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减少转向齿轮箱对车厢内部造成的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具备搭载于车辆上的转向齿轮箱,所述转向齿轮箱具有:形成有齿条齿的转向齿条、及与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并且,小齿轮的轴部,朝向车辆的后方且下方突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前部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将转向齿轮箱搭载于车辆上,所述转向齿轮箱具有:形成有齿条齿的转向齿条、及与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先行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673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转向齿轮箱的与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具有在与转向齿轮箱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部。该小齿轮的轴部,为了与自车厢内的转向器延伸的转向柱机械性地连结,而以朝向车厢侧的方式,自转向齿轮箱向车辆的后方且斜上方突出。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发动机室由于车辆正面碰撞而发生变形时,小齿轮的轴部可能穿破被配置于转向齿轮箱的后方的仪表盘下护板,并对车厢内部造成损坏。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降低转向齿轮箱对车厢内部造成的损坏。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具备搭载于车辆上的转向齿轮箱(例如,后述的转向齿轮箱3),所述转向齿轮箱具有:形成有齿条齿的转向齿条、及与前述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并且,前述小齿轮的轴部(例如,后述的轴部35),朝向前述车辆的后方且下方突出。
[0011](2)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中,前述车辆具备前副车架(例如,后述的前副车架1,4),前述转向齿轮箱可搭载于前述前副车架。
[0012](3)在上述(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中,前述前副车架可具有脆弱部(例如,后述的脆弱部43),所述脆弱部在前述车辆正面碰撞时朝向下方弯折变形。
[0013](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中,前述车辆在前述转向齿轮箱的后方具备仪表盘下护板(例如,后述的仪表盘下护板2),前述仪表盘下护板,在面对前述小齿轮的下部,具有随着朝向前述车辆的下方而向后方倾斜的斜面(例如,后述的斜面21),并且,前述小齿轮的前述轴部的突出方向可沿着前述仪表盘下护板的前述斜面配置。
[0014](5)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中,前述转向齿轮箱,可利用线控转向系统与转向器(例如,后述的转向器201)连接。
[0015](6)在上述(4)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中,前述转向齿轮箱,可利用线控转向系统与转向器(例如,后述的转向器201)连接。
[001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7]根据上述(1),自转向齿轮箱突出的小齿轮的轴部,朝向车辆的后方且下方突出,因此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小齿轮的轴部将转向齿轮箱引导至车辆的下方,从而能够防止转向齿轮箱向车厢内部侵入。藉此,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减少转向齿轮箱对车厢内部造成的损坏。
[0018]根据上述(2),能够将转向齿轮箱与发动机等一起搭载于车辆,因此可使转向齿轮箱的设置工作高效化。
[0019]根据上述(3),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前副车架以脆弱部向下方弯折变形,藉此能够使转向齿轮箱高效地向车辆的下方移动。
[0020]根据上述(4),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小齿轮的轴部碰到仪表盘下护板的斜面,藉此能够有效地将转向齿轮箱引导向车辆的下方。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转向齿轮箱向车厢内部侵入。
[0021]根据上述(5)及(6),能够沿用小齿轮的轴部与转向柱机械性地连结的转向齿轮箱,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绘示具有转向齿轮箱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立体图。
[0023]图2是绘示具有转向齿轮箱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侧视图。
[0024]图3是绘示具有转向齿轮箱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25]图4是绘示具有脆弱部的前副车架的立体图。
[0026]图5是绘示具有脆弱部的前副车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绘示具有转向齿轮箱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具有转向齿轮箱的车辆的前部构造的侧视图。此处,对在各图中以箭头表示的方向进行定义。X1
‑
X2方向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X1方向表示车辆的前方,X2方向表示车辆的后方。Y1
‑
Y2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Y1方向表示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的乘客视角的右侧,Y2方向表示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的乘客视角的左侧。Z1
‑
Z2方向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Z1方向表示车辆的上方,Z2方向表示车辆的下方。
[0028]在车辆的前部配置有前副车架1。前副车架1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100,经由未图示的安装机构支承发动机、马达等驱动源。本实施方式的前副车架1,具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11,1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纵梁11,11的前端彼此的第一横梁12、及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连接纵梁11,11的后端附近彼此的第二横梁13。在第二横梁13的后方侧,配置有仪表盘下护板2,所述仪表盘下护板2将车辆划分成车辆前方侧的发动机室、及比发动机室更靠车辆后方侧的车厢200。
[0029]在前副车架1的上部,搭载有转向齿轮箱3。转向齿轮箱3,以沿着第二横梁13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前副车架1的第二横梁13上。转向齿轮箱3,藉由搭载于前副车架1,能够将转向齿轮箱3与发动机等一起搭载于车辆,因此能够使转向齿轮箱3的设置工作高效化。
[0030]转向齿轮箱3,在齿条外壳31的内部,收纳已形成有齿条齿的未图示的转向齿条。在齿条外壳31的外表面设有小齿轮保持部32。小齿轮保持部32收纳未图示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转向齿条的齿条齿啮合。在分别配置于转向齿条的左右端部的未图示的齿条接头,连接有要与未图示的前轮连结的横拉杆接头33,33。齿条接头与横拉杆接头33,33的连接部,分别被防尘封34,34覆盖。
[0031]收纳于小齿轮保持部32中的小齿轮,随着被设置于车厢200内的转向器201的旋转而旋转,藉此使经由齿条齿而啮合的转向齿条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而将前轮向左右操作。小齿轮具有旋转轴也就是轴部35。此处,本实施方式,绘示转向器201与小齿轮的轴部35电性连接的线控转向系统。因此,转向器201与小齿轮的轴部35,未利用转向柱机械性地连结。
[0032]线控转向系统中的小齿轮的轴部35,以自小齿轮保持部32向与转向齿轮箱3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状态而露出。如图2所示,轴部35自小齿轮保持部32向朝向车辆的后方且下方的D1方向突出。即,轴部35自小齿轮保持部32朝向车厢200侧向斜下方延伸。
[0033]藉此,在由于车辆正面碰撞时发动机室100发生变形,而导致转向齿轮箱3向后方移动,且小齿轮的轴部35自前端侧碰撞仪表盘下护板2时,轴部35沿着轴部35自身的突出方向滑入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具备搭载于车辆上的转向齿轮箱,所述转向齿轮箱具有:形成有齿条齿的转向齿条、及与前述齿条齿啮合的小齿轮;并且,前述小齿轮的轴部,朝向前述车辆的后方且下方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中,前述车辆具备前副车架,前述转向齿轮箱搭载于前述前副车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中,前述前副车架具有脆弱部,所述脆弱部在前述车辆正面碰撞时向下方弯折变形。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芳信,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