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91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训练支撑座,所述训练支撑座的内侧设有训练引导模块和动作引导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训练引导模块承托患者头颈后经所述动作引导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训练引导模块引导患者在设定活动范值内实现训练动作循环;通过范值测定单元依据患者自身恢复度将引导动作循环范围路径进行测定测定,并在测定后通过弧向运动驱动件驱动弧向运动承托座和脑后抬升铺垫件沿弧形活动腔内侧呈弧形滑动,实现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以及通过供气顶升单元驱动单独的脑后抬升铺垫件向上顶升,使得患者头部由于受到单点推动而产生局部的侧倾,完成对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以及局部侧倾动作引导,达成康复训练目的。达成康复训练目的。达成康复训练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里放一个支架,把颈动脉斑块撑开,达到扩张血管、稳定斑块的治疗目的,为了使病人在术后提高恢复度,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护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护理训练,常规手段主要是在恢复周期内采用被动训练方式,即医护人员通过手部施力去引导患者肢体活动,该种方式作用于头颈位置时,由于手动对头颈部分的的动作引导,需要带动患者整个头颈部位,此时医护人员施加的力由于会受到患者头颈部位的重量影响,在引导动作时需要手部施加一个更大的支撑辅助承托力,在该施力时产生对医护人员手部的动作影响下,医护人员不能够灵活对动作引导时产生活动力度控制,若活动范围过大很容易造成患者伤口部位肌肉的影响,而活动范围过小又使训练强度不能够达标,因此使训练动作以及动作效果均会因该影响而受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训练支撑座,所述训练支撑座的内侧设有训练引导模块和动作引导控制模块,通过所述训练引导模块承托患者头颈后经所述动作引导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训练引导模块引导患者在设定活动范值内实现训练动作循环,所述训练支撑座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引导患者对自身最大活动范值测定的范值测定单元,所述训练引导模块包括数量为若干个的弧向运动承托座、脑后抬升铺垫件、弧向运动驱动件和供气顶升单元,所述弧向运动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训练支撑座的内侧,所述供气顶升单元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和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之间,所述弧向运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和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沿所述训练支撑座内侧呈弧形滑动实现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所述供气顶升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顶升实现患者头部的侧倾,进而引导患者头部完成训练动作。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动作引导控制模块包括最大范值录入单元、无线传输单元、单片机、整体协同动作控制单元以及单曲倾转动作控制单元,所述最大范值录入单元通过所述范值测定单元测定患者头颈转向活动范值后将数据经无线传输单元向单片机中录入计算,并控制所述整体协同动作控制单元在录入范值内通过与所述单曲倾转动作控制单元配合完成对患者头颈部承托后训练动作引导的循环。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范值测定单元包括掌部贴合座、手部握持杆和压力捕捉传感器,所述手部握持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掌部贴合座的内侧,所述压力捕捉传感器
固定于所述掌部贴合座的表面,通过所述掌部贴合座外侧设置的所述压力捕捉传感器在患者录入头颈转向活动范值时感应患者手部压力,进而在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到达患者活动最大范值时停止。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和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之间固定连接有随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顶升下适应延展的柔性垫层连接件,用于保持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和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训练支撑座的顶壁固定连接用于对患者颈部接触缓冲的弧形缓冲层,所述训练支撑座的内侧开设有弧形活动腔,所述弧向运动驱动件沿所述弧形缓冲层内径设置。