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及矿石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881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石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及矿石运输系统,包括铁路矿车卸车线、铁路矿车、受料缓冲矿仓及输送胶带机,铁路矿车设置在铁路矿车卸车线上,受料缓冲矿仓设置在铁路矿车卸车线的一侧,受料缓冲矿仓内设置转载漏斗、板式给矿机及破碎机,铁路矿车上的矿石通过转载漏斗运送到板式给矿机,板式给矿机连接破碎机的入口,破碎机出口连接所述输送胶带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铁路运输接力转化到皮带机运输,克服了铁路爬坡能力的限制。本系统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和皮带机运输的双重优势,转载系统布置简单,破碎转运系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立体布置,不占用地表空间,节约占地。节约占地。节约占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及矿石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矿石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及矿石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矿山运输按运输设备划分有:有轨运输如矿井机车运输、钢丝绳运输;无轨运输如矿用输送机运输、水力运输和架空索道运输。矿石地下运输指回采工作面到出矿天井或采区矿仓之间的运输,矿石在阶段运输巷道装车并组成铁路列车,由铁路列车牵引送到出矿天井,或由输送机运输。
[0003]然而因为铁路爬坡能力受限,当地形坡度太陡时,铁路不能发挥其作用。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及矿石运输系统,其将铁路运输接力转化到皮带机运输,克服了铁路爬坡能力的限制。本系统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和皮带机运输的双重优势,转载系统布置简单,破碎转运系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立体布置,不占用地表空间,节约占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包括铁路矿车卸车线、铁路矿车、受料缓冲矿仓及输送胶带机,所述铁路矿车设置在所述铁路矿车卸车线上,所述受料缓冲矿仓设置在铁路矿车卸车线的一侧,所述受料缓冲矿仓内设置转载漏斗、板式给矿机及破碎机,所述铁路矿车上的矿石通过所述转载漏斗运送到板式给矿机,所述板式给矿机连接所述破碎机的入口,所述破碎机出口连接所述输送胶带机。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将铁路运输与皮带运输结合,克服了铁路爬坡能力的限制。并且在运输的同时通过破碎机对矿石进行破碎,极大的增加了该系统的便携性。
[0009]优选地,所述输送胶带机位于所述破碎机出口的下方。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将输送胶带机即皮带机设置在破碎机的下方,这样经过破碎机破碎后的矿石可以直接无动力的运送到输送胶带机。
[0011]优选地,在所述破碎机的上方还设置有检修吊车。
[00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在破碎机的上方设置检修吊车,通过检修吊车可以随时对破碎机进行维护检修,最大程度的保证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不用大规模停机而影响生产效率。
[0013]优选地,所述铁路矿车卸车线与所述输送胶带机平行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铁路矿车卸车线与所述输送胶带机垂直设置。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铁路矿车卸车线与输送胶带机可以
是平行设置,也可以是垂直设置,还可以是任一角度的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根据矿场的地形地理环境进行自由选择。
[0016]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矿车包括若干矿车车厢,所述矿车车厢前后相连。
[0017]优选地,所述矿车车厢为可翻转车厢,所述矿车车厢的翻转方向为朝向所述受料缓冲矿仓的方向。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9]一种矿石运输系统,包含如前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及矿石运输系统,有益效果在于其将铁路运输接力转化到皮带机运输,克服了铁路爬坡能力的限制。本系统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和皮带机运输的双重优势,转载系统布置简单,破碎转运系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立体布置,不占用地表空间,节约占地。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的主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的俯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的主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的侧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出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的俯视图;
[0029]图中示意如下:
[0030]1、铁路矿车;2、输送胶带机;3、检修吊车;4、破碎机;5、板式给矿机;6、受料缓冲矿仓;7、转载漏斗;8、铁路矿车卸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矿山运输按运输设备划分有:有轨运输如矿井机车运输、钢丝绳运输;无轨运输如矿用输送机运输、水力运输和架空索道运输。矿石地下运输指回采工作面到出矿天井或采
区矿仓之间的运输,矿石在阶段运输巷道装车并组成铁路列车,由铁路列车牵引送到出矿天井,或由输送机运输。然而因为铁路爬坡能力受限,当地形坡度太陡时,铁路不能发挥其作用。
[003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该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0034]如图1

3所示,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包括铁路矿车卸车线8、铁路矿车1、受料缓冲矿仓6及输送胶带机2,所述铁路矿车1设置在所述铁路矿车卸车线8上,所述受料缓冲矿仓6设置在铁路矿车卸车线8的一侧,所述受料缓冲矿仓6内设置转载漏斗7、板式给矿机5及破碎机4,所述铁路矿车1上的矿石通过所述转载漏斗7运送到板式给矿机5,所述板式给矿机5连接所述破碎机4的入口,所述破碎机4出口连接所述输送胶带机2。本技术提供将铁路运输与皮带运输结合,克服了铁路爬坡能力的限制。并且在运输的同时通过破碎机4对矿石进行破碎,极大的增加了该系统的便携性。
[00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胶带机2位于所述破碎机4出口的下方。这样经过破碎机4破碎后的矿石可以直接无动力的运送到输送胶带机2。
[0036]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破碎机4的上方还设置有检修吊车3。通过检修吊车3可以随时对破碎机4进行维护检修,最大程度的保证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不用大规模停机而影响生产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路矿车卸车线、铁路矿车、受料缓冲矿仓及输送胶带机,所述铁路矿车设置在所述铁路矿车卸车线上,所述受料缓冲矿仓设置在铁路矿车卸车线的一侧,所述受料缓冲矿仓内设置转载漏斗、板式给矿机及破碎机,所述铁路矿车上的矿石通过所述转载漏斗运送到板式给矿机,所述板式给矿机连接所述破碎机的入口,所述破碎机出口连接所述输送胶带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胶带机位于所述破碎机出口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破碎转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破碎机的上方还设置有检修吊车。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传伟苑仁财樊志刚陈铁亮王先锋李文海孙靖霄郭耀超郑乾艺张实斌宛井旭吕犇何方维赵宇萌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