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18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四角均安装有作业台安装脚,所述作业台安装脚上安装有机器人作业台,所述支撑架中间左右向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中间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端连接至支撑架右侧边框上,所述支撑架右边框外侧安装有传动组,所述传动组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支撑梁前后两侧均通过传动组安装有丝杆机构,两个所述丝杆机构的丝杆输入端均连接至传动组上,所述支撑架的前后边框内侧均安装有升降组件;本装置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丝杆机构转动,从而实现将动力传送至升降组件上,实现升降柱和支撑柱之间的铰接升起动作,达到升降效果,升降动作稳定性强,载重力强。重力强。重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生产
,尤其涉及挪车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交通工具,同时,也由于车辆的急速增加,导致道路车流量过于密集,甚至街道两侧时常出现乱停乱放的情况,阻碍交通,尤其出现交通事故或道路抢险时,车主不能及时挪动车辆,影响救援和抢险时间。
[0003]现有的挪车机器人结构简单,传输力稳定性差,承载能力弱,无法完全支撑汽车进行挪动,或者支撑力弱导致机器人使用寿命短、载重过大容易超过负载能量值从而导致线路或结构损坏的问题,然后普通汽车重量至少为1.3t以上,若挪车机器人的载重力差,则不能及时参与道路救援和抢险,影响道路救援和抢险效率,因此需要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四角均安装有作业台安装脚,所述作业台安装脚上安装有机器人作业台,所述支撑架中间左右向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中间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端连接至支撑架右侧边框上,所述支撑架右边框外侧安装有传动组,所述传动组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支撑梁前后两侧均通过传动组安装有丝杆机构,两个所述丝杆机构的丝杆输入端均连接至传动组上,所述支撑架的前后边框内侧均安装有升降组件,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升降柱和支撑柱,所述升降柱中间段铰接在支撑柱中间段,两个所述支撑柱左端铰接在支撑架左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支撑柱右端和两个升降柱左端均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支撑架固定在两个升降柱外侧,两个所述丝杆机构的连接块连接在升降柱右端内侧带动升降柱和支撑柱铰接转动。
[0007]较佳的,所述支撑梁包括U形梁和十字梁,U形梁开口朝右固定在支撑梁右侧内壁上,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U形梁内,十字梁的左右向安装在U形梁左侧壁和支撑架左侧内壁之间,十字架的前后向固定连接在两个升降柱内侧壁上。
[0008]较佳的,两个所述丝杆机构平行安装,两个所述连接块的移动轨道平行。
[0009]较佳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箱,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U形梁内左侧壁上,驱动端朝右,所述减速箱连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所述减速箱右端的箱体固定在支撑架右侧内壁上,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架右侧边框连接至传动组。
[0010]较佳的,所述传动组包括两个主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和两个传动链,两个所述主
动齿轮左右间隔安装在减速箱位于支撑架右侧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安装在丝杆机构的输入轴上,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分别和两个从动齿轮左右间隔对应,两个所述传动链分别套在左侧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和右侧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侧。
[0011]较佳的,两个所述支撑柱和两个升降柱的长度均一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丝杆机构转动,从而实现将动力传送至升降组件上,实现升降柱和支撑柱之间的铰接升起动作,达到升降效果,丝杆传动和齿轮链条传动的方式使升降动作稳定性强,能够满足较大的载重力,整体结构较简单,通过支撑梁增加支撑力和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救援和抢险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
[0017]本技术实施例最主要包含以下元件符号:
[0018]支撑架

1、作业台安装脚

101、支撑梁

102、动力装置

2、驱动电机

201、减速箱

202、传动组

3、主动齿轮

301、从动齿轮

302、传动链

303、丝杆机构

4、连接块

401、升降组件

5、升降柱

501、支撑柱

502、滚动轮

50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四角均安装有作业台安装脚101,所述作业台安装脚101上安装有机器人作业台,所述支撑架1中间左右向安装有支撑梁102,所述支撑梁102中间安装有动力装置2,所述动力装置2的驱动端连接至支撑架1右侧边框上,所述支撑架1右边框外侧安装有传动组3,所述传动组3通过动力装置2驱动转动,所述支撑梁102前后两侧均通过传动组3安装有丝杆机构4,两个所述丝杆机构4的丝杆输入端均连接至传动组3上,所述支撑架1的前后边框内侧均安装有升降组件5,两个所述升降组件5均包括升降柱501和支撑柱502,所述升降柱501中间段铰接在支撑柱502中间段,两个所述支撑柱502左端铰接在支撑架1左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支撑柱502右端和两个升降柱501左端均安装有滚动轮503,所述支撑架1固定在两个升降柱501外侧,两个所述丝杆机构4的连接块401连接在升降柱501右端内侧带动升降柱501和支撑柱502铰接转动。
[0021]本装置通过动力装置2驱动丝杆机构4转动,从而实现将动力传送至升降组件5上,实现升降柱501和支撑柱502之间的铰接升起动作,达到升降效果,丝杆传动和齿轮链条传
动的方式使升降动作稳定性强,能够满足较大的载重力,整体结构较简单。
[0022]所述支撑梁102包括U形梁和十字梁,U形梁开口朝右固定在支撑梁102右侧内壁上,所述动力装置2固定在U形梁内,十字梁的左右向安装在U形梁左侧壁和支撑架1左侧内壁之间,十字架的前后向固定连接在两个升降柱501内侧壁上,通过支撑梁102增加支撑力和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救援和抢险时的效率。
[0023]两个所述丝杆机构4平行安装,两个所述连接块401的移动轨道平行,保证两个升降柱501升降时的一致性,防止错位导致卡死的情况发生。...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力强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四角均安装有作业台安装脚,所述作业台安装脚上安装有机器人作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中间左右向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中间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端连接至支撑架右侧边框上,所述支撑架右边框外侧安装有传动组,所述传动组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转动,所述支撑梁前后两侧均通过传动组安装有丝杆机构,两个所述丝杆机构的丝杆输入端均连接至传动组上,所述支撑架的前后边框内侧均安装有升降组件,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升降柱和支撑柱,所述升降柱中间段铰接在支撑柱中间段,两个所述支撑柱左端铰接在支撑架左侧内壁上,两个所述支撑柱右端和两个升降柱左端均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支撑架固定在两个升降柱外侧,两个所述丝杆机构的连接块连接在升降柱右端内侧带动升降柱和支撑柱铰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挪车机器人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U形梁和十字梁,U形梁开口朝右固定在支撑梁右侧内壁上,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U形梁内,十字梁的左右向安装在U形梁左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发勇李玮黄志宇任梁阁
申请(专利权)人:柳成荫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