为圆管,所述稳压管2的内径T与所述出液管13的内径t之比为1.2~1.5:1。
[0016]由于液料流出的同时,空气通过稳压管2进入密封容器1,即,相当于用外部的空气替代密封容器1内的液料,如果稳压管2过细,空气进入密封容器1内的阻力过大,液料输出的流量会变小,造成流量不足。
[0017]同时空气通过稳压管2进入密封容器1内时,由于液料的表面张力的原因,首先在液料中形成气泡,以气泡的形式上浮到液面破裂后释放到密封容器,即,空气是以断续的状态进入密封容器1内,稳压管过粗,产生的气泡大,液料流量的波动也大。将稳压管2的内径T与所述出液管13的内径t之比限制在1.2~1.5:1,既能降低或避免液料流量变小,又能降低液料流量的波动。
[0018]优选所述密封容器1呈两端向外鼓起的圆筒状,所述排气管12设置所述密封容器1的顶部中央,所述稳压管2和所述进料管11对称设置在所述排气管12的两侧,所述稳压管2的外端开口21高于所述密封容器1顶部的最高点。
[0019]由于密封容器1呈两端向外鼓起的圆筒状,提高密封容器1的刚性的同时,增大液料的存储量。并且加装液料时,液料也不会从稳压管2的外端开口21流出。
[0020]优选所述出液管13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壁上、距离所述稳压管2最远的位置。
[0021]因此,能够降低空气气泡进入液料时对出液管13附近的压力产生扰动,进一步降低液料流量的波动。
[0022]优选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底部中央设置有排空管14和控制所述排空管14开闭的排空阀17,围绕所述排空管14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的支腿15,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连通的连通式液位计3。
[0023]因此,可以通过排空管14排放密封容器1内的沉淀物。由于支腿15抬高了密封容器1的高度,可以将出液管13的出口130设置的更低,增加稳压管2内端开口22与出液管13的出
口130之间的高度差h,提高密封容器1内部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液料流量。
[0024]优选所述稳压管2的外端呈倒L或倒U字形,外端开口21朝向侧方或下方。
[0025]因此,能够防止杂物通过稳压管2进入到密封容器1内,污染液料。
[0026]优选所述出液管13中的控制阀131具有开度调节功能。
[0027]因此,能够通过控制阀131,调节液料的流量大小。
[0028]所述密封容器1的底部可以设置成圆锥形,所述出液管13设置在圆锥形部位的侧壁上。
[0029]因此,能够减少出液管13以下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密封容器1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容器(1)、稳压管(2),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用于存储液料,在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的进液管(11)和排气管(12),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密封容器(1)内部的出液管(13);所述进液管(11)中设置有进液阀(111)用于控制所述进液管(11)的开闭,所述排气管(12)中设置有排气阀(121)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12)的开闭,所述出液管(13)中设置有控制阀(131)用于控制所述出液管(13)的开闭;所述稳压管(2)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内部,外端穿过所述密封容器(1)的壁,延伸到外部,连通所述密封容器(1)的内部与大气,内端延伸到所述密封容器(1)底部,内端开口(22)高于所述出液管(13)的出口(130),与所述出液管(13)的出口(130)之间形成高度差(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3)与所述密封容器(1)连接的入口(132)位于所述出口(130)之上,所述稳压管(2)的内端开口(22)与所述入口(132)齐平或位于入口(132)之下、所述出口(130)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管(2)和所述出液管(13)为圆管,所述稳压管(2)的内径(T)与所述出液管(13)的内径(t)之比为1.2~1.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恒压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容器(1)呈两端向外鼓起的圆筒状,所述排气管(12)设置所述密封容器(1)的顶部中央,所述稳压管(2)和所述进液管(11)对称设置在所述排气管(12)的两侧,所述稳压管(2)的外端开口(21)高于所述密封容器(1)顶部的最高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马颜庭军李勇鲁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霖中科环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