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连接支臂,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相连,且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为直线型过渡结构,在连接支臂受力翻转时,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导致柔性电路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柔性电路板,能够降低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
2、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线形成为翻转轴,所述连接支臂构造为在受到位于所述翻转轴外的力作用时能够围绕所述翻转轴翻转,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弯曲过渡结构。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将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的损坏几率。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支臂与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形成分离槽,所述分离槽包括分离槽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槽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端为第一分离端,所述分离槽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为第二分离端,所述连接支臂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向所述分离槽凹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端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分离端相对设置。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分离开,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所述连接支臂。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为“u”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连接支臂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背离所述避让槽的一侧,所述避让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中任一个的宽度。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电路板本体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宽度。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本体上开设有定位工艺孔。
12、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柔性电路板,相邻两个电芯通过巴片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支臂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巴片。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上集成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用于检测对应巴片的温度。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其柔性电路板通过将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的损坏几率。并且,在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支臂上时,也能够有效防止连接片断裂。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2)与所述电路板本体(1)之间形成分离槽(3),所述分离槽(3)包括分离槽本体(31)和分离槽增大部(32),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比所述分离槽本体(31)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21),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一弯曲段,在所述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分离槽本体(3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3)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一端为第一分离端(33),所述分离槽(3)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一端为第二分离端(34),所述连接支臂(2)上设有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所述第一凹槽(23)和所述第二凹槽(24)均向所述分离槽(3)凹陷,所述第一凹槽(23)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端(33)和所述第二分离端(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本体(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另一端分离开,所述第一本体(11)和/或所述第二本体(12)上设有所述连接支臂(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连接为“U”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之间形成避让槽(13),所述连接支臂(2)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或所述第二本体(12)上的背离所述避让槽(13)的一侧,所述避让槽(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中任一个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上开设有定位工艺孔(14)。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相邻两个电芯(20)通过巴片(40)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支臂(2)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巴片(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301)和第二连接片(302),所述第一连接片(301)上集成有测温元件(3011),所述测温元件(3011)用于检测对应巴片(40)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2)与所述电路板本体(1)之间形成分离槽(3),所述分离槽(3)包括分离槽本体(31)和分离槽增大部(32),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比所述分离槽本体(31)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21),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一弯曲段,在所述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分离槽本体(3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3)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一端为第一分离端(33),所述分离槽(3)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一端为第二分离端(34),所述连接支臂(2)上设有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所述第一凹槽(23)和所述第二凹槽(24)均向所述分离槽(3)凹陷,所述第一凹槽(23)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端(33)和所述第二分离端(34)之间,所述第一凹槽(23)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凹槽(24)与所述第二分离端(34)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连庆,陈建喜,
申请(专利权)人: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