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防水涤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832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压防水涤纶织物,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面料抗压形变性能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的两层抗拉层,抗拉层为经二重组织,经二重组织通过表经纱、里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两层抗拉层的纬纱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锦纶纤维和氨纶纤维,利用这两者具有的抗拉强度高和弹性复位性能好的特点来提高面料整体的抗压形变性能。点来提高面料整体的抗压形变性能。点来提高面料整体的抗压形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压防水涤纶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压防水涤纶织物。

技术介绍

[0002]织物是由细小柔长物通过交叉,绕结,连接构成的平软片状物。
[0003]织物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包括各类家纺、服饰等许多方面都可以见到织物的身影,虽然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织物具有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完善,但织物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便是传统的沙发布料不具备很好的抗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发变形的程度越来越大,进而会影响到沙发布的正常使用,因而设置一种具有稳定抗压形变性能的织物结构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压防水涤纶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面料整体抗压形变性能的目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压防水涤纶织物,包括相互固定的两层抗拉层,所述抗拉层为经二重组织,所述经二重组织通过表经纱、里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两层所述抗拉层的纬纱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通过靠近外侧的抗拉层的表经纱和里经纱与靠近内侧的抗拉层的纬纱共同作用实现对面料整体纵向拉伸强度的增强,同时利用靠近内侧的抗拉层的表经纱和里经纱与靠近外侧的抗拉层的纬纱共同作用实现对面料整体横向拉伸强度的增强,使得面料整体的抗拉强度更加稳定。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层所述抗拉层靠近里经纱一侧的端面相互贴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确保表经纱长浮线所在的面可以朝向面料的外侧,实现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增强。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二重组织包括表组织和里组织,所述表组织为3/1

,所述里组织为2/2

,所述表经纱和里经纱的排列比为1:1,所述表组织的表经纱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表组织的纬纱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表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所述里组织的里经纱的组织点为浮,所述里组织的纬纱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里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所述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浮和浮沉沉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稳定的经二重结构,使得表经纱、里经纱和纬纱可以稳定实现对面料整体横向和纵向抗拉强度的增强,提高面料整体的抗拉强度。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拉层相互贴合的面设置为绒毛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绒毛面内错综复杂的绒毛实现对流至该处水分的阻
隔,避免水分渗透面料,提高面料整体的防水性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经纱和里经纱均设置为抗拉纱线,所述抗拉纱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抗拉纱芯、抗拉内包覆纱、弹性层和抗拉外包覆纱,所述抗拉纱芯由锦纶纤维、氨纶纤维和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拉内包覆纱由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弹性层由周向分布的氨纶纤维组成,所述抗拉外包覆纱由涤纶超细纤维加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锦纶纤维和苎麻纤维具有的抗拉强度好的特点来提高抗拉纱线整体的抗拉强度,利用氨纶纤维具有的弹性好的特点来提高抗拉纱芯以及抗拉纱线整体的弹性形变性能,利用涤纶纤维具有的弹性和抗拉强度好的特点来提高抗拉内包覆纱具有的弹性和抗拉强度,利用氨纶纤维具有的弹性来加强弹性层以及抗拉纱线整体的弹性复位性能,利用超细涤纶纤维具有的吸湿以及拉毛效果好的特点来进一步加强抗拉纱线的性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纬纱设置有抑菌纱线,所述抑菌纱线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抑菌纱芯、抑菌内包覆纱和抑菌外包覆纱,所述抑菌纱芯由锦纶铜离子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抑菌内包覆纱由甲壳素纤维和竹炭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抑菌外包覆纱由苎麻纤维和棉纤维加捻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抑菌纱线具有的抑菌性能来提高面料整体的抑菌性能,利用锦纶铜离子异形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炭纤维和苎麻纤维具有的抑菌性好的特点来加强面料整体的抑菌性能。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该设置通过靠近外侧的抗拉层的表经纱和里经纱与靠近内侧的抗拉层的纬纱共同作用实现对面料整体纵向拉伸强度的增强,同时利用靠近内侧的抗拉层的表经纱和里经纱与靠近外侧的抗拉层的纬纱共同作用实现对面料整体横向拉伸强度的增强,使得面料整体的抗拉强度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表组织的组织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里组织的组织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抗拉层的组织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抗拉纱线的切片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中抑菌纱线的切片图。
[0026]图中:1、抗拉层;2、抗拉纱线;3、抗拉纱芯;4、抗拉内包覆纱;5、弹性层;6、抗拉外包覆纱;7、锦纶纤维;8、氨纶纤维;9、苎麻纤维;10、涤纶纤维;11、涤纶超细纤维;12、抑菌纱线;13、抑菌纱芯;14、抑菌内包覆纱;15、抑菌外包覆纱;16、锦纶铜离子纤维;17、甲壳素纤维;18、竹炭纤维;19、棉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8]该抗压防水涤纶织物,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通过纱线缝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的
两层抗拉层1,抗拉层1为经二重组织,经二重组织通过表经纱、里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两层抗拉层1的纬纱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该设置可以通过抗拉层1靠近外层的表经纱、里经纱与靠近内侧的抗拉层1的纬纱的共同作用实现对面料整体纵向拉伸强度的增强,同时利用靠近内侧的抗拉层1的表经纱和里经纱与靠近外侧的抗拉层1的纬纱共同实现对面料整体横向拉伸强度的增强,使得面料整体的抗拉强度更加稳定。
[0029]如图1所示,两层抗拉层1靠近里经纱一侧的端面相互贴合,该设置使得表经纱长浮线所在的面朝向面料的外侧,实现对面料整体结构稳定性能的增强,抗拉层1相互贴合的端面通过拉毛机的拉毛处理生成有绒毛面,设置的绒毛面一方面使得面料整体更加柔软,另一方面利用绒毛面内错综复杂的绒毛可以实现对流至该处水的吸收和阻隔作用,进而增强面料整体的防水性能。
[0030]如图1

图4所示,经二重组织包括表组织和里组织,表组织为3/1

,里组织为2/2

,表经纱和里经纱的排列比为1:1,表组织的表经纱的经组织点为浮,表组织的纬纱的纬组织点为沉,表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里组织的里经纱的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压防水涤纶织物,包括相互固定的两层抗拉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层(1)为经二重组织,所述经二重组织通过表经纱、里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两层所述抗拉层(1)的纬纱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防水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抗拉层(1)靠近里经纱一侧的端面相互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防水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二重组织包括表组织和里组织,所述表组织为3/1

,所述里组织为2/2

,所述表经纱和里经纱的排列比为1:1,所述表组织的表经纱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表组织的纬纱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表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所述里组织的里经纱的组织点为浮,所述里组织的纬纱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里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沉沉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所述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浮和浮沉沉浮。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美之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