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07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涉及窑炉修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修补结构内部含有缝隙造成修补后承载能力较差并且保温能力较弱的问题。所述窑炉外壁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铬镁砖,所述第一铬镁砖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铬镁砖,所述第二铬镁砖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切割区,所述第一切割区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组合空腔,所述第二铬镁砖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切割区,所述第二切割区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组合空腔,所述第二铬镁砖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铬镁砖环状均匀分布,四个所述第二铬镁砖为一组,若干组所述第二铬镁砖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铬镁砖之间卡槽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铬镁砖之间卡槽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铬镁砖之间卡槽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窑炉修补
,具体为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窑炉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一般用砖和石头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随着窑炉的使用,窑炉的外壁会因高温而损坏,并产生凹槽,产生的凹槽会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并且产生凹槽后持续使用会造成窑炉损坏,针对窑炉外部的修补,人们设计出一种修补结构。
[0003]但是,现有的修补结构在实际修补过程中大多是在凹槽内部填充砖块,随后在外部涂抹水泥即可,以此方式修补会使得装置整体的使用效果不会恢复至原有效果,并且由此方式修补,窑炉凹槽、砖块和水泥之间连接较为松动,承载能力较弱,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修补结构内部含有缝隙造成修补后承载能力较差并且保温能力较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包括窑炉外壁,所述窑炉外壁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铬镁砖,所述第一铬镁砖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铬镁砖,所述第二铬镁砖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切割区,所述第一切割区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组合空腔,所述第二铬镁砖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切割区,所述第二切割区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组合空腔,所述凹槽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耐火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铬镁砖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铬镁砖环状均匀分布,四个所述第二铬镁砖为一组,若干组所述第二铬镁砖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铬镁砖之间卡槽连接,所述第二铬镁砖的一侧设置有承载贴合面,两组第二铬镁砖之间设置有第二填充缝隙。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铬镁砖阵列设置有若干个。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铬镁砖与窑炉外壁之间设置有承载托板。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铬镁砖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缝隙。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铬镁砖的内部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通孔,若干个所述连接通孔贯穿并延伸至第一铬镁砖的上下两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在承载托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铬镁砖,第一铬镁砖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铬镁砖,第二铬镁砖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切割区,第二铬镁砖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切割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涂抹的耐火泥会通过第一切割区和第二切割区的限制流入第二组合空腔内,因耐火泥自身的惯性以及涂抹者的涂抹,使得耐火泥得以滞留在第一
切割区外部的第一组合空腔和第二切割区外部的第二组合空腔,通过填充并凝固后避免第二铬镁砖产生凝固,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密封性以及隔热能力,避免修补位置无法满足窑炉的正常使用。
[0013]2、本技术通过第一铬镁砖纵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铬镁砖环状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铬镁砖为一组,第二铬镁砖整列设置有若干个组,在实际修补过程中,根据修补位置的形状,通过第一铬镁砖和第二铬镁砖的组合可有效适应不同形状的填补,使得填补过程中填补结构贴合度得到提升,避免产生较大的缝隙,避免缝隙的较大造成修补效果较差,并且通过组合完成对第一铬镁砖和第二铬镁砖的安装可提高安装时的适应性,安装时稳定性得到提升,不会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倾倒。
[0014]3、本技术通过在第一铬镁砖的内部横向均匀分布有三个连接通孔,两个第一铬镁砖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缝隙,两组第二铬镁砖之间设置有第二填充缝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填充的耐火泥陷入第二填充缝隙、连接通孔以及第一填充缝隙之间使得承载托板、第一铬镁砖和第二铬镁砖之间均产生连接,产生的连接可减少缝隙面积,并且通过耐火泥填充缝隙可有效避免修补结构在修补支撑产生松动,提高修补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修补结构俯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铬镁砖连接结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铬镁砖连接结构主视图。
[0018]图中:1、窑炉外壁;2、凹槽;3、承载托板;4、第一铬镁砖;5、第二铬镁砖;6、耐火泥;7、第一切割区;8、第二切割区;9、第一组合空腔;10、第二组合空腔;11、承载贴合面;12、连接通孔;13、第一填充缝隙;14、第二填充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包括窑炉外壁1,窑炉外壁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凹槽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铬镁砖4,第一铬镁砖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铬镁砖5,第二铬镁砖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切割区7,第一切割区7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组合空腔9,第二铬镁砖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切割区8,第二切割区8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组合空腔10,凹槽2外部的一端设置有耐火泥6。
[0021]进一步,第二铬镁砖5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铬镁砖5环状均匀分布,四个第二铬镁砖5为一组,若干组第二铬镁砖5阵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铬镁砖5之间卡槽连接,第二铬镁砖5的一侧设置有承载贴合面11,两组第二铬镁砖5之间设置有第二填充缝隙14,四个环状分布的第二铬镁砖5为一组,若干组阵列分布的第二铬镁砖5位于第一铬镁砖4的前端,通过拼接完成组合并进行修补可有效提高适应能力。
[0022]进一步,第一铬镁砖4阵列设置有若干个,通过阵列设置的第一铬镁砖4可完成对凹槽2的填充。
[0023]进一步,第一铬镁砖4与窑炉外壁1之间设置有承载托板3,通过承载托板3承载并附着第一铬镁砖4,可提高第一铬镁砖4的贴合能力。
[0024]进一步,两个第一铬镁砖4之间设置有第一填充缝隙13,耐火泥6会因涂抹的力进入第一填充缝隙13和连接通孔12,通过缝隙中的耐火泥6凝固,完成对凹槽2、承载托板3、第一铬镁砖4、第二铬镁砖5的连接。
[0025]进一步,第一铬镁砖4的内部横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通孔12,若干个连接通孔12贯穿并延伸至第一铬镁砖4的上下两端,耐火泥6会因涂抹的力进入第二填充缝隙14,通过缝隙中的耐火泥6凝固,完成对凹槽2、承载托板3、第一铬镁砖4、第二铬镁砖5的连接。
[0026]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实际修补过程中,为了避免修补结构产生松动并且稳定性较差,由第二铬镁砖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切割区7,第二铬镁砖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切割区8,在涂抹耐火泥6时,由涂抹耐火泥6会因自身重力以及涂抹能力分别进入第一切割区7和第二切割区8外部的第一组合空腔9和第二组合空腔10,随着耐火泥6的凝固后,会通过耐火泥6限制并固定第二铬镁砖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包括窑炉外壁(1),其特征在于:所述窑炉外壁(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铬镁砖(4),所述第一铬镁砖(4)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铬镁砖(5),所述第二铬镁砖(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切割区(7),所述第一切割区(7)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组合空腔(9),所述第二铬镁砖(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切割区(8),所述第二切割区(8)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组合空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炉小炉碹新型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铬镁砖(5)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铬镁砖(5)环状均匀分布,四个所述第二铬镁砖(5)为一组,若干组所述第二铬镁砖(5)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宏
申请(专利权)人:台玻长江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