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06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涉及了电机领域,包括:多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多条并联支路,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三个连接段,连接段包括通过依次串联的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第一叠绕线圈组、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和第二叠绕线圈组,其中,三个连接段中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1、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扁线绕组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具有重量轻,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已成逐渐成为驱动电机的发展方向,且随着电机功率和转速的提高,绕组每极每相槽数也随之增大。从生产制造上考虑,波绕组需要的线形数量较多,增加了电机的工艺复杂度和制造成本。从电气连接上分析,波绕组同一个槽内,不同层数间导体的电压差较高,易产生层间击穿,导致短路,使电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以改善现有的电机绕组线形数量较多,电机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且波绕组同一个槽内,不同层数间导体的电压差较高,易产生层间击穿,导致短路,使电机失效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绕组,包括:
[0005]多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多条并联支路,所述支路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的三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依次串联的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第一叠绕线圈组、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和第二叠绕线圈组,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位于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之间,所述第二叠绕线圈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的一侧;
[0006]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和第二叠绕线圈组均包括多个串联的整距线圈;
[0007]其中,三个所述连接段中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1、y

2、y+1或y+2、y

1、y

1;
[0008]三个所述连接段中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

2、y+1、y+1或y

1、y+2、y

1;
[0009]所述整距线圈包括两个直线段,多个所述整距线圈在跨距为y的两个电机铁芯线槽中沿径向在所述铁芯线槽的次外层和次内层之间往复布置,且首尾串联在一起,且多个串联的整距线圈中的直线段依次相差一层,y表示为电机的极距。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均包括两个直线段,两个直线段一端通过连接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直线段沿相同方向向外折弯形成扭头段。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上的扭头段的折弯方向相反。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距线圈中的两个直线段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直线段沿相反方向向内折弯形成扭头段。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头段相对于所述直线段的延伸长度为个跨距。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线圈之间通过所述扭头段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焊接段,且所述焊接段的跨距为y。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条所述支路设置有一进线端和出线端,每条所述支路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位于电机铁芯上不同线槽上两个相邻的槽层中。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条所述支路的所述进线端之间的依次相差1个线槽。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定子组件,包括:
[0018]铁芯,设置有多个线槽,所述线槽沿着铁芯周向分布;
[0019]多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多条并联支路,所述支路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在一起的三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依次串联的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第一叠绕线圈组、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和第二叠绕线圈组,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位于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之间,所述第二叠绕线圈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的一侧;
[0020]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和第二叠绕线圈组均包括多个串联的整距线圈;
[0021]其中,三个所述连接段中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1、y

2、y+1或y+2、y

1、y

1;
[0022]三个所述连接段中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

2、y+1、y+1或y

1、y+2、y

1;
[0023]所述整距线圈包括两个直线段,多个所述整距线圈在跨距为y的两个电机铁芯线槽中沿径向在所述铁芯线槽的次外层和次内层之间往复布置,且首尾串联在一起,且多个串联的整距线圈中的直线段依次相差一层,y表示为电机的极距。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铁芯的线槽内设置有多个槽层,且所述槽层的层数为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
[002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其绕组的线形数量少,使其降低了模具的数量,减少了工艺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其通过上述叠绕线圈和同层波绕线圈的合理布置,降低了同一个槽内,不同层数间导体的电压差,使其不易产生层间击穿,能更好适应高压驱动的要求。
[002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各并联支路在磁路上完全对称,其电阻、电感等电气参数上完全相等,消除了由于非对称结构产生的环路电流问题,降低了噪音,提高了效率。
[0028]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机绕组及定子组件,每一个定子槽内的扁线导体均属于同一相的各条并联支路,各个扁线导体之间实现了同相分布,这样就取消了扁线导体之间的相间绝缘,增加绕组的铜满率,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铁芯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绕组的一条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另一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另一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叠绕线圈组中整距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A相绕组第一并联支路A1X1展开图。
[0039]图10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A相绕组第二并联支路A2X2展开图。
[0040]图11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A相绕组第三并联支路A3X3展开图。
[0041]图12为本专利技术于另一实施例中A相绕组第一并联支路A1X1展开图。
[0042]图13为本专利技术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相绕组,每相所述绕组包括多条并联支路,所述支路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串联的三个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包括依次串联的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第一叠绕线圈组、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和第二叠绕线圈组,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位于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之间,所述第二叠绕线圈组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叠绕线圈组和第二叠绕线圈组均包括多个串联的整距线圈;其中,三个所述连接段中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1、y

2、y+1或y+2、y

1、y

1;三个所述连接段中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的跨距分别为y

2、y+1、y+1或y

1、y+2、y

1;所述整距线圈包括两个直线段,多个所述整距线圈在跨距为y的两个电机铁芯线槽中沿径向在所述铁芯线槽的次外层和次内层之间往复布置,且首尾串联在一起,且多个串联的整距线圈中的直线段依次相差一层,y表示为电机的极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均包括两个直线段,两个直线段一端通过连接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直线段沿相同方向向外折弯形成扭头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同层波绕线圈和所述最内层同层波绕线圈上的扭头段的折弯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距线圈中的两个直线段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直线段沿相反方向向内折弯形成扭头段。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机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头段相对于所述直线段的延伸长度为个跨距。6.根据权利要求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浩阮鸥朱殿烨孙新东张增杰李涛张红凯
申请(专利权)人: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