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释锌肥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70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释锌肥及制备方法,该控释锌肥由质量比为10%~13%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锌肥、16%~20%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锌肥、65%~70%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锌肥均匀混合而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材料的强吸水性和渗透性,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材料的中等强度吸水性和渗透性,和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材料的弱吸水性和渗透性。根据三种包膜材料的不同的释放规律,对不同包膜肥料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控释锌肥,既能将锌肥的缓释期延长到50天左右,又能做到分段式释放。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控释锌肥可将锌肥的水稻利用率提高超40%,对水稻糙米的降镉率提升超20个百分点。超20个百分点。超20个百分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释锌肥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尤其是轻中度镉超标稻田安全 生产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关于镉污染土壤治理与安全利用的研究有很多,包括镉低积累品种选 育、钝化剂研制与应用、种植制度调整与农艺技术等。镉低积累品种往往难以 同时兼顾产量和品质,实际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不多见;钝化剂研制较多,包括 石灰、有机肥、生物炭、海泡石、羟基磷灰石等,其主要通过提高土壤pH、改 变镉的形态、降低土壤中有效镉含量,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但 大多数成本较高,且长期施用易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不利的影响,如长期施用 石灰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肥力降低影响作物产量。农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易 行,通过田间水分调控和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料也能达到较好的降镉效果。由 于在相同转运蛋白OsIRT1、OsHMA2/3、OsZIP1/7的作用下被水稻根系吸收转 运,土壤中锌和镉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Ma等,2021)。因此,施用锌肥 在的在抑制水稻富集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锌肥的施用方式较为粗 放,主要为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施用形态主要为速溶性肥料硫酸锌(ZnSO4)。 然而,在土壤水分运动、胶体吸附、微生物吸收等作用下,施入土壤的锌活性 将不断降低(徐明岗等,2008),同时叶面肥易受天气因素、水稻叶表蜡质层等 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利用方式下锌肥利用率低,降镉效果较差(10%

28%)(韩 潇潇等,2019)。增加锌肥施用量可以提高降镉效率,但增加成本的同时易引发 锌环境风险(吴佳等,2017)。
[0003][0004]传统农业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常选择施用溶 解速率较慢的肥料、或利用有机高分子和无机矿物材料包膜的方式来提高肥料 肥料缓释性能和利用效率(胡育化等,2017;Huang等,2021)。但当前的缓释 肥通常缓释期较短,一般10天之内完全释放(白甜等,2015),之后在土壤老 化作用下逐渐失活;另外,当前缓释肥多集中在某一时间段释放,对其他时期 植物吸收利用的影响较小,故当前方法对锌肥的利用率和降镉效率提升较弱。
[0005]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克服锌肥快速、集中释放的弊端,延长微肥缓释时间, 实现分段释放的控释锌肥,以提高水稻对锌肥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对糙米的 将镉效率,同时减少因大量施用锌肥造成的生态环境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 控释锌肥及制备方法,通过利用多种包膜材料不同的吸水性和渗透性,通过优 化组合对锌肥进行包膜,使锌肥在环境中缓慢释放,并控制其阶段释放比例, 以此提高锌肥的生物利用率和降镉效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 的控释锌肥,所述控释锌肥肥芯为粒径3~5mm的七水合硫酸锌圆颗粒,10%~13% 由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16%~21%由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65%~70% 由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
[0008]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 释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将10%明胶溶液和10%聚乙烯醇溶液以1:4比例在一定条件下混合, 并按5%的质量比加入甘油,制得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衣材料,以肥芯包衣质量 比1:1的比例和一定包膜参数制备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锌肥;
[0010]S2、将戊二醛和壳聚糖分别溶于1%醋酸溶液制备0.2%戊二醛和2.5%壳聚 糖,将戊二醛以体积比1:4逐滴滴加到不断搅拌的壳聚糖溶液,制得壳聚糖戊二 醛交联复合物包衣材料,以肥芯包衣质量比3:1的比例和一定包膜参数制备壳聚 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锌肥;
[0011]S3、采用原位熔融法制备水基聚丙烯酸酯乳液,以肥芯包衣质量比5:3的比 例和一定包膜参数制备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锌肥。
[0012]S4、将上述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锌肥以质量比10%~13%、壳聚糖戊二醛 交联复合物包膜锌肥以质量比16%~20%、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锌肥以质量比 65%~70%混合均匀,得到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释锌肥。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明胶和聚乙烯醇混合条件为:40~45℃水浴温度下 搅拌30~45分钟,静置6

12小时脱泡。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包膜参数为:采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膜设备,蠕动 泵转速0.5~0.7转/min,物料仓室温20~25℃,喷嘴压力0.3~0.4MPa。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搅拌条件为:搅拌速度为1200~1500转/min,搅拌 时间为4~6小时。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包膜参数为:采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膜设备,蠕动 泵转速0.3~0.5转/min,物料仓室温20~25℃,喷嘴压力0.3~0.4MPa。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水基聚丙烯酸酯的制备条件为:搅拌速度为400~500 转/min,搅拌温度为75~85℃。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包膜参数为:采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膜设备,蠕动 泵转速1.3~1.5转/min,物料仓室温20~25℃,喷嘴压力0.3~0.4MPa。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释锌肥的缓释期远高于当前常见的缓释肥,克服了因缓释期 短造成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该控释锌肥可以做到分段释放,克服了缓 释肥集中释放的弊端,进一步提高了微肥的利用效率,并强化了对水稻糙米的 降镉效率。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材料的强吸水 性和渗透性,主要在早期释放,利用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材料的中等 强度吸水性和渗透性,主要在中期释放,利用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材料的弱吸 水性和渗透性,主要在后期释放。根据三种包膜材料的释放规律,对不同包膜 肥料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释锌肥,既能将锌肥的缓释期 延长到50天左右,又能做到分段式释放,前10天释放8%~12%,10~20天释放 20%~23%,20~30天释放28%~31%,30~40天释放16%
~20%,之后释放剩余的 15~18%(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释锌肥可将锌肥的水稻利用率提高超40%,对 水稻糙米的降镉率提升超20个百分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步骤流程示意图;
[0022]图2为三种包膜材料单独和优化组合包膜后锌肥的动态释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释锌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释锌肥肥芯为粒径3~5mm的七水合硫酸锌圆颗粒,10%~13%由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16%~21%由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65%~70%由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释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10%明胶溶液和10%聚乙烯醇溶液以1:4比例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并按5%的质量比加入甘油,制得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衣材料,以肥芯包衣质量比1:1的比例和一定包膜参数制备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锌肥;S2、将戊二醛和壳聚糖分别溶于1%醋酸溶液制备0.2%戊二醛和2.5%壳聚糖,将戊二醛以体积比1:4逐滴滴加到不断搅拌的壳聚糖溶液,制得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衣材料,以肥芯包衣质量比3:1的比例和一定包膜参数制备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锌肥;S3、采用原位熔融法制备水基聚丙烯酸酯乳液,以肥芯包衣质量比5:3的比例和一定包膜参数制备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锌肥。S4、将上述明胶联合聚乙烯醇包膜锌肥以质量比10%~13%、壳聚糖戊二醛交联复合物包膜锌肥以质量比16%~20%、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锌肥以质量比65%~70%混合均匀,得到一种强化水稻糙米富锌降镉的控释锌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释锌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明胶和聚乙烯醇混合条件为,40~45℃水浴温度下搅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柯依黄高翔张臻贺信任雯靖丁欣雅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