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571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4
本申请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O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燃烧炉以及多个与燃烧炉的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器,且多个燃烧器沿着燃烧炉的周向顺次设置;多个燃烧器的喷射方向以炉膛的中心为圆心形成一个虚拟的切圆。基于上述结构可知,废气经过燃烧器混合后从多个方向进入炉内,在炉内形成一定直径的虚拟切圆,以旋转、扰动向上快速流动,在短时间内,使废气中的CO反应完全,进而使尾气达标,满足环保排放要求。保排放要求。保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废气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CO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背景
[0002]目前,在用煤基直接还原生产还原钛的生产运行中,由于要保证窑内还原性气氛,通常加入过量的还原剂,在产生的高温尾气中会含有一部分低浓度的CO,由于CO浓度较低(≤5%,热值较低),无法直接燃烧,一般是直接排放。相较于废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尘、硫、氮等)已有成熟的处理方法,低浓度的CO尚无成功的处理装置,且由于还原钛生产行业相对小众,业内更无工程先例,还原钛生产过程中的废气 CO排放超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O废气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还原钛生产过程废气CO排放超标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CO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燃烧炉以及多个与所述燃烧炉的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器,且多个所述燃烧器沿着所述燃烧炉的周向顺次设置;
[0005]多个所述燃烧器的喷射方向以所述炉膛的中心为圆心形成一个虚拟的切圆。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炉的沿其高度方向的截面具有正方形结构,所述燃烧器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燃烧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长方形结构的四个边部的中心位置偏向一侧 10cm

40cm。
[000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包括主体以及沿着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天然气导入部、第一补风部、废气导入部和第二补风部;
[0008]其中,所述主体的沿其中心朝向外部形成有顺次相分隔开的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以及第三输送通道;
[0009]所述天然气导入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补风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相连通;所述废气导入部以及所述第二补风部均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相连通。
[00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补风部包括导口部、分配部以及多个输送管部;其中,所述分配部呈环状,且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延伸;
[0011]多个所述输送管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和所述分配部之间,且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顺次设置;所述分配部具有环状的输风通道,所述导口部与所述输风通道相连通;
[0012]任一所述输送管部的一端均与所述分配部的输送通道相连通,任一所述输送管部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相连通;
[0013]所述输送管部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由内向外顺次套设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形成所述第三输送通道;
[0015]所述主体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封盖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位于同一侧的进口端。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旋流构件,所述旋流构件包括安装本体以及沿着所述安装本体的周向设置的旋叶,所述安装本体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且所述旋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所形成的第三输送通道内。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与所述端盖螺纹转动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端盖延伸至所述第三输送通道内,并且与所述旋流构件的安装本体螺纹转动连接。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稳焰盘,所述稳焰盘形成有多个通风孔;
[0019]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多个管件,多个所述管件沿着所述稳焰盘的外周顺次设置;任一所述管件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相连通,任一所述管件的另一端均封闭设置,且任一所述管件的侧部均开设有多个通孔。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补风部和所述第二补风部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
[0021]所述燃烧炉的出口端设置有烟气成分检测仪;
[0022]所述CO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阀以及所述烟气成分检测仪通信连接。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CO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排烟壳体、测温构件以及降温管件;其中,所述燃烧炉以立式布置;所述排烟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燃烧炉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排烟壳体的出口端用于连通锅炉的进口端;
[0024]所述测温构件设置于所述排烟壳体的靠近所述锅炉的一端,且所述测温构件的测温部位于所述排烟壳体的内部;
[0025]所述降温管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排烟壳体的内部,所述降温管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排烟壳体的外部;
[0026]所述降温管件的远离所述排烟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8]本申请提供的CO废气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废气经过燃烧器混合后,从多个方向进入炉内,在炉内形成一定直径的虚拟切圆,以旋转、扰动向上快速流动,在短时间内,使废气中的CO反应完全,进而使尾气达标,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O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炉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2沿着A

A截面的剖视图;
[003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
[0037]1‑
燃烧炉,11

接口,2

燃烧器,21

主体,211

第一壳体,212
‑ꢀ
第二壳体,213

第三壳体,214

天然气导入部,215

第一补风部,216
‑ꢀ
废气导入部,217

第二补风部,2171

导口部,2172

分配部,2173
‑ꢀ
输送管部,218

端盖,219

旋流构件,220

调节螺杆,221

稳焰盘, 222

第一输送通道,2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以及多个与所述燃烧炉的炉膛相连通的燃烧器,且多个所述燃烧器沿着所述燃烧炉的周向顺次设置;多个所述燃烧器的喷射方向以所述炉膛的中心为圆心形成一个虚拟的切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的沿其高度方向的截面具有长方形结构,所述燃烧器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燃烧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长方形结构的四个边部的中心位置偏向一侧10cm

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主体以及沿着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天然气导入部、第一补风部、废气导入部和第二补风部;其中,所述主体的沿其中心朝向外部形成有顺次相分隔开的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以及第三输送通道;所述天然气导入部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补风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相连通;所述废气导入部以及所述第二补风部均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O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风部包括导口部、分配部以及多个输送管部;其中,所述分配部呈环状,且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输送管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和所述分配部之间,且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顺次设置;所述分配部具有环状的输风通道,所述导口部与所述输风通道相连通;任一所述输送管部的一端均与所述分配部的输送通道相连通,任一所述输送管部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相连通;所述输送管部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O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由内向外顺次套设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输送通道;所述主体还包括端盖,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京于成如石垚董芳芳吴向伟芦明喜冯袁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佰利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