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吻合辅助磁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749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吻合辅助磁环,磁环筒体1为圆筒形,在手术时成对使用。在磁环筒体1的外圆周上沿轴向方向开有若干个开放形的槽2,该若干个开放槽2与设置在磁环筒体壁上的若干个圆形通孔3相连并相通;在磁环筒体1的端面上,沿直径方向的筒体壁上开有两条对称的沿轴向方向的拆卸缝4。拆卸缝4将磁环筒体1分为两半,在使用时靠磁性吻合在一起,手术做完后将磁环分开并取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在器官手术吻合后可将该磁环从被吻合的器官上取出。该磁环可应用于各种口径的血管吻合,也可用于胆道吻合,并在器官移植时迅速恢复血供,明显缩短缺血时间,吻合边距针距均匀一致吻合精确,而且简便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血管吻合手术或胆道手术的外科吻合辅助磁环
技术介绍
传统的手工缝合血管的方法是使用血管夹夹住两个血管断端,靠拢后进行间短吻合,对于小血管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虽然具有细致可靠的优点,但是针距和间距不易保证,柔软的血管在吻合时来回移动,进针出针困难,吻合线容易打结,吻合速度慢阻断时间长容易形成血栓,有时甚至将前后壁缝在一起,因此较难掌握,在外科领域特别是在器官移植领域难以普及。现代机械性吻合概念产生于1900年,套管法奠基法国人Payer首次报道了利用血管外膜套管方法进行血管吻合。在二次世界大战中,Debakey对无法用针线修复的血管,采用活合金材料的套管,管腔内衬以静脉,用于桥接动脉缺损,成功地挽救了一大批需要截肢的伤员。瑞典学者Ostrup在1979年研制出血管吻合系统Unilink(简称U系统),这是迄今为止被公认为最成熟的器械吻合技术。但是机械性吻合势必影响血管收缩与扩张功能,而且血管吻合器械过于笨重、操作繁琐、吻合夹口压力不易掌握而造成管壁损伤等缺点。1978年美国人Obora报道应用磁管方法吻合血管。磁管为圆筒形,一端连接一金属齿轮圈,圈上附有6根针刺,吻合时血管穿过磁管齿轮圈,将血管边缘外翻并固定于针刺上;另一侧血管同样如此操作,再利用磁铁吸力,将带有磁管的两条血管断端吻合在一起,但磁管和金属齿轮圈却留在了人体内,容易造成血管扭曲。美国Ventricaa公司最近在第38届胸外科医师学会年会上发布了一项磁性血管吻合器的研究成果,是能够使血管无线吻合的一种器械,即利用磁性吸引力使两根血管之间形成瞬间的自我排列和自我封闭的联接。但其磁性血管吻合器也只能留在人体内也容易造成血管扭曲,导致血栓形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结合机械吻合的精确迅速和手工吻合的细致可靠的优点,提供一种可用于血管吻合手术或胆道手术的外科吻合辅助磁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用以下技术手段完成本专利技术的辅助磁环为圆筒形且成对使用,其特点是在辅助磁环筒体的外圆周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开放槽,该若干个开放槽与设置在磁环筒体壁上的若干个圆形通孔相通;在磁环筒体端面直径方向的筒体壁上设置有两条沿轴向方向的拆卸缝,该拆卸缝将磁环筒体分为吻合的两半;设置在磁环筒体上连通有若干个圆形通孔的若干个开放槽均匀分布在磁环筒体的外圆周上。本专利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在器官手术吻合后可将该磁环从被吻合的器官上取出。该磁环可应用于各种口径的血管吻合,也可用于胆道吻合,并在器官移植时迅速恢复血供,明显缩短缺血时间,吻合边距针距均匀一致吻合精确,而且简便易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磁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磁环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磁环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的结构示意图,外科吻合辅助磁环包括一磁环筒体1,磁环筒体1为圆筒形,在手术时成对使用。在磁环筒体1的外圆周上沿轴向方向开有若干个开放形的槽2,该若干个开放槽2与设置在磁环筒体壁上的若干个圆形通孔3相连并相通;在磁环筒体1的端面上,沿直径方向的筒体壁上开有两条对称的沿轴向方向的拆卸缝4。拆卸缝4将磁环筒体1分为两半,在使用时靠磁性吻合在一起,手术做完后将磁环分开并取出。参见图2的A-A剖视图,在磁环筒体1的内壁上设计有一斜面,圆形通孔3穿过该斜面;磁环1套在血管内膜8上,由于牵引线7的作用,血管内膜8的下方贴在磁环筒体(1)的斜面上,使血管吻合针线穿过圆形通孔3进行吻合。牵引线7将外翻的血管内膜8固定,磁环对和时,磁环内下方的斜面部分的血管内膜并未受夹,保护了吻合口的血管内膜不会被磁环夹伤。