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71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换热保温涤塔夫,涉及涤纶纺织面料技术,旨在解决目前的涤塔夫往往由于其过于轻薄,从而导致其保暖效果欠佳,然而只是单纯的增加涤塔夫的厚度,并不能够使其保暖效果大幅度上升,其需要增加较厚的厚度方可进行保暖,从而使得涤塔夫较为厚重不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层、中间层以及表层,所述表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绒毛,所述中间层上开设有若干供绒毛贯穿的通孔,所述中间层朝向表层的一侧涂覆有银涂层,所述中间层与表层固定连接,所述底层固定连接在中间层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异形涤纶纤维和异形粘胶纤维来令涤塔夫中间较为蓬松,拥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并且较为轻便。并且较为轻便。并且较为轻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换热保温涤塔夫


[0001]本技术涉及涤纶纺织面料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换热保温涤塔夫。

技术介绍

[0002]塔夫绸,指的是用优质桑蚕丝经过脱胶的熟丝以平纹组织织成的绢类丝织物。其名称来源于英文taffeta一词,含有平纹丝织物之意。
[0003]目前的涤塔夫往往由于其过于轻薄,从而导致其保暖效果欠佳,然而只是单纯的增加涤塔夫的厚度,并不能够使其保暖效果大幅度上升,其需要增加较厚的厚度方可进行保暖,从而使得涤塔夫较为厚重不便。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换热保温涤塔夫,能够通过异形涤纶纤维和异形粘胶纤维来令涤塔夫中间较为蓬松,拥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并且较为轻便。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包括底层、中间层以及表层,所述表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绒毛,所述中间层上开设有若干供绒毛贯穿的通孔,所述中间层朝向表层的一侧涂覆有银涂层,所述中间层与表层固定连接,所述底层固定连接在中间层的底面。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绒毛,从而使得其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而通过设置银涂层,不仅令本涤塔夫具有抗菌抑菌的效果,还能够对人体的热量起到隔绝反射的效果,使得人们在使用涤塔夫的时候较为容易感到温暖,并且当涤塔夫遇到外界热量的时候,热量可以通过表层、绒毛以及中间层、底层的顺序进行传导,避免银涂层的设置使得外界温暖的情况下,本涤塔夫内侧升温较慢。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通过表纱梭织而成,所述表纱包括芯线一、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位于保护层外侧的起绒层一以及螺旋缠绕在起绒层一外侧的固定纱一,且所述固定纱一的捻度为3

