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65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包括尘水分离和去尘两个系统;所述尘水分离系统利用旋转柱搅动输入的浑浊水液,使水液在旋转的过程中经过网兜,网兜在电极作用下产生静电吸附效果吸住水液中的尘埃颗粒;所述去尘系统利用热风烘干网兜,并吹走网兜上附着的尘埃。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用于太阳能板清洗时循环用水自清洁,为远离水源和缺水地区的太阳能板清洗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单次装水后的清洗面积。提高了单次装水后的清洗面积。提高了单次装水后的清洗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板清洗领域,提供一种为太阳能板清洗提供循环用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板是露天使用的设备,因此特别容易污损。太阳能电池板最容易脏的地方就是钢化玻璃,因为钢化玻璃是太阳能电池板最外层的保护膜。为了提高发电效益,我们必须合理的清洗,这样发电效率可以提高20%以上。太阳能电池板清洗通常需要大量用水,而在沙漠戈壁地区水资源稀缺取水困难。现有的清洗装置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找到一种节水的清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利用网兜在电极作用下产生静电吸附效果吸住水液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去尘系统利用热风烘干网兜,并吹走网兜上附着的尘埃。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包括进水管(1)、外筒(2)、出水管(3)、内筒(4)、风扇(5)、电极(6)、网兜(7)、加热网(8)、旋转柱(9)、弧形板(10)等;所述外筒(2)为整个装置的外壳,风扇(5)和电极(6)安装在外筒(2)的顶部;所述内筒(4)由多块可旋转的弧形板(10)组成,弧形板(10)的结构为两侧对称,内筒(4)将整个尘水分离装置隔离成尘水分离和去尘两个系统;所述进水管(1)、出水管(3)、内筒(4)内侧、电极(6)、网兜(7)和旋转柱(9)构成尘水分离系统,所述外筒(2)、出水管(3)、内筒(4)外侧、风扇(5)和加热网(8)构成去尘系统;所述电极(6)生成电荷传递到网兜(7),使其产生对粉尘颗粒的静电吸引作用;所述网兜(7)安装在弧形板(10)上;所述旋转柱(9)由中心旋转轴和四周叶片组成,通过旋转搅动水液使液体整体产生旋转运动,水液经过网兜(7)时其中悬浮的粉尘颗粒被网兜(7)所吸附,从而达到尘水分离效果;所述加热网(8)通电后发热,风扇(5)吹动空气经过加热网(8)使空气被加热,热空气流经内筒(4)外侧的弧形板(10),将弧形板(10)上网兜(7)吸附的粉尘烘干,并在气流带动下将干燥的粉尘吹走达到去尘效果。
[0005]进一步,网兜(7)前侧呈平弧线,前部是水平平缓的弧形,后部是竖直陡峭的弧形;后侧高弧形,前部是较短的水平平缓的弧形,后部是较长的竖直陡峭的弧形;前侧外部静电吸附灰尘,前侧增加吸附面积且吹风有利于灰尘掉落;后侧内部吸附灰尘,高弧线有利于灰尘掉落。
[0006]进一步,网兜(7)内部为小孔网状,吸收电极(6)的电荷后,网兜(7)表面带有静电,能对灰尘和悬浮物等杂质和颗粒起到吸附作用;网兜(7)朝向安装水流旋转方向布置,使其前侧外部水平弧形正对水流,水平弧形形成的凹面增大了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吸附效果;前侧与后侧之间由平缓弧形连接过度;后侧内部正对水流,高弧形内部形成的凹面同样增大了接触面积。
[0007]进一步,弧形板(10)每块由两片结构相同的弧形片背靠背组合而成,并可绕结合
处旋转;当弧形板(10)向内旋转,多块弧形片组合成内筒(4),内筒(4)内部弧形板(10)上的网兜(7)可以吸附粉尘颗粒;当弧形板(10)向外旋转,弧形板(10)上的网兜(7)转至内筒(4)外部,在去尘系统中烘干去尘。
[0008]进一步,弧形板(10)中的弧形片为了闭合成内筒(4),并保持一定的密封性防止水流渗出,弧形片的一侧有延伸板,闭合后相邻弧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重合;同时为了避免弧形板(10)翻转时相邻弧形片之间的干涉,延伸板在背靠背的两片弧形片的同一侧正对布置,这样翻转前延伸板在弧形板的是这一侧,翻转后延伸板在另一侧;延伸板在弧形板的弧形边缘向内凸出,闭合后挡在相邻弧形板的里面。
