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数层扁线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59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奇数层扁线绕组,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奇数层扁线绕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奇数层扁线绕组。

技术介绍

[0002]扁线电机能显著提高电机的槽满率和电机效率,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目前使用的扁线电机几乎全是偶数层导体(如2、4、6、8层等),很少出现奇数层导体,这是因为奇数层扁线绕组的排线连接难以实现,这就使得扁线电机设计时对匝数的选择十分受限,不像圆线电机匝数可以为任意正整数。
[0003]目前,中国专利CN111478477A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其奇数层扁线绕组的绕线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虽然为5层扁线,但是实际需要额外增加一层扩展到第6层进行焊接,这就额外增大了绕组外径,导致绕组外径和机壳内径的电气间隙减小,带来了电气绝缘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奇数层扁线绕组,本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扁线电机只能为偶数层的约束,使得扁线电机设计时层数的选择不再受限,实现了奇数层直接焊接,不需要额外增加一层扩展层进行焊接,不会导致电气间隙的减小所带来的绝缘隐患。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奇数层扁线绕组,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6
×
M个槽位N层,N为≥3的奇数,M为≥6的偶数;在U相绕组中,对于第一支路,按照电流流过槽内的先后顺序标记点位,以位于第1层的第1点为起点,先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N层,再在第N层错开多绕一次,再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反向绕行至第1层,再在第1层错开多绕一次,然后循环直至达到位于第1层的第N
×
M点,点位之间依照顺序逐个交替错开个槽位和个槽位或者逐个交替错开个槽位和个槽位,P为极对数,从第1点开始,每2个点位作为一对,针对点位错层的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反方向扭型后分别与2个点位连接,针对点位同层的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同方向扭型后分别与2个点位连接,将发卡按照连接顺序排序,针对相邻顺序且错层的发卡,两个发卡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针对相邻顺序且同层的发卡,两个发卡通过铜线或者整体汇流排焊接在一起;在U相绕组中,对于第二支路,从第1点开始,每N个点位一组,每组点位都与第一支路上对应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错开1个槽位,相邻组点位错开的方向相反,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中发卡的连接方式相同;V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M个槽位得到,W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M/2个槽位得到。
[0007]优选地,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极对数为4,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48],y∈[a,e],在U相绕组第一支路中U+至U

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为1a、8b、13c、20d、25e、32e、27d、20c、15b、8a、13a、20b、25c、32d、37e、44e、
39d、32c、27b、20a、25a、32b、37c、44d、1e、8e、3d、44c、39b、32a、37a、44b、1c、8d、13e、20e、15d、8c、3b、44a,在U相绕组第二支路中U+至U

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为2a、9b、14c、21d、26e、31e、26d、19c、14b、7a、14a、21b、26c、33d、38e、43e、38d、31c、26b、19a、26a、33b、38c、45d、2e、7e、2d、43c、38b、31a、38a、45b、2c、9d、14e、19e、14d、7c、2b、43a。
[0008]优选地,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极对数为4,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48],y∈[a,e],在U相绕组第一支路中U+至U

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为3a、8b、15c、20d、27e、32e、25d、20c、13b、8a、15a、20b、27c、32d、39e、44e、37d、32c、25b、20a、27a、32b、39c、44d、3e、8e、1d、44c、37b、32a、39a、44b、3c、8d、15e、20e、13d、8c、1b、44a,在U相绕组第二支路中U+至U

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为2a、7b、14c、19d、26e、33e、26d、21c、14b、9a、14a、19b、26c、31d、38e、45e、38d、33c、26b、21a、26a、31b、38c、43d、2e、9e、2d、45c、38b、33a、38a、43b、2c、7d、14e、21e、14d、9c、2b、45a。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扁线电机只能为偶数层的约束,使得扁线电机设计时层数的选择不再受限;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奇数层直接焊接,不需要额外增加一层扩展层进行焊接,不会导致电气间隙的减小所带来的绝缘隐患。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的奇数层扁线绕组的U相第一支路绕组连线图。
[0012]图2是现有的奇数层扁线绕组的U相第二支路绕组连线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U相第一支路绕组连线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U相第二支路绕组连线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U相第一支路绕组连线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U相第二支路绕组连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一种奇数层扁线绕组,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6
×
M个槽位N层,N为≥3的奇数,M为≥6的偶数;在U相绕组中,对于第一支路,按照电流流过槽内的先后顺序标记点位,以位于第1层的第1点为起点,先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N层,再在第N层错开多绕一次,再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反向绕行至第1层,再在第1层错开多绕一次,然后循环直至达到位于第1层的第N
×
M点,点位之间依照顺序逐个交替错开个槽位和个槽位或者逐个交替错开个槽位和个槽位,P为极对数,从第1点开始,每2个点位作为一对,针对点位错层的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反方向扭型后分别与2个点位连接,针对点位同层的对(即,位于第N层的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同方向扭型
后分别与2个点位连接,将发卡按照连接顺序排序,针对相邻顺序且错层的发卡,两个发卡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针对相邻顺序且同层的发卡(即,位于最上层的发卡),两个发卡通过铜线或者整体汇流排焊接在一起;在U相绕组中,对于第二支路,从第1点开始,每N个点位一组,每组点位都与第一支路上对应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错开1个槽位,相邻组点位错开的方向相反,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中发卡的连接方式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奇数层扁线绕组,其特征在于: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6
×
M个槽位N层,N为≥3的奇数,M为≥6的偶数;在U相绕组中,对于第一支路,按照电流流过槽内的先后顺序标记点位,以位于第1层的第1点为起点,先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N层,再在第N层错开多绕一次,再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反向绕行至第1层,再在第1层错开多绕一次,然后循环直至达到位于第1层的第N
×
M点,点位之间依照顺序逐个交替错开个槽位和个槽位或者逐个交替错开个槽位和个槽位,P为极对数,从第1点开始,每2个点位作为一对,针对点位错层的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反方向扭型后分别与2个点位连接,针对点位同层的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同方向扭型后分别与2个点位连接,将发卡按照连接顺序排序,针对相邻顺序且错层的发卡,两个发卡通过剥漆端扭型后焊接在一起,针对相邻顺序且同层的发卡,两个发卡通过铜线或者整体汇流排焊接在一起;在U相绕组中,对于第二支路,从第1点开始,每N个点位一组,每组点位都与第一支路上对应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错开1个槽位,相邻组点位错开的方向相反,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中发卡的连接方式相同;V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M个槽位得到,W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号增大方向旋转M/2个槽位得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层扁线绕组,其特征在于:当采用三相并联两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卡穿绕48个槽位5层时,极对数为4,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48],y∈[a,e],在U相绕组第一支路中U+至U

的绕组连接路线依次为1a、8b、13c、20d、25e、32e、27d、20c、15b、8a、13a、20b、25c、32d、37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冬逯晓锐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