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门、电动车及其车门开启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162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车门、电动车及其车门开启控制方法。所述电动车门包括:车门外板;车门把手,所述车门把手通过第一铰接部铰接于所述车门外板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门把手绕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障碍物探测装置,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用于探测所述车门外板外侧的障碍物;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接受到车门开启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车门把手转动至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与所述车门外板间隔设定距离的第一位置,并根据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车门开启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非接触式防碰撞装置探测区域小且较难布置的问题。碰撞装置探测区域小且较难布置的问题。碰撞装置探测区域小且较难布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门、电动车及其车门开启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自动开关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门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门是近年来高端智能汽车上的一种科技配置。使用电动车门时,用户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开闭车门,也可在车内通过按键开闭车门。
[0003]在使用电动车门时,需要电动车门系统识别周围障碍物,并避免与其发生碰撞。常见防撞方案为主要为如下两种:接触式防碰撞方案与非接触式防碰撞方案。接触式防撞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动车门开启过程中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后,其驱动电机的运行电流/转速等特性发生变化,电动车门系统识别此变化后停止开启,避免进一步碰撞。接触式防碰撞方案由于在车门与障碍物接触/碰撞后才能实现停止运动,对于人体等硬度较小且活动的障碍物,可以有效及时停止车门开启,避免车门与其发生进一步碰撞。但对于硬度较大且相对固定的障碍物,如石墩等,车门在接触时已经发生碰撞变形,对车门形状及外观漆面均已造成损坏。非接触式防碰撞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车门上安装固定探测装置,用于探测车门周围障碍物。在车门接触/碰撞到障碍物之前车门停止开启。由于非接触式防碰撞方案可以在车门非接触的状态下检测障碍物,车门外观无损坏。但是传统的非接触式防碰撞装置中,通常采用超声波或电磁波雷达作为探测装置,其固定安装于车门外板上,因超声波或电磁波雷达信号探测区域近似锥形体,其探测区域覆盖车门开启区域的比例较小,存在较大探测盲区。车门开启时容易因盲区的障碍物发生碰撞造成外观损坏。另外,因电磁波雷达无法穿透金属,如果布置在车门外板上只能开孔或车门上的塑料装饰件上;超声波雷达对布置也有严格要求。此两类雷达在布置上限制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非接触式防碰撞装置探测区域小且较难布置的问题。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动车门,其包括:车门外板;车门把手,所述车门把手通过第一铰接部铰接于所述车门外板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门把手绕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障碍物探测装置,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用于探测所述车门外板外侧的障碍物;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接受到车门开启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车门把手转动至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与所述车门外板间隔设定距离的第一位置,并根据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车门开启状态。
[0007]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包括:雷达以及驱动所述雷达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雷达沿其周向设置发射孔以及采集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雷达转动。
[0008]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部设置第一安装座,所述障碍
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并通过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罩盖封闭。
[0009]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雷达为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或电磁波雷达。
[0010]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把手包括把手主体部,所述把手主体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通的空腔结构,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的信号线沿所述把手主体部穿设至所述车门把手与所述车门外板的铰接处并延伸至所述车门外板内壁。
[0011]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外板设有把手安装槽,所述车门把手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槽内,所述车门把手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车门把手的把手主体部以及第一安装座均位于所述把手安装槽内侧;所述车门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车门把手的所述第一安装座以及所述把手主体部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把手安装槽外侧。
[0012]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电动车,其包括车身,所述电动车门,所述电动车门通过第二铰接部铰接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电动车门在车门驱动装置驱动下绕所述第二铰接部转动。
[0013]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把手的铰接端位于接近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一侧,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位于远离所述第二铰接部的一侧。
[0014]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其包括:接收车门开启指令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根据障碍物探测装置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车门驱动装置停止或开启。
[0015]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一设定时间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启动,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启动第二设定时间后,控制所述车门驱动装置停止或开启。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电动车门以及电动车中,障碍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用于探测所述车门外板外侧的障碍物,障碍物探测装置布置在车门把手上,其不影响车门的整体性以及车门外板的成型工艺。同时,控制装置在接受到车门开启指令后,首先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使电动车门转动至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与所述车门外板间隔设定距离的第一位置;障碍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的探测面随电动车门旋转,但始终保持在车门外侧L处,提前探测此处的障碍物。当探测到障碍物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立即停止车门开启。此时车门还未到达探测区域的障碍物处,实现车门的非接触式障碍物检测。
[00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电动车门以及电动车中,当所述控制装置在车门把手转动至第一位置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旋转,随着车门转动,雷达探测光线形成的探测面的探测有效区域的体积约占车门旋转包络体体积的80%,即盲区占比为20%,相比现有具有固定式雷达的障碍物探测装置,上述电动车门大大减小了探测盲区占比,提高了该电动车门的开启安全性。
[001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电动车的车门开启控制方法中,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启动第一设定时间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启动。经过第一驱动装置开启第一设定时间使所述车门把手旋转至设定角度,此时障碍物探测装置与所述车门外板间隔设定距离,保证了障碍物探测装置提前探测此处的障碍物;并且,在第二驱动装置启动第二设定时间后控制车门驱动装置的开关;经过第二设定时间后以保证所述雷达旋转1

2圈,完成当前位置的障碍物检测,当未检测到障碍物时,开启车门驱动装置,检测到障碍物时,停止车门驱动
装置,通过延时控制车门驱动装置,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门的车门把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门的车门把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门的车门把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纵向剖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门的障碍物探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门外板;车门把手,所述车门把手通过第一铰接部铰接于所述车门外板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车门把手绕所述第一铰接部转动;障碍物探测装置,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用于探测所述车门外板外侧的障碍物;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接受到车门开启指令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启动,驱动所述车门把手转动至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与所述车门外板间隔设定距离的第一位置,并根据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车门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包括:雷达以及驱动所述雷达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雷达沿其周向设置发射孔以及采集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雷达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把手的自由端部设置第一安装座,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并通过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罩盖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为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或电磁波雷达。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把手包括把手主体部,所述把手主体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通的空腔结构,所述障碍物探测装置的信号线沿所述把手主体部穿设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坤黎源泉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