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922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包括:DAC电路与参考电压电路连接;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与DAC电路连接;第一ADC电路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一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三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二ADC电路与第三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与第二单刀双掷开关连接;第三ADC电路与第四单刀双掷开关连接;处理器分别与DAC电路的信号端、第一ADC电路的信号端、第二ADC电路的信号端和第三ADC电路的信号端连接;微电流输出端均与第一ADC电路的输出端、第二ADC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三ADC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该方案的输出电流可以通过数字精细控制和调整,可以实现1pA~2mA范围内电流的稳定输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电流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某些环境感知场景中,传感器通过微电流变化表征环境中的声音、光或温度等参数,微电流源可用于模拟传感器电流,或校准微电流测量仪。
[0003]传统的电流源是通过三极管搭建镜像恒流源方式实现,该方式实现nA级及以下微电流困难,且受温度影响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以满足上述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包括:参考电压电路,用于输出参考电压;DAC电路,与所述参考电压电路连接,以接收参考电压;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DAC电路连接;第一ADC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二ADC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三ADC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连接;处理器,分别与所述DAC电路的信号端、所述第一ADC电路的信号端、所述第二ADC电路的信号端和所述第三ADC电路的信号端连接;微电流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ADC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ADC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ADC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0007]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ADC电路并联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二ADC电路并联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三ADC电路并联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各不相同。
[0008]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GΩ,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MΩ,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1KΩ。
[0009]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磁珠B1、电感L9、参考电压芯片U1、电容C2、电容C3、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磁珠B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作为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磁珠B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参考电压芯片U1的引脚1和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9的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参考电压芯片U1的引脚6和引脚7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感L9的另一端作为电压输出端。
[0010]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AC电路包括DAC芯片U14、电阻R25、电阻R30、电阻R31、电容滤波电路、RC电路、电容C50、电容C89、运放芯片U8和LC电路,所述电感L9
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滤波电路均与所述电阻R30的一端、所述电阻R31的一端以及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1、引脚2和引脚14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23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17和引脚19连接,所述DAC芯片U14通过所述RC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27和引脚28相连后均与所述电容C89的一端、所述运放芯片U8的引脚6和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接地的所述电容C50连接后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定端连接,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26均与所述电容C89的另一端和所述运放芯片U8的引脚2连接,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7与所述运放芯片U8的引脚3连接后接地,所述运放芯片U8的引脚7和引脚4通过所述LC电路外接5V电源。
[0011]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ADC电路包括第一ADC芯片U3、电阻R21、三极管Q3、电容C1、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一ADC芯片U3的引脚2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后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一ADC芯片U3的引脚1与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后与所述微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ADC芯片U3的引脚3均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第一ADC芯片U3的引脚4均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ADC芯片U3通过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ADC芯片U3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外接5V电压。
[0012]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ADC电路包括第二ADC芯片U2、电阻R15、三极管Q1、电容C17、第三滤波电路和第四滤波电路,所述第二ADC芯片U2的引脚1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后与所述第三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连接,所述第二ADC芯片U2的引脚2与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后与所述微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ADC芯片U2的引脚3均与所述电容C1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第二ADC芯片U2的引脚4均与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ADC芯片U2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ADC芯片U2通过所述第四滤波电路外接5V电压。
[0013]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ADC电路包括第三ADC芯片U5、电阻R10、三极管Q2、电容C27、第五滤波电路和第六滤波电路,所述第三ADC芯片U5的引脚1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后与所述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连接,所述第三ADC芯片U5的引脚2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后与所述微电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ADC芯片U5的引脚3均与所述电容C27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第三ADC芯片U5的引脚4均与所述电容C27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ADC芯片U5通过所述第五滤波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三ADC芯片U5通过所述第六滤波电路外接5V电压。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参考电压电路和DAC电路产生稳定电压,并通过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和第四单刀双掷开关配合,可以选择不同的电流档位,即可以在第一ADC电路、第二ADC电路和第三ADC电路之中切换,输出不同的微电流,同时第一ADC电路、第二ADC电路和第三ADC电路会反馈电流值到处理器,处理器调控DAC电路的输出电压,保证微电流输出端的输出电流可以通过数字精细控制和调整,只要设置适合的参数,就可以实现1pA~2mA范围内电流的稳定输出。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微电流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参考电压电路,用于输出参考电压;DAC电路,与所述参考电压电路连接,以接收参考电压;第一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DAC电路连接;第一ADC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二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第一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三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二ADC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连接;第四单刀双掷开关,其定端与所述第二单刀双掷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三ADC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连接;处理器,分别与所述DAC电路的信号端、所述第一ADC电路的信号端、所述第二ADC电路的信号端和所述第三ADC电路的信号端连接;微电流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一ADC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ADC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ADC电路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DC电路并联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二ADC电路并联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三ADC电路并联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各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GΩ,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MΩ,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1K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磁珠B1、电感L9、参考电压芯片U1、电容C2、电容C3、电容C7和电容C8,所述磁珠B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作为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磁珠B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参考电压芯片U1的引脚1和引脚2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9的一端均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参考电压芯片U1的引脚6和引脚7连接,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感L9的另一端作为电压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电流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AC电路包括DAC芯片U14、电阻R25、电阻R30、电阻R31、电容滤波电路、RC电路、电容C50、电容C89、运放芯片U8和LC电路,所述电感L9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滤波电路均与所述电阻R30的一端、所述电阻R31的一端以及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1、引脚2和引脚14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23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17和引脚19连接,所述DAC芯片U14通过所述RC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DAC芯片U14的引脚27和引脚28相连后均与所述电容C89的一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贤刚潘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创电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