5捻/cm。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一包括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一,所述保护层包括若干同向螺旋缠绕在芯线一外侧的若干尼龙纤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涤纶纤维一和氨纶纤维一,从而使得表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发生形变以后,表纱能够尽快恢复原状,而尼龙纤维则是具有较好的耐磨效果,能够对芯线一进行保护。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起绒层一包括若干并线于保护层外侧的异形涤纶纤维,且所述异形涤纶纤维的截面呈梅花状,所述固定纱一包括相互加捻的锦纶纤维和银纤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形涤纶纤维较为蓬松,使得起绒层一在进行起绒以后,
形成蓬松保暖的绒毛,同时锦纶纤维和银纤维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并且令表层在摩擦以后不会发生静电问题。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层通过若干中间纱梭织而成,且所述中间纱包括芯线二以及螺旋交织于其外侧的两根羊绒纤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羊绒纤维的设置,使得中间层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二通过氨纶纤维二、涤纶纤维二以及甲壳素纤维一假捻而成。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氨纶纤维二、涤纶纤维二使得中间层具有较好的弹性,而甲壳素纤维一的设置使得中间层即便在中间也不会轻易滋生细菌。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层通过若干底纱梭织而成,所述底纱包括芯线三、位于其外侧的起绒层二以及缠绕在最外侧的固定纱二。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三通过氨纶纤维三、涤纶纤维三以及甲壳素纤维二假捻而成,所述起绒层二包括若干并线于芯线三外侧的异形粘胶纤维,所述异形粘胶纤维的截面呈梅花状,所述固定纱二通过若干莫代尔纤维加捻而成。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通过设置绒毛,从而使得其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而通过设置银涂层,不仅令本涤塔夫具有抗菌抑菌的效果,还能够对人体的热量起到隔绝反射的效果,使得人们在使用涤塔夫的时候较为容易感到温暖,并且当涤塔夫遇到外界热量的时候,热量可以通过表层、绒毛以及中间层、底层的顺序进行传导,避免银涂层的设置使得外界温暖的情况下,本涤塔夫内侧升温较慢。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表纱的切片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中间纱的切片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底纱的切片图。
[0026]图中:1、表层;2、绒毛;3、中间层;4、银涂层;5、底层;6、通孔;7、芯线一;8、氨纶纤维一;9、涤纶纤维一;10、保护层;11、尼龙纤维;12、起绒层一;13、异形涤纶纤维;14、固定纱一;15、锦纶纤维;16、银纤维;17、芯线二;18、氨纶纤维二;19、涤纶纤维二;20、甲壳素纤维一;21、羊绒纤维;22、芯线三;23、氨纶纤维三;24、涤纶纤维三;25、甲壳素纤维二;26、起绒层二;27、异形粘胶纤维;28、固定纱二;29、莫代尔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
[0029]该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包括底层5、中间层3以及表层1。
[0030]如图1和2所示,表层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绒毛2,中间层3上开设有若干供绒毛2贯穿的通孔6,中间层3朝向表层1的一侧涂覆有银涂层4,中间层3与表层1固定连接,底层5
固定连接在中间层3的底面。
[0031]银涂层4不仅可以起到抗菌抑菌的效果,还能够令本涤塔夫能够对人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反射,使得本涤塔夫的蓄热效果进一步增强。
[0032]如图3所示,表层1通过表纱梭织而成,表纱包括芯线一7、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10、位于保护层10外侧的起绒层一12以及螺旋缠绕在起绒层一12外侧的固定纱一14,且固定纱一14的捻度为3

5捻/cm,芯线一7包括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一9和氨纶纤维一8,保护层10包括若干同向螺旋缠绕在芯线一7外侧的若干尼龙纤维11,起绒层一12包括若干并线于保护层10外侧的异形涤纶纤维13,且异形涤纶纤维13的截面呈梅花状,固定纱一14包括相互加捻的锦纶纤维15和银纤维16。
[0033]当人们要得到表层1的时候,只需要将表纱通过喷水织机进行平纹喷织即可,而表纱只需要通过加捻机来对涤纶纤维一9和氨纶纤维一8进行加捻即可得到芯线一7,而后将若干尼龙纤维11通过走锭纺机同向螺旋缠绕在外侧形成保护层10,并且通过并线机,将若干异形涤纶纤维13并线于保护层10外侧,并且在通过假捻倍捻机假捻后得到起绒层一12,最后将通过加捻机加捻的锦纶纤维15和银纤维16形成的固定纱一14,通过走锭纺机缠绕在最外侧,芯线一7通过涤纶纤维一9和氨纶纤维一8,具有较好的弹性,不易被拉断,能够及时回复原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5)、中间层(3)以及表层(1),所述表层(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绒毛(2),所述中间层(3)上开设有若干供绒毛(2)贯穿的通孔(6),所述中间层(3)朝向表层(1)的一侧涂覆有银涂层(4),所述中间层(3)与表层(1)固定连接,所述底层(5)固定连接在中间层(3)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通过表纱梭织而成,所述表纱包括芯线一(7)、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10)、位于保护层(10)外侧的起绒层一(12)以及螺旋缠绕在起绒层一(12)外侧的固定纱一(14),且所述固定纱一(14)的捻度为3

5捻/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一(7)包括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一(9)和氨纶纤维一(8),所述保护层(10)包括若干同向螺旋缠绕在芯线一(7)外侧的若干尼龙纤维(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换热保温涤塔夫,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绒层一(12)包括若干并线于保护层(10)外侧的异形涤纶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芳雯婷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