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S1、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头部置于训练支撑座中弧形缓冲层的位置,此时脑后抬升铺垫件部分完成对患者脑后的支撑,同时将手部握持杆置于患者手部握持,之后对患者头部转向动作最大范值测定;S2、患者握持手部握持杆后通过手部挤压掌部贴合座,使压力捕捉传感器因接收到患者挤压信号将该数据传输至单片机内分析,此时弧向运动驱动件在患者对单片机内处理后的信号接收,使弧向运动驱动件开启带动弧向运动承托座沿弧形活动腔的内侧缓速运动,使患者头部经弧向运动承托座运动状态下的引导,完成头部转向的训练动作,直至在弧向运动承托座在缓速运动下患者因头部逐渐转向而产生不适感,即随动作朝向改变后产生拉紧或饱胀感之后,患者通过解除对掌部贴合座的挤压,即单片机不再收到压力捕捉传感器的发送信号,通过单片机将弧向运动承托座该次动作引导的活动路径降低后作为训练动作的循环范围;S3、在循环范围路径测定完成后,通过弧向运动驱动件驱动弧向运动承托座和脑后抬升铺垫件沿弧形活动腔内侧呈弧形滑动,实现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并在转向动作完成后,通过供气顶升单元驱动单独的脑后抬升铺垫件向上顶升,使得患者头部由于受到单点推动而产生局部的侧倾,进而完成对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以及局部侧倾动作引导,达成康复训练目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通过范值测定单元依据患者自身恢复度将引导动作循环范围路径进行测定测定,并在测定后通过弧向运动驱动件驱动弧向运动承托座和脑后抬升铺垫件沿弧形活动腔内侧呈弧形滑动,实现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以及通过供气顶升单元驱动单独的脑后抬升铺垫件向上顶升,使得患者头部由于受到单点推动而产生局部的侧倾,进而完成对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以及局部侧倾动作引导,达成康复训练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的组成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的主视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中动作引导控制模块的组成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中训练支撑座和
训练引导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中:1、训练支撑座;11、弧形缓冲层;12、弧形活动腔;2、训练引导模块;21、弧向运动承托座;22、脑后抬升铺垫件;221、柔性垫层连接件;23、弧向运动驱动件;24、供气顶升单元;3、动作引导控制模块;31、最大范值录入单元;32、无线传输单元;33、单片机;34、整体协同动作控制单元;35、单曲倾转动作控制单元;4、范值测定单元;41、掌部贴合座;42、手部握持杆;43、压力捕捉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包括训练支撑座1,训练支撑座1的内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训练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支撑座(1)的内侧设有训练引导模块(2)和动作引导控制模块(3),通过所述训练引导模块(2)承托患者头颈后经所述动作引导控制模块(3)控制所述训练引导模块(2)引导患者在设定活动范值内实现训练动作循环,所述训练支撑座(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引导患者对自身最大活动范值测定的范值测定单元(4);所述训练引导模块(2)包括数量为若干个的弧向运动承托座(21)、脑后抬升铺垫件(22)、弧向运动驱动件(23)和供气顶升单元(24),所述弧向运动驱动件(23)设置于所述训练支撑座(1)的内侧,所述供气顶升单元(24)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21)和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22)之间,所述弧向运动驱动件(23)用于驱动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21)和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22)沿所述训练支撑座(1)内侧呈弧形滑动实现患者头颈部位的转向,所述供气顶升单元(24)用于驱动所述脑后抬升铺垫件(22)顶升实现患者头部的侧倾,进而引导患者头部完成训练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引导控制模块(3)包括最大范值录入单元(31)、无线传输单元(32)、单片机(33)、整体协同动作控制单元(34)以及单曲倾转动作控制单元(35),所述最大范值录入单元(31)通过所述范值测定单元(4)测定患者头颈转向活动范值后将数据经无线传输单元(32)向单片机(33)中录入计算,并控制所述整体协同动作控制单元(34)在录入范值内通过与所述单曲倾转动作控制单元(35)配合完成对患者头颈部承托后训练动作引导的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护理的康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范值测定单元(4)包括掌部贴合座(41)、手部握持杆(42)和压力捕捉传感器(43),所述手部握持杆(42)固定连接于所述掌部贴合座(41)的内侧,所述压力捕捉传感器(43)固定于所述掌部贴合座(41)的表面,通过所述掌部贴合座(41)外侧设置的所述压力捕捉传感器(43)在患者录入头颈转向活动范值时感应患者手部压力,进而在所述弧向运动承托座(21)到达患者活动最大范值时停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颈动脉支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娜刘真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