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665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真空隔热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由若干叠层组成,每个所述叠层内间隔开设有真空微腔,且相邻所述叠层上的所述真空微腔呈交叉错开布置,所述叠层的材料为柔性聚碳酸酯,相邻所述叠层之间一体成型或粘接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柔性真空玻璃具有成本低,便于批量化生产,隔热性能优异,卷状包装,运输方便;柔性真空玻璃结构表面温度均匀性好。传统的真空玻璃封边的铟合金导热系数较高,玻璃边缘的温度远高于中心的温度。新型柔性真空玻璃的支撑结构与真空微腔逐层交叉分布,玻璃表面各点温差很小,温度均匀性更好。温度均匀性更好。温度均匀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隔热玻璃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绝热玻璃(Vacuum Isolation Glazing,VIG)是绿色节能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低碳科技与经济的重要保障。相比于普通玻璃和中空玻璃,VIG具有传热系数低、隔声性能好、防结霜性能好、阻热性能不受放置角度影响、寿命长、抗风压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
[0003]传统真空玻璃采用铟合金焊料封边,两面均为LOW

E玻璃,成本较高,玻璃由于金属封边的影响,严重降低了小尺寸真空玻璃整体的隔热性能,现有VIG结构的固有缺陷,导致边缘效应漏热、刚性结构的环境适应性差、铟材密封成本过高等问题,使得其尚未在建筑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如何提高VIG的绝热效果,设计制作新型柔性VIG结构是实现绿色低碳建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由若干叠层组成,每个所述叠层内间隔开设有真空微腔,且相邻所述叠层上的所述真空微腔呈交叉错开布置。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叠层的材料为柔性聚碳酸酯。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所述叠层之间一体成型或粘接贴合。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微腔通过软光刻技术开设于所述柔性聚碳酸酯材料上。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单层所述真空微腔内压力为0.05

0.15Pa。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叠层的单层厚度为60

100μm。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在安装时贴附于Low

e玻璃内表面。
[001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柔性真空玻璃存在以下优点:
[0014]1)成本低,便于批量化生产。传统真空玻璃采用铟合金焊料封边,两面均为LOW

E玻璃,成本较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柔性真空玻璃,主体材料为聚碳酸酯材料(PC),采用技术成熟的软光刻技术,便于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其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仅为传统真空玻璃的1/3左右;
[0015]2)隔热性能优异。传统真空玻璃由于金属封边的影响,严重降低了小尺寸真空玻璃整体的隔热性能,例如,在50cm*50cm尺寸下,其传热系数达到了1.32W/(m2*K),而同等尺寸下,新型柔性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为0.65W/(m2*K),仅为传统真空玻璃的一半,而且尺寸
越小,新型柔性真空玻璃的优势越明显;
[0016]3)安装方法简便易行。柔性真空玻璃成品为卷状包装,运输方便,安装时,直接将其铺展贴附至原有玻璃表面即可,不需要大规模的拆装与运输过程,对已有建筑物的改造维修成本更低;
[0017]4)环境适应性好。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内无明显的中心、边缘结构,隔热效果也没有边缘效应,其对不同尺寸、形状、弯曲度的安装环境均能很好适应;
[0018]5)表面温度均匀性好。传统的真空玻璃封边的铟合金导热系数较高,玻璃边缘的温度远高于中心的温度。新型柔性真空玻璃的支撑结构与真空微腔逐层交叉分布,玻璃表面各点温差很小,温度均匀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安装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Low

e玻璃;2、叠层;3、真空微腔;4、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2所示,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由若干叠层2组成,每个叠层2内间隔开设有真空微腔3,且相邻叠层2上的真空微腔3呈交叉错开布置。
[0025]具体的,叠层2的材料为柔性聚碳酸酯。
[0026]具体的,相邻叠层2之间一体成型或粘接贴合。
[0027]具体的,真空微腔3通过软光刻技术开设于柔性聚碳酸酯材料上,便于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其单位面积的生产成本仅为传统真空玻璃的1/3左右。
[0028]具体的,单层真空微腔3内压力为0.05

0.15Pa。
[0029]具体的,叠层2的单层厚度为60

100μm。
[0030]具体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在安装时贴附于Low

e玻璃1内表面。
[0031]该柔性真空玻璃安装方法简便易行,如图1所示,柔性真空玻璃成品为卷状包装,运输方便,安装时,直接将其铺展贴附至原有玻璃表面即可,不需要大规模的拆装与运输过程,对已有建筑物的改造维修成本更低。
[003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其主要部件为交叉叠层结构的真空微腔,其单层厚度仅为0.1mm,真空微腔内压力为0.1Pa,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总厚度约1mm,材料为聚碳酸酯(PC),可以实现柔性弯曲,并直接贴附于原有玻璃内表面。
[0033]根据稀薄气体动力学基本理论,真空条件下的传热系数与真空夹层厚度无关,但支撑结构的漏热量与厚度呈线性负相关。因此,通过交叉叠层结构,增加支撑结构的传热路径与热阻,即便减小真空夹层厚度,也可以增强VIG的隔热效果,并减薄VIG厚度,同时实现真空隔热与柔性弯曲。
[00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若干叠层(2)组成,每个所述叠层(2)内间隔开设有真空微腔(3),且相邻所述叠层(2)上的所述真空微腔(3)呈交叉错开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2)的材料为柔性聚碳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叠层(2)之间一体成型或粘接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交叉叠层真空微腔的柔性真空玻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微腔(3)通过软光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黄瑞毅宋辰辰杜雪峰王旭迪毕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