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39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内腔分别可拆卸的插接有引脚,两个所述引脚的顶端设置有二极管,所述引脚与二极管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可拆卸的套接在两个引脚的外壁。该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解决了抗暗流干扰二极管在连接导线的时候采用锡焊的方式,导致二极管在出现损坏之后不方便进行拆卸维修,只能对其进行更换的问题,实现了将二极管接入电路的目的,可在二极管出现损坏的时候方便拆卸维修。可在二极管出现损坏的时候方便拆卸维修。可在二极管出现损坏的时候方便拆卸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二极管
,具体为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硅、硒、锗等)制成的一种电子器。它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即给二极管阳极和阴极加上正向电压时,二极管导通。当给阳极和阴极加上反向电压时,二极管截止。因此,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则相当于开关的接通与断开。在没有光照射的状态下,在太阳电池、光敏二极管、光导电元件、光电管等的受光元件中流动的电流叫做暗电流。但是现有技术的抗暗流干扰二极管在连接导线的时候采用锡焊的方式,导致二极管在出现损坏之后不方便进行拆卸维修,只能对其进行更换,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内腔分别可拆卸的插接有引脚,两个所述引脚的顶端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端设置有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内腔分别可拆卸的插接有引脚(3),两个所述引脚(3)的顶端设置有二极管(2),所述引脚(3)与二极管(2)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板(1)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可拆卸的套接在两个引脚(3)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有固定筒(11)、限位组件、移动筒(14)、顶板(15)以及弹簧(16),所述固定筒(1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的顶端,两个所述限位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筒(11)的内腔两侧,所述移动筒(14)设置在两个限位组件之间,所述顶板(15)固定套接在移动筒(14)的顶端,所述固定筒(11)与移动筒(14)均可拆卸的套接在引脚(3)的外壁,所述弹簧(16)套接在固定筒(11)与移动筒(14)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暗电流干扰能力强的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有限位槽(12)以及限位块(13),所述限位槽(12)开设在固定筒(11)的内壁,所述限位块(13)的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限位槽(12)的内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海波刘花艳
申请(专利权)人:亿科联合深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