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63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3
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包括温变试纸、发夹或胸针本体,在发夹或胸针本体上固定安装有外壳,外壳包括下壳,在下壳内设置有便于温变试纸放置的空腔,空腔通过上盖密封,下壳与发夹或胸针本体固定连接,在上盖的还设置有装饰层;所述温变试纸包括底部隔离层、温变凝胶和表面保护层,温变凝胶固定在底部隔离层上,表面保护层贴设于温变凝胶上。本申请通过在发夹或胸针本体上放置温变试纸,便于随时随地、较为准确地进行快速的体温测量,简单实用、携带方便。携带方便。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的体温检测,是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可以在人们觉得不舒服时进行自我检测,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安全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0003]当今感染性疾病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场快速检测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尤为重要。专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并且能做到快速检测,但都依赖于昂贵的仪器设备及经过培训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这使其在小型社区医院及偏远地区的应用受到限制。生物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成本低、易于自动化的优点,温变试纸型传感器即不需要复杂的设备、试剂或电源,灵敏且准确测定,并且检测快速、成本低,易于使用和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能够通过温感材料进行体温检测,既可以重复利用,又可以随时随地,较为准确快速的自测温度,还不需要额外能源和动力。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包括温变试纸、发夹或胸针本体,在发夹或胸针本体上固定安装有外壳,外壳包括下壳,在下壳内设置有便于温变试纸放置的空腔,空腔通过上盖密封,下壳与发夹或胸针本体固定连接,在上盖的还设置有装饰层;所述温变试纸包括底部隔离层、温变凝胶和表面保护层,温变凝胶固定在底部隔离层上,表面保护层贴设于温变凝胶上。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所述外壳为聚碳酸酯外壳。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所述发夹或胸针本体为金属材质。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所述表面保护层采用双面离型纸制成。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所述底部隔离层包括双面离型纸和固定连接与双面离型纸一侧的基层,基层采用无纺布制成,温变凝胶固定在无纺布上。
[0010]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对于以上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所述表面保护层设置有2个,2个表
面保护层并排贴设于温变凝胶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申请的温变试纸能够有效检测使用者体温状况,帮助使用者更好的判断体温,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且便于在疫情还未完全消失的今天更快速有效的进行自我检测;
[0013]2、本申请设置有聚碳酸酯外壳,金属发夹或者胸针及装饰层,既能够对温变试纸进行保护,又增加了美观,便于携带;
[0014]3、本申请提供的可检测温度的温变试纸也可以应用于大型医院,额头测温准,可快速测量体温,减小交叉感染风险,实现医疗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外观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发夹或胸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温变试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考图1

5,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包括温变试纸、发夹或胸针本体3,发夹或胸针本体3方便佩戴,进而便于随时随地携带温变试纸,以便于随时进行温度测量;优选的,发夹或胸针本体3为金属材质,结实可靠,便于长时间使用;
[0022]在发夹或胸针本体3上固定安装有外壳,外壳包括下壳1,在下壳1内设置有便于温变试纸放置的空腔,空腔通过上盖7密封,下壳1与发夹或胸针本体3固定连接,在上盖7的还设置有装饰层2,外壳与发夹或胸针本体3固定连接,方便温变试纸的放置,上盖7卡装在空腔的开口处,便于对空腔进行密封,进而避免放入空腔的温度试纸掉落;优选的,外壳为聚碳酸酯外壳,可防水防尘,重量轻,便于携带;装饰层2可设计不同的图案,便于根据需要定制从而适应不同的场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佩戴要求;
[0023]所述温变试纸包括底部隔离层6、温变凝胶5和表面保护层4,温变凝胶5固定在底部隔离层6上,表面保护层4贴设于温变凝胶5上,用于对温变凝胶5进行保护,避免温变凝胶5失效,优选的,表面保护层4采用双面离型纸制成,便于在使用时与温变凝胶5快速分离;优选的,表面保护层4设置有2个,2个表面保护层4并排贴设于温变凝胶5上,既能够对温变凝胶5进行有效保护,又便于在使用时,与温变凝胶5进行快速分离,易于操作;
[0024]底部隔离层6用于对温变凝胶5的进行支撑,方便温度凝凝胶的固定,优选的,底部隔离层6包括双面离型纸和固定连接与双面离型纸一侧的基层,基层采用无纺布制成,温变
凝胶5固定在无纺布上;
[0025]温变凝胶5采用温感材料制成,如采用荧烷染料ck

16作为发色剂,双酚A作为显色剂,十四醇和十六醇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物作为溶剂,制备得到可逆热敏变色染料,通过对原料的配比进行优化,研究了染料中每种物质对变色染料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热扫描热分析仪(DSC)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这三种组分之间最优配比为:M发色剂/M显色剂/M溶剂=1/4/40,其中溶剂十四醇/十六醇=4/6;此时在38.63
°
C左右变色最明显,且具有很好的变色可逆性,既能较好的检测人体温度又能重复利用;
[0026]优选的,可采用荧烷染料ck

16复配物为芯材来制备微胶囊,备出具有温度指示功能的水凝胶,再将其运用到温变试纸当中,检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0027]使用时,先取下发夹或者胸针,打开上盖7后取出温变试纸,接着撕去表面保护层4,然后将有温度凝胶的一面朝向皮肤贴于额头上,静待五分钟后取下观察温度凝胶是否变色,若颜色变浅甚至变为无色则说明已发烧,应尽快就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变试纸、发夹或胸针本体,在发夹或胸针本体上固定安装有外壳,外壳包括下壳,在下壳内设置有便于温变试纸放置的空腔,空腔通过上盖密封,下壳与发夹或胸针本体固定连接,在上盖的还设置有装饰层;所述温变试纸包括底部隔离层、温变凝胶和表面保护层,温变凝胶固定在底部隔离层上,表面保护层贴设于温变凝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发夹或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聚碳酸酯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温变效应检测体温的便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逸曾琳杨思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