[0009]进一步,在外筒(2)的内壁有弧形的导风槽,使热风形成旋转吹过网兜(7),从而加大去尘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利用静电吸附水中的灰尘和杂质,并利用独特的内外分层结构实现尘水分离和去尘两个功能的分开独立完成。解决了清洗用水的循环使用问题,同时使得尘水分离和去尘两个系统可同时运行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半剖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内筒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网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7]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包括进水管(1)、外筒(2)、出水管(3)、内筒(4)、风扇(5)、电极(6)、网兜(7)、加热网(8)、旋转柱(9)、弧形板(10)。
[0018]所述外筒(2)为整个装置的外壳,风扇(5)和电极(6)安装在外筒(2)的顶部;所述内筒(4)由4块可旋转的弧形板(10)组成,弧形板(10)的结构为两侧对称,内筒(4)将整个尘水分离装置隔离成尘水分离和去尘两个系统;风扇(5)安装位置处于外侧网兜(7)的上方。
[0019]所述进水管(1)、出水管(3)、内筒(4)内侧、电极(6)、网兜(7)和旋转柱(9)构成尘水分离系统,所述外筒(2)、出水管(3)、内筒(4)外侧、风扇(5)和加热网(8)构成去尘系统。
[0020]所述电极(6)与网兜(7)有导线相连,其生成电荷传递到网兜(7),使其产生对粉尘颗粒的静电吸引作用;所述网兜(7)安装在弧形板(10)上;所述旋转柱(9)由中心旋转轴和四周4片叶片组成,通过旋转搅动水液使液体整体产生旋转运动,水液经过网兜(7)时其中悬浮的粉尘颗粒被网兜(7)所吸附,从而达到尘水分离效果。
[0021]所述加热网(8)位于风扇(5)下方,其通电后发热,风扇(5)吹动空气经过加热网(8)使空气被加热,热空气流经内筒(4)外侧的弧形板(10),将弧形板(10)上网兜(7)吸附的粉尘烘干,并在气流带动下将干燥的粉尘吹走达到去尘效果。
[0022]所述网兜(7)前侧呈平弧线,前部是水平平缓的弧形,后部是竖直陡峭的弧形;后侧高弧形,前部是较短的水平平缓的弧形,后部是较长的竖直陡峭的弧形;网兜(7)为前后两侧较窄中间较宽的形状,前侧外部静电吸附灰尘,前侧增加吸附面积且吹风有利于灰尘掉落;后侧内部吸附灰尘,高弧线有利于灰尘掉落。
[0023]所述网兜(7)内部为小孔网状,吸收电极(6)的电荷后,网兜(7)表面带有静电,能对灰尘和悬浮物等杂质和颗粒起到吸附作用;网兜(7)朝向安装水流旋转方向布置,使其前侧外部水平弧形正对水流,水平弧形形成的凹面增大了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吸附效果;前侧与后侧之间由平缓弧形连接过度;后侧内部正对水流,高弧形内部形成的凹面同样增大了接触面积。
[0024]所述弧形板(10)每块由两片结构相同的弧形片背靠背组合而成,并可绕结合处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板清洗用静电吸附尘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外筒(2)、出水管(3)、内筒(4)、风扇(5)、电极(6)、网兜(7)、加热网(8)、旋转柱(9)、弧形板(10)等;所述外筒(2)为整个装置的外壳,风扇(5)和电极(6)安装在外筒(2)的顶部;所述内筒(4)由多块可旋转的弧形板(10)组成,弧形板(10)的结构为两侧对称,内筒(4)将整个尘水分离装置隔离成尘水分离和去尘两个系统;所述进水管(1)、出水管(3)、内筒(4)内侧、电极(6)、网兜(7)和旋转柱(9)构成尘水分离系统,所述外筒(2)、出水管(3)、内筒(4)外侧、风扇(5)和加热网(8)构成去尘系统;所述电极(6)生成电荷传递到网兜(7),使其产生对粉尘颗粒的静电吸引作用;所述网兜(7)安装在弧形板(10)上;所述旋转柱(9)由中心旋转轴和四周叶片组成,通过旋转搅动水液使液体整体产生旋转运动,水液经过网兜(7)时其中悬浮的粉尘颗粒被网兜(7)所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力达舒王咏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