参见图3的俯视图,在磁环筒体1的端面上,沿直径方向的筒体壁上开有两条对称的沿轴向方向的“Z”字形拆卸缝4,该“Z”字形拆卸缝4将磁环筒体1分为两半,在使用时靠磁性吻合在一起,手术做完后能很方便地将磁环分开并从人体内取出。拆卸缝4还可制成其它形状,本专利技术的“Z”字形拆卸缝4为最佳实施例,可准确的固定磁环,使其圆周不发生位移。磁环1(材料为钕铁硼永磁体)可根据吻合器官的大小不同而设计为大小不同的外径和壁厚,如肝动脉、胆道或其他血管。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磁环高1cm,按照解剖学血管口径的不同分为①肝动脉及胆道系列内径分别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外径比内径多2mm。②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系列内径分别为1cm/1.2cm/1.4cm/1.6cm/1.8cm/2.0cm/2.2cm/2.4cm/2.6cm/2.8cm/3cm,外径比内径多5mm。③其他血管系列根据需要加工特殊口径。每只环上有均匀分布的数个小孔,以便精确吻合。以下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个(肝脏移植过程中肝动脉对端吻合术)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使用(规格为内径4mm、材料为钕铁硼永磁体)磁环①用血管夹阻断血流,用肝素冲洗盐水冲洗血管断端8;②测量血管内径,选择相应口径的一对磁环,其内径d(见切面图2)与血管内径相同;③将血管断端8穿过磁环,外翻90°或180°并按照正常解剖位置固定6根牵引线7;另一侧血管断端同样如此操作;④将牵引线7按解剖位置摆正,用手术钳夹持一对磁环并对合;⑤松开血管夹恢复血流;⑥将无损伤血管吻合针穿过磁环上的开放槽2和通孔3采用连续缝合5或者间断缝合6的方式,在缝合血管后壁时只要将血管壁沿纵轴轻度旋转既可,因为有固定的吻合孔只需按固定的吻合孔缝和即可;⑦吻合完毕后将两个磁环用手术钳分离,并且沿预设的“Z”字形拆卸缝4拆卸并取出,既可完成吻合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显著进步在于使用辅助磁环进行吻合手术后,可很容易的取出磁环,不会在人体中留下一个或更多的异物,克服了现有外科吻合技术中在进行吻合手术后其吻合器械只能留在人体内的不足。而且对吻合口附近的血管内膜有保护作用,有利于吻合血管愈合。本专利技术结合机械吻合精确迅速和手工吻合细致可靠的优点,简便易行,具有以下突出特点a、可应用于各种口径的血管吻合,也可用于胆道吻合;b、在迅速开放血供以后,将血管或者胆管固定在一个稳定的位置,按照预制的吻合孔精确吻合,如果发现扭曲可以调节;c、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对于年轻医生吻合技术的掌握或者基层医院的血管吻合技术的普及有很大帮助。d、在吻合时边距针距均匀一致,缝合后的血管口径与其他处一致或略膨大,达到了机械吻合的效果,又避免了机械吻合破坏血管收缩与扩张功能的调节;e、既可连续缝合又可间断缝合明显缩短了阻断血管的时间,减少了阻断血流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f、在器官移植的时候可以迅速恢复血供,明显缩短了缺血时间,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且吻合精确,可以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质量。g、对于战场或者创伤血管损伤的暂时急救有一定意义。权利要求1.一种外科吻合辅助磁环,包括一圆筒形,其特征在于在磁环筒体(1)的外圆周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开放槽(2),该若干个开放槽(2)与设置在磁环筒体壁上的若干个圆形通孔(3)相通;在磁环筒体(1)端面直径方向的筒体壁上设置有两条沿轴向方向的拆卸缝(4),该拆卸缝(4)将磁环筒体(1)分为方便拆卸的两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吻合辅助磁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磁环筒体(1)上连通有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科吻合辅助磁环,包括一圆筒形,其特征在于在磁环筒体(1)的外圆周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开放槽(2),该若干个开放槽(2)与设置在磁环筒体壁上的若干个圆形通孔(3)相通;在磁环筒体(1)端面直径方向的筒体壁上设置有两条沿轴向方向的拆卸缝(4),该拆卸缝(4)将磁环筒体(1)分为方便拆卸的两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源吕毅刘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