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传感器及井下超前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658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6
本申请提出一种位置传感器及井下超前支护装置,其中,位置传感器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设置在壳体内,RFID读写器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延伸到壳体外;多个RFID标签;编码器,编码器设置在壳体内,编码器包括:编码器电路板及输入轴,编码器电路板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输入轴延伸到壳体外,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便于利用支架单元的位置校正检测的搬运设备行程,从而消除积累误差,实现搬运设备的精准行走,进而保证了自动化支护的安全性、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置传感器及井下超前支护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超前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位置传感器及井下超前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导致大量条件复杂巷道出现,同时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例如,搬运设备依次搬运多个支架单元,以实现自动支护,其中,搬运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性能指标包括安全性、停车精度、平稳性等,对各项性能的控制实际上是速度的控制,从而使运行性能达到要求,而位置检测就是速度控制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位置传感器及井下超前支护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一种位置传感器,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延伸到所述壳体外;多个RFID标签,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识别所述RFID标签;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电路板及输入轴,所述编码器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输入轴延伸到所述壳体外,所述编码器电路板的输入端检测所述输入轴。
[0006]所述位置传感器还包括:防护筒,所述防护筒上设置有第一孔口及第二孔口,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防护筒内,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孔口内,所述输入轴由所述第二孔口延伸到所述防护筒外;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输入轴的周向分布在所述防护筒与所述壳体之间;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护筒固定连接,所述减震件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抵接。
[0007]所述位置传感器还包括:环板,所述环板固定套装在所述防护筒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所述环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8]所述减震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护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抵接;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护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阻尼件上。
[0009]所述减震件包括: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护筒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片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抵接。
[0010]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的一种井下超前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支架单元,多个所述支架单元依次设置在巷道内;搬运设备,所述搬运设备用于依次搬运多个所述支架单元,所述搬运设备包括:牵引部,所述牵引部包括:输出轴;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
位置传感器,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牵引部上,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入轴的中心轴与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重合,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支架单元上。
[0011]所述牵引部包括:牵引电机;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牵引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上设置有所述输出轴,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速机上。
[0012]所述减速机上设置有开口,所述位置传感器的环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速机上,且所述位置传感器的防护筒穿过所述开口后位于所述减速机内。
[0013]所述支护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牵引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通过RFID读写器与多个RFID标签的配合,实现对多个支架单元位置的检测,通过编码器的编码器电路板与输入轴的配合,实现对搬运设备行程的检测,由此便于利用支架单元的位置校正检测的搬运设备行程,从而消除积累误差,实现搬运设备的精准行走,进而保证了自动化支护的安全性、稳定性。
[0015]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井下超前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井下超前支护装置的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0019]如图所示:1、壳体,2、主控电路板,3、RFID读写器,4、RFID标签,5、编码器电路板,6、输入轴,7、防护筒,8、连接板,9、减震件,10、环板,11、减速机,12、输出轴,1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相反,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21]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位置传感器,包括壳体1、主控电路板2、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读写器3、多个RFID标签4及编码器,主控电路板2设置在壳体1内,主控电路板2包括: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RFID读写器3设置在壳体1内,RFID读写器3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2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RFID读写器3的输入端延伸到壳体1外,RFID读写器3的输入端识别RFID标签4,编码器设置在壳体1内,编码器包括:编码器电路板5及输入轴6,编码器电路板5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板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输入轴6与壳体1转动连接,且输入轴6延伸到壳体1外,编码器电路板5的输入端检测输入轴6。
[002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RFID读写器3与多个RFID标签4的配合,实现对多个固定位置
的检测,通过编码器的编码器电路板5与输入轴6的配合,实现对行程的检测,由此便于利用固定位置校正检测的行程,从而消除积累误差,提高整体的位置检测精度,进而保证了自动化支护的安全性、稳定性。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电路板2还包括输出端,输出端用于连接外部控制器、主机等控制装置。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为内置空腔的圆柱体结构,主控电路板2、RFID读写器3及编码器电路板5均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空腔内,输入轴6位于壳体1的一端,RFID读写器3的输入端位于壳体1的另一端。
[0025]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还包括防护筒7、多个连接板8及减震件9,防护筒7上设置有第一孔口及第二孔口,壳体1设置在防护筒7内,RFID读写器3的输入端位于第一孔口内,输入轴6由第二孔口延伸到防护筒7外,多个连接板8沿输入轴6的周向分布在防护筒7与壳体1之间,减震件9分别与连接板8及防护筒7固定连接,减震件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延伸到所述壳体外;多个RFID标签,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识别所述RFID标签;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编码器包括:编码器电路板及输入轴,所述编码器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输入轴延伸到所述壳体外,所述编码器电路板的输入端检测所述输入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还包括:防护筒,所述防护筒上设置有第一孔口及第二孔口,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防护筒内,所述RFID读写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孔口内,所述输入轴由所述第二孔口延伸到所述防护筒外;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输入轴的周向分布在所述防护筒与所述壳体之间;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护筒固定连接,所述减震件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还包括:环板,所述环板固定套装在所述防护筒远离所述输入轴的一端,所述环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及所述防护筒固定连接,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哲张金虎李宣东葛伦贵杜尚宇张帅马英任怀伟段金红路兴义赵叔吉李世军殷磊蔡昌伟汪义龙孙晓虎张倍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华能煤业有限公司陕西矿业分公司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能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