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92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包括上膜管和下膜管,上膜管和下膜管均为长条状结构,上膜管朝向下膜管一侧设有第一集水槽,上膜管另一侧面设有加强筋;所述下膜管朝向上膜管一侧设有第二集水槽,下膜管另一侧面为圆弧型结构;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多个燕尾槽,两个集水槽内部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中间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膜管、下膜管结构不同,增加了上膜管的厚度,提高上膜管的可承重力,下膜管底部为圆弧型结构,可以有效减小气泡对下膜管产生的冲击强度,下膜管不易于疲劳断裂;上、下膜管的集水槽内壁都设置了燕尾槽,可以增大浇注体与集水槽结合的牢固性。集水槽结合的牢固性。集水槽结合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及回用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污水回用是将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设备处理之后,将其用于绿化、冲洗、补充观赏水体等非饮用目的。若想将清洁水处理成高水质,达到饮用级别,那么帘式MBR膜作为膜生物反应器的核心部件的性能及其重要。帘式MBR膜组件一般包括上膜管、膜丝和下膜管,膜丝的开口端用环氧树脂铸成管板,固定在上膜管和下膜管内;帘式MBR膜组件为悬挂式结构,下端位于曝气池内,使用时,帘式MBR膜组件放置在污水池内,在负压的作用下,水从膜丝外部进入膜丝内部,而杂质被留在膜丝外侧,而过滤后的水经上、下膜管流入集水管内。
[0003]帘式MBR膜组件在水质差的环境中长时间过滤后,膜丝会出现挂泥严重的问题,而现有的MBR膜管易老化、强度不高,容易因为承载过重而断裂,影响帘式MBR膜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为了减小MBR膜管的承重,在装配时,会减少膜丝的装填量,降低膜丝挂泥时MBR膜管的承载,防止MBR膜管断裂。但是这种操作也会导致膜丝的装填密度低,膜过滤面积小,也就导致单位建筑面积中能安装的膜面积也小,所能处理的污水量也会相应减少,降低污染治理效率,使得经济效益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强度大,不易断裂,可以承受高装填密度的膜丝,保证经济效益。
[0005]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包括上膜管和下膜管,上膜管和下膜管均为长条状结构,上膜管朝向下膜管一侧设有第一集水槽,上膜管另一侧面设有加强筋;所述下膜管朝向上膜管一侧设有第二集水槽,下膜管另一侧面为圆弧型结构;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多个燕尾槽,两个集水槽内部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中间设有通孔。
[0006]优选地,所述上膜管上第一集水槽的槽底厚度大于下膜管上第二集水槽的槽底厚度;所述槽底厚度是指槽底与上、下膜管另一侧面之间的厚度。
[0007]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位于集水槽的中间位置,加强板与集水槽一体加工成型。
[0008]优选地,所述燕尾槽均为竖向设置,燕尾槽的长度为集水槽侧壁高度的一半。
[0009]优选地,所述上膜管的第一集水槽开口向下,上膜管的顶面为平面结构,顶面上设有多道交叉设置的加强筋。
[0010]优选地,所述上膜管一端设有第一管接头,第一管接头与第一集水槽相连通,第一管接头外部设有多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上膜管另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外侧延伸出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上膜管、第一管接头、第一安装部均一体加工
成型。
[0011]优选地,所述下膜管的第二集水槽开口向上,下膜管的底部为向下凸出的圆弧型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下膜管一端设有第二管接头,第二管接头与第二集水槽相连通,第二管接头外部设有多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下膜管另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外侧延伸出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下膜管、第二管接头、第二安装部均一体加工成型。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上膜管顶部设置了加强筋,且加大上膜管壳体厚度,有效增加上膜管的整体强度,提高上膜管的可承重力,可以承受高装填密度的膜丝;
[0015]2)下膜管底部设置成圆弧型结构,置于曝气池内时,下膜管的圆弧型底面可以有效减小气泡对下膜管产生的冲击强度,使下膜管在受到持续曝气冲击下,不易于疲劳断裂;
[0016]3)上、下膜管的集水槽内壁都设置了燕尾槽,膜丝的开口端需要用环氧树脂铸成管板,固定在上膜管和下膜管内,燕尾槽可以增大浇注体与集水槽结合的牢固性,保证MBR膜管组件的安装稳固性;
[0017]4)上、下膜管的集水槽内设有加强板,可以增加上、下膜管的强度,同时,加强板中间设置了通孔,环氧浇注贯穿后,浇筑体和上、下膜管成为一个整体,应力分散在集水槽壁及环氧浇筑体整体,大大增加了整体的抗弯强度;
[0018]5)上、下膜管的两侧采用不同的固定连接方式,一端通过管接头直接插入集水管内,连通集水槽与集水管,输出过滤水,同时管接头与集水管之间设置O型圈进行密封,保证上、下膜管与集水管的连接密封性;另一端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上、下膜管延伸出带螺纹孔的安装部,可快速固定上、下膜管,整体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上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上膜管的结构仰视图;
[0022]图3为上膜管的结构俯视图;
[0023]图4为上膜管的侧向截面图;
[0024]图5为上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上膜管的结构俯视图;
[0026]图7为上膜管的侧向截面图;
[0027]图8为上、下膜管与膜丝的安装示意图。
[0028]图中标记为:上膜管1、加强筋11、第一集水槽12、第一燕尾槽13、第一加强板14、第一通孔15、第一管接头16、第一安装部17、螺纹孔18、下膜管2、圆弧底面21、第二集水槽22、第二燕尾槽23、第二加强板24、第二通孔25、第二管接头26、第二安装部27、第二螺纹孔28、膜丝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0030]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帘式MBR膜管,包括上膜管1和下膜管2,上膜管1和下膜管2之间通过膜丝3相连,上膜管安装在框架上方,下膜管安装在框架下方。
[0032]所述上膜管1为长条状结构,上膜管的顶部为水平面,水平面上设有多道交叉的加强筋11,可以增大上膜管的强度;上膜管1上设有第一集水槽12,第一集水槽开口朝下,且第一集水槽12的内壁上设有多道均匀分布的第一燕尾槽13,第一燕尾槽13竖向设置在第一集水槽12两侧,第一燕尾槽13的一端位于第一集水槽的开口处,另一端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包括上膜管和下膜管,上膜管和下膜管均为长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膜管朝向下膜管一侧设有第一集水槽,上膜管另一侧面设有加强筋;所述下膜管朝向上膜管一侧设有第二集水槽,下膜管另一侧面为圆弧型结构;第一集水槽和第二集水槽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多个燕尾槽,两个集水槽内部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中间设有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管上第一集水槽的槽底厚度大于下膜管上第二集水槽的槽底厚度;所述槽底厚度是指槽底与上、下膜管另一侧面之间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位于集水槽的中间位置,加强板与集水槽一体加工成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槽均为竖向设置,燕尾槽的长度为集水槽侧壁高度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高填充度帘式MBR膜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有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沃德菲特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