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818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唇腭裂修复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羟基磷灰石、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唇腭裂修复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牙槽嵴裂是唇腭裂患者常并发的上颌牙槽部骨缺损。
[0003]目前的治疗仍以自体骨移植修复为主,但自体骨移植会造成取骨处术后疼痛、皮肤瘢痕、术后活动受限、供骨区意外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承担较大的额外风险,更主要的是自体取骨会给患者增加巨大的精神负担,而常不易被患者接受。
[0004]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急需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供一种修复唇腭裂的人工材料。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和生物玻璃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0008](2)将所述混合物置于模具中进行热压烧结处理,得到仿生皮质骨层;
[0009](3)将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水、分散剂、粘结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固液混合物;
[0010](4)将所述固液混合物置于包含所述仿生皮质骨层的所述模具中,依次进行冻干处理、烧结处理,在所述仿生皮质骨层的一侧形成仿生松质骨,得到包括所述仿生皮质骨层和所述仿生松质骨的唇腭裂修复材料。
[0011]优选地,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
[0012]获取唇腭裂处的CT影像学数据;
[0013]根据所述CT影像学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模型,所述模型与唇腭裂缺损形状相同;
[0014]利用所述模型通过翻模制得所述模具。
[0015]优选地,在步骤(1)中,各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
[0016]羟基磷灰石24~67份,β

磷酸三钙24~67份,生物玻璃5~20份。
[0017]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热压烧结处理采用分阶段的热压烧结,包括:
[0018]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保温20~30min,在保温过程中增加压力至25~35MPa;
[0019]然后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0~1300℃,保温20~120min;
[0020]再以8~12℃/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450~550℃,卸压至0.08~0.12MPa,自然冷却至20~30℃。
[0021]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丙烯酸钠、聚乙二醇、焦磷酸钠或六偏磷
酸钠;
[0022]所述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0023]优选地,在步骤(3)中,各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
[0024]所述羟基磷灰石24~67份,所述β

磷酸三钙24~67份,所述生物玻璃5~20份,所述水100~200份,所述分散剂0.05~2.5份,所述粘结剂0.5~2.5份,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50~70份。
[0025]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的粒径为100~500μm。
[0026]优选地,在步骤(4)中,所述冻干处理包括预冻阶段、第一升华阶段、第二升华阶段和降温阶段,各个阶段的工艺条件如下:
[0027]预冻阶段:目标温度为

12~

8℃,速率为3~4.0℃/min,恒温时长为280~320min;
[0028]第一升华阶段:抽真空,掺气90~110Pa,目标温度为

4~

2℃,速率为0.6~0.8℃/min,恒温时长为1300~1340min;
[0029]第二升华阶段,抽真空,掺气90~110Pa,包括五个升温阶梯,分别为:
[0030]‑
1~1℃,速率为0.2~0.3℃/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0031]8~1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0032]18~2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0033]28~3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为110~130min;
[0034]38~42℃,速率为1.0~1.2℃/min,恒温时长:每隔10分钟进行终点判断,至终点判断合格为止;终点判断为≤0.9Pa/10min;
[0035]降温阶段:降至20~30℃,速率为1.4~1.6℃/min。
[0036]优选地,所述烧结处理采用分阶段的烧结,包括:
[0037]以4.5~5.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10~230℃,保温25~35h;
[0038]然后以4.5~5.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50~450℃,保温4~6h;
[0039]再以4.5~5.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150~1250℃,保温25~35h。
[004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采用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应用于唇腭裂修复。
[004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2]在本实施例中,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和生物玻璃均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对人体无毒、无致癌风险。羟基磷灰石具有骨传导性,能够引导宿主骨形成的新生骨沿植入体(即修复材料)界面向植入体内部生长,而且能够在与其接触的骨面形成磷灰石层,进而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β

磷酸三钙降解速度快,其降解产物Ca
2+
、PO
43+
等离子可进入活体体液进而为新骨的形成提供原料,促进新骨生长。生物玻璃具有理想的生物活性、骨重建功能和较高的力学强度,其降解产物能够促进细胞的繁衍和骨组织的生长。利用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和生物玻璃制备的唇腭裂修复材料,能够引导新生骨进入修复材料内部生长,降解速度与新生骨生成速度匹配,且降解产物能够为新生骨的生成提供原料,同时,该修复材料还具备优异的抗压强度。因此,通过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和生物玻璃制备的修复材料能够代替自体骨修复唇腭裂。
[0043]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和生物玻璃的混合物利用热压烧结处理能够得到致密的
仿生皮质骨层,热压烧结处理施加的高压增加了制得仿生皮质骨层的致密度,进而增加了仿生皮质骨层的抗压强度,热压烧结处理的高温使生物玻璃融化,均匀地包裹在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颗粒的外部,冷却后得到均一的仿生皮质骨层。
[0044]将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水、分散剂、粘结剂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唇腭裂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和生物玻璃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2)将所述混合物置于模具中进行热压烧结处理,得到仿生皮质骨层;(3)将羟基磷灰石、β

磷酸三钙、水、分散剂、粘结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混合均匀,得到固液混合物;(4)将所述固液混合物置于包含所述仿生皮质骨层的所述模具中,依次进行冻干处理、烧结处理,在所述仿生皮质骨层的一侧形成仿生松质骨,得到包括所述仿生皮质骨层和所述仿生松质骨的唇腭裂修复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获取唇腭裂处的CT影像学数据;根据所述CT影像学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模型,所述模型与唇腭裂缺损形状相同;利用所述模型通过翻模制得所述模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各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羟基磷灰石24~67份,β

磷酸三钙24~67份,生物玻璃5~2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热压烧结处理采用分阶段的热压烧结,包括: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保温20~30min,在保温过程中增加压力至25~35MPa;然后以8~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200~1300℃,保温20~120min;再以8~12℃/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450~550℃,卸压至0.08~0.12MPa,自然冷却至20~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丙烯酸钠、聚乙二醇、焦磷酸钠或六偏磷酸钠;所述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和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各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所述羟基磷灰石24~67份,所述β

磷酸三钙24~67份,所述生物玻璃5~20份,所述水100~200份,所述分散剂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朱金亮宋天喜胡艳丽何志敏吴晶晶胡刚仇志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精康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