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998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包括框体,框体内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有一内腔;容纳框设置在内腔的上方,容纳框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两个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相对一面构成了容纳谐振腔的放置空间;第一通道与内腔相通,第一通道上设有回风口;第二通道、两个第三通道和内腔相互联通,第二通道和两个第三通道上开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密封组件设于容纳框;风机组件设第二通道内;加热组件设于内腔内;冷凝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通过一面回风和三面出风的方式,并配合加热组件和冷凝组件能快速的实现谐振腔内液晶的不同温度的变化,然后对液晶处于谐振腔不同温度时的性能进行测试。时的性能进行测试。时的性能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变温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谐振腔的变温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某些物质在熔融状态或被溶剂溶解之后,尽管失去固态物质的刚性,却获得了液体的易流动性,并保留着部分晶态物质分子的各向异性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兼有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的中间态,这种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称为液晶。
[0003]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光子晶体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抑制自发辐射和光子局域效应使光子晶体成为制作谐振腔的良好材料,目前发现在光子晶体中添加液晶会提升谐振腔的性能,使得谐振腔调谐范围大,稳定性好。
[0004]但是液晶在加入谐振腔后,不同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对液晶的性能产生变化,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能让液晶在谐振腔中快速的处于不同温度中从而便于进行测试和验证的系统,给实际的使用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通过一面回风和三面出风配合加热组件快速有效的对位于谐振腔内的液晶进行升温,并通过冷凝组件进行降温,从而能快捷的对液晶在位于谐振腔在不同温度下时的性能进行测试的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包括:
[0007]框体,所述框体内具有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一内腔;
[0008]容纳框,所述容纳框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上方,所述容纳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相对一面构成了容纳谐振腔的放置空间;
[0009]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内腔相通,在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二通道、两个第三通道和内腔相互联通,在所述第二通道和两个第三通道上开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0010]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框上,用于将所述容纳框密封;
[0011]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将回风口处的风通过第一通道和内腔回流后,再通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将风送至容纳框的谐振腔内;
[0012]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内腔内,用于将从回风口处流回的风进行加热;
[0013]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将内腔内的空气冷凝降温。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两端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位于框体两侧的横移组件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所述第一出风口口呈圆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框,所述加热框内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加热丝。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本技术方案的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通过一面回风和三面出风的方式,并配合加热组件和冷凝组件能快速有效的实现谐振腔内液晶的不同温度的变化,然后对液晶处于谐振腔时不同温度的性能进行测试和相关验证,满足了实际的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容纳框、风机组件以及内腔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框体1、容纳框2、密封组件3、风机组件4、加热组件5、冷凝组件6、谐振腔7、容纳空间10、内腔11、第一通道20、第二通道21、第三通道22、密封门30、升降气缸31、横移组件32、加热框50、加热丝51、第一出风口210、第二出风口2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参阅图1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包括框体1、容纳框2、密封组件3、风机组件4、加热组件5和冷凝组件6;框体1的上端设有一放置谐振腔7的容纳框2,容纳框2的顶部设有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将容纳框2的顶部密封,从而将谐振腔7密封起来,在谐振腔7内具有液晶;密封组件3包括一通过横移组件32可横向移动的密封门30,同时密封门30可通过两侧的升降气缸3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将谐振腔7和液晶一起放置到容纳框2内。
[0027]参阅图2

3,框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0,在容纳空间10的上方内设有一长方形的内腔11;容纳框2设置在内腔11的上方内;容纳框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2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通道2;具体的,第一通道20、第二通道21以及两个第三通道22的相对一面构成了容纳谐振腔7的呈长方形的放置空间。
[0028]第一通道20与内腔11的内部相通,在第一通道20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回风口(图中未示出);第二通道21和两个第三通道2与内腔11相互联通;第二通道21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呈长条形的第一出风口210,两个第三通道22上开有第二出风口220,出风口210呈圆孔型。
[0029]两个风机组件4安装在第二通道21内;工作时,风机组件4将回风口处的风通过第一通道20和内腔11回流回来后,风机组件4再将风从第二通道21内的多个第一出风口210和两个第三通道22上的第二出风口220将风送至位于容纳框2内的谐振腔7中。
[0030]冷凝组件6设置在容纳空间11内,冷凝组件6与内腔11相通,将内腔11内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放置在谐振腔7中的液晶在不同温度时的性能测试。
[0031]参阅图4,加热组件5设于内腔的内部,并且加热组件5设置在风机组件4的一侧,加
热组件包括加热框50,在加热框上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加热丝551,通过加热丝51对内腔11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风机组件4能将回风口处流回的空气进行加热后再送至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内后送风至谐振腔上。
[0032]使用时,首先将液晶放到谐振腔7中,然后将带有液晶的谐振腔7放置到容纳框2的放置空间内,然后密封组件3将容纳框的顶部密封,实现对谐振腔7和液晶的密封处理。
[0033]接着两个风机组件4开始工作,风机组件将第一通道中回风口处的风回流后通过加热组件加热,再将加热后的风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中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至谐振腔上,这样可以三面对谐振腔进行加热,使得谐振腔内的液晶快速升温,然后通过冷凝组件控制谐振腔内的液晶处于不同的温度下,然后对液晶的相关进行性能进行测试和验证。
[0034]本技术的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通过一面回风和三面出风的方式,并配合加热组件和冷凝组件能快速有效的实现谐振腔内液晶的不同温度的变化,然后对液晶处于谐振腔时不同温度的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谐振腔变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具有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一内腔;容纳框,所述容纳框设置在所述内腔的上方,所述容纳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相对一面构成了容纳谐振腔的放置空间;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内腔相通,在所述第一通道上设有回风口;所述第二通道、两个第三通道和内腔相互联通,在所述第二通道和两个第三通道上开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框上,用于将所述容纳框密封;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将回风口处的风通过第一通道和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宝骆张兵苏德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